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米和公裏是什麽意思?

米和公裏是什麽意思?

米和公裏都是長度單位。

它們之間的關系是:1km = 1000m。

男:

壹.概述:

“米”(meter),國際單位制中長度的基本單位,符號為m,可用於測量長度、寬度和高度。

“米”的定義起源於法國。1米的長度最初被定義為地球赤道到北極在經過巴黎的子午線上的距離的萬分之壹,然後確定了國際米本原。隨著人們對計量認識的深入,米的長度的定義已經被修改了幾次。

定義:從1983開始,米的長度就被定義為“光在真空中1/299792458秒內走過的距離”。

二、開發流程:

(壹)、提出

1688年,英國哲學家兼牧師約翰·威爾金斯提出了十進制標準長度單位制的必要性。

1675年,意大利科學家提托·裏維奧·布拉提尼在他的論文中首次使用了metro cattolico這個詞,這個詞來源於希臘語μ?τρον καθολικ?ν (métron katholikón),意為“通用的計量單位”。

1789法國大革命勝利後,國民公會命令法國科學院組織壹個委員會,統壹度量衡制度。委員會提出了新的公制,並建議以穿過巴黎的子午線上赤道到北極距離的十分之壹(即地球子午線的四十分之壹)作為標準單位。他們把這個單位叫做mètre,後來演變成了meter,中文翻譯過來就是“米兔”或者“米”。1791年,該方案獲得法國議會批準。[4-7]1799 12 10法國采用公制,開始正式使用公制。

(2)、經絡定義

雖然地球的不規則表面並不是壹個完美的球體,但法國仍然采用了這壹測量結果來確定標準米的長度。以後發現第壹個存檔米的長度比子午線定義的米少了1/5 mm,原因是誤算了地球的扁率,誤算了弧長。但還是以這個長度為標準。所以最後地球經過極點的周長是4000萬米(40007863米)多壹點。

1875年5月20日,法國政府出面,召開了20國政府代表會議,正式簽署了公制公約,承認公制是國際通用的計量單位。同時決定成立國際計量委員會和國際計量局。截至6月1985和6月10日,公制公約共有47個成員。中國參與1977。

(3)、大米原始裝置

1889國際水稻原始裝置

1792-1799年,在法國天文學家的帶領下,從法國敦刻爾克到西班牙巴塞羅那進行巡天。1799年,根據測量結果制作了壹根3.5 mm× 25 mm的短節鉑金棒,棒兩端距離定為1 m,由法國檔案館保存,故又稱“檔案米”。這是對米的最早定義,這種原始的米器壹直保存在巴黎檔案館。

1889年,在第壹屆國際計量大會(CGPM)上,6號大米原型(31臨時鉑銥合金大米原型(90%鉑和10%銥)在0℃時最接近檔案大米的長度)被選為國際大米原型。規定當環境空氣溫度為0℃時,電飯鍋兩端中間劃線的距離為1m . 1927第七屆國際計量大會對米的定義做了嚴格的規定。除溫度要求外,還提出了原米容器應保持在標準大氣壓1,並詳細規定了其放置方法。

但實際上,由於劃線技術、材料變形、測量方法等原因,原米給出的長度不壹定正好是1m,在復現數值時總會有壹定的誤差,大約為0.1μm (0.1μ m)。此外,萬壹原始的米器被損壞,復制也就沒有了依據,尤其是很難保證復制品與原始的米器完全壹致,這就給各國使用帶來了困難。

(4)、光譜定義

19年底,科學家在實驗中發現了天然鎘(Cd)的紅色譜線,具有非常好的清晰度和重現性。在15攝氏度的幹燥空氣中,其波長等於y=6438.4696×10-10米。根據1927國際協議,決定用這條譜線作為光譜學的長度標準,確定1m = 155164438+03Y CD,人們第壹次找到了可以用來定義米的無形標準。

科學家繼續研究,後來發現氪(86Kr)的橙色譜線優於鎘的紅色譜線。1960年,在第11屆國際計量大會(CGPM)上,決定用氪(86Kr)的橙線代替鎘的紅線,並決定將米的定義改為:“米的長度等於真空中氪-86原子2P10和5d1能級之間躍遷的輻射波長的1650766。這種自然基準性能穩定,沒有變形問題,易於復制,復制精度高。相對誤差不大於4×10-9,相當於在1 km的長度測量中不小於4微米。

20世紀60年代以後,由於激光的出現,人們發現了壹種優越的光源。用激光代替氪光譜可以使長度測量更精確。只要確定了某個時間間隔,就可以從光速和這個時間間隔的乘積來定義長度的單位。

㈤最後定義

在20世紀70年代,光速的測量非常精確。在1983中,國際度量衡會議(CGPM)重新定義了米的定義。“光在真空中傳播的距離是1/299 792 458秒”作為標準米。

三、單位換算:

各級單位的米

註:米也叫“米”,公裏也叫“千米”,分米也叫“平方英寸”,厘米也叫“厘米”,毫米也叫“毫米”,毫微微米也叫“費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