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級語文《春節在北京》教案1首先,了解單元內容,引入新課。
1,了解單位引線。從今天開始,我們要學習第二組課文。請看單元介紹,看看這組課文安排了什麽。
(1)這組文字主要講的是不同地區的民俗。
(2)可以結合課文學習開展調查活動,了解節日、服飾、飲食、房屋等方面的民俗。
2、理解課文安排。我們再來看壹下課文的題目,看看這組教材圍繞“民俗”安排了哪些內容
3.學生們回憶起了春節。
讓學生先記住:我們是怎麽過春節的?引導學生感受春節是喜慶的節日,是團圓的節日!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答題。
請自由閱讀《北京的春節》,標註自然段落,思考壹下:北京的春節整體上給妳留下了什麽印象?有什麽不明白的,以後再提出來。
1,整體觀感。北京的春節整體上給妳留下了什麽印象?
2.溝通妳讀到的和不理解的。
(1)妳在學習過程中讀了什麽?比如:
十二月:農歷的十二月。臘月的最後壹天就是我們所說的除夕。除夕的第二天是正月初壹,也就是我們所說的過年。
初十:壹個月分三天,十天就是十天。壹個月的前十天是頭十天。
(2)還有哪些地方沒有被理解?提出來,我們壹起解決。比如:
空竹:可以看視頻或者圖片了解不同種類的空竹,玩的很多,還可以吹口哨。很好玩。
立交橋:不是我們平時說的人行橋。天橋是老北京壹個非常熱鬧的地方。當時有河有橋,所以叫天橋。天橋是壹個非常大的市場。民間藝人表演藝術多,北京小吃多,說書人多,各種東西都可以買賣。
元宵末寺:結合筆記和課文內容,可以知道它指的是春節的結束。
第三,默讀填表,了解春節的時間和習俗。
1.知道北京的春節有多長。
北京的春節什麽時候開始和結束?第壹段開頭,正文說“按照北京的老規矩,春節差不多從臘月初開始”,最後壹段說“春節到正月十九結束”。可見北京的春節特別長,有壹個多月。)
2.默讀課文,合作完成表格。
在這壹個多月的時間裏,老舍先生寫了哪些日子?請默讀課文,畫出老舍先生寫的時間,填在表格的左側;看看這些時間的具體風俗習慣,並把它們填在表格的右邊。填表的時候可以同桌合作,以後再給妳匯報。
表項:時間習俗(表略)
3.匯報交流,了解書寫順序和春節習俗。
(1)請大家邊聽邊核對自己填寫的表格,做好標記,稍後討論。(“風俗習慣”壹欄不要求填寫全面細致,表格內容僅供參考。)
(2)根據表格中的‘提示’,學生們有沒有弄清楚這篇課文是按什麽順序寫的?(時間順序)
第四,自由朗讀,練習難句。
1.免費閱讀:通過閱讀填表和相互交流,我們對北京的春節習俗有了進壹步的了解。現在練習自由朗讀課文。如果覺得讀起來很難,就多讀幾遍,盡量讀好。
2.展示朗讀:剛才我重點講了哪些難讀的地方,讀給大家聽。
動詞 (verb的縮寫)結論和任務
在這節課中,我們學習了北京春節的習俗,課文的寫作順序,我們不理解的內容,並練習了難句。這篇課文裏有許多新單詞。請課後認真抄寫,準備下次課聽寫。
《中國春節在北京》教案二,人民教育出版社六年級;
1,能寫14個新單詞,正確讀寫由新單詞組成的單詞。
2.帶著感情讀課文,了解老北京的春節習俗,感受節日的熱鬧氣氛,了解節日習俗中的民族文明和傳統文化。
3,揣摩文章的表達順序,體會詳寫和簡寫的好處。
重點和難點:
1,重點:帶領學生跟隨作者的描述,感受老北京盛大熱鬧的春節,了解民俗文化的豐富內涵。
2.難點:學習作者用來突出北京春節民俗特色的表達方式。
教學準備:
1.老北京過年老師準備的相關圖片和資料。
2.學生收集、整理和熟悉春節的起源、傳說和習俗等圖片和資料。
3.學生認真預習,完成本課草稿。
4.ppt課件。
教學過程:
首先,上課前三分鐘:
寒假生活難忘。
第二,學習《單元指南》,引入新課。
1,組織學習《單元指南》,了解本組主題和學習目標。
2.老師對話介紹:“鑼鼓辭舊歲,鞭炮聲迎新年。”春節是中國最隆重、最傳統的節日,相信大家都很熟悉。那麽,妳對春節的起源、傳說和習俗了解多少呢?
3.學生們交流他們收集的關於春節的信息。
4.教師總結學生的發言,以介紹,揭示和寫在黑板上。
三,學習單詞,整體感知
1.課件展示課文中的重難點單詞(包括詞匯表中要掌握的生詞),檢查學生的預習。
(重點指導學生交流記憶生詞和理解生詞的方法。)
2.自由柔和地朗讀課文,讀出正確的發音和句子,思考並談論北京的春節給妳留下了什麽印象。
(引導學生感知北京的春節是“熱鬧、繁忙、喜慶、團圓……”)
四,合作探究,閱讀文本
1,展示自學要求,默讀課文,完善指南稿,準備群裏交流。
(自學內容以指南稿為準,要求學生在課前完成自學。)
2、小組討論、交流,確定中心發言人和報告形式。
3、小組代表全班表演交流:
(1)老北京過年寫的課文是什麽順序?人們的活動集中在哪些日子?這樣寫有什麽好處?
引導和歸納:點面結合,突出重點,詳細適當,明確重點。
(2)、交流自己最感興趣的段落描述,展示閱讀。
(重點引導學生談談自己的經歷和感受)
第五,擴大對比,感受寫作特點。
1,仔細閱讀正文後的“閱讀鏈接”,思考壹下和北京的春節在文字上有什麽不同。
2.小組內交流結束後,全班同學進行匯報,同學們從文章的結構、表達的感情、語言的特點等方面進行學習。
3、老師對學生進行總結和練習指導。
在課堂上練習寫作:用妳學過的表達寫壹寫妳的春節。
(如果有足夠的時間,可以展示壹些學生完成的寫作練習。)
任務:
1,繼續完成小筆練習的作業。
2.閱讀《理想的風箏》第51至65頁的文章。
黑板設計:
北京的春節
-獨特的民俗文化
熱鬧、繁忙、喜慶、團圓...
點面結合突出重點,細節恰當,輕重緩急明確。
人教版六年級語文《春節在北京》教案三1。復習導入,重溫新年的熱鬧氣氛。
1,聽歌《恭喜》復習除夕夜。
2.除夕夜之後,春節的另壹個高潮是元宵節。元宵節最重要的活動當然是看燈籠。正如詩中所寫:滿城燈火滿街紅,處處弦。
第二,走進元宵節,欣賞萬千燈火。
1.如果說除夕是以家庭為單位的熱鬧,那麽元宵節就是全民歡慶的狂歡。仔細默讀段落11.12。從哪些詞中妳能感覺到燈特別多?
2.想象壹下,如果走進老北京的元宵節,妳會看到什麽燈光。(請結合學生已有的經驗,盡可能想象,如喇叭燈、紗燈、玻璃燈、彩繪燈、燈籠燈、紙燈籠、冰燈等。,去體驗老北京處處彩燈的熱鬧景象。)
3、通過朗讀,展示更多的燈光和人們的快樂。
第三,了解表達的特點。
1,快速瀏覽正文,哪裏能體會到作者對中國文化的熱愛。
2.作者是如何用春節的民俗給我們留下深刻印象的?
(壹個是按時間順序把春節寫得有條不紊,壹個是詳細粗略)
3.對比寫作。
在閱讀環節讀兩段關於春節習俗的內容,與課文相關部分對比,看看寫作有什麽不同,對妳的作業有什麽啟發。
第四,展開總結,布置作業。
1,擴展閱讀:
看春節前後的風俗。
2.選擇與春節相關的好詞好句,積累起來。
3、小練習:
結合北京的春節和自己的實際,寫壹寫妳是怎麽過春節的。
板書設計
北京的春節
臘八——臘月二十三——除夕——正月初壹——正月十五——正月十九。
熱鬧,喜慶,團圓,祥和。
人教版六年級北京語文春節教案四教學目標
1.自覺本課生詞,理解“燈通宵亮,白天黑夜亮,完全不壹樣,萬不得已,各種詞”等詞。
2.帶著感情讀課文。了解老北京春節的風俗習慣,感受春節熱鬧喜慶的氣氛,了解節日習俗中的民族文明和傳統文化。
3,揣摩文章的表達順序,體會詳寫和簡寫的好處。
教學重點
了解老北京的風俗習慣,感受老北京盛大熱鬧的春節,感受傳統過年文化的獨特魅力。
教學困難
品味老舍的語言風格,學習有序細致的寫作方法。
教具
新單詞卡片、多媒體課件;查閱相關書籍或網上搜索資料,收集文章、詩詞、童謠、春聯等。古今文人描寫春節。
學習指導過程
第二次備課
預覽主題大綱
1,第壹遍讀課文,劃出本課生詞,正確讀出發音。
2.自由閱讀課文,告訴我這篇課文的主要內容是什麽。
第壹類
首先,童謠的引入揭示了主題。
1,出示漫畫童謠,自己讀:不要貪戀孩子,臘八過後就是年;臘八粥,喝了幾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蜜瓜發粘;二十四、掃屋;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買肉;二十七、宰殺壹只雞;二十八、送面子;二十九、饅頭;熬夜30晚;第壹天第二天滿大街走。這首童謠寫的是什麽?
2.揭示題目,壹起讀題目。
第二,整體感知,理清脈絡。
1.自由讀課文,生詞讀對,句子讀順,同桌互查。
2.請13同學按照自然段落依次朗讀課文。其他學生壹邊聽,壹邊畫:作者寫了春節期間哪些重要的日子?
3.交換報告。(明確老北京的春節從臘月初開始,到正月十九結束)
第三,認真閱讀欣賞,感受春節。
1.默讀全文,想壹想文中向我們展示了哪些關於北京春節的鮮活而強烈的畫面。妳最喜歡哪幾個?
2.小組學習。
顯示閱讀提示:
選擇妳最喜歡的段落反復閱讀,在最能表達春節味道的句子下面劃線,並在旁邊寫下妳的感受。
②在群裏讀自己喜歡的段子,交流自己的感受。
(3)根據小組交流,自己閱讀相關段落,補充和提高自己的閱讀體驗。
談談老北京的春節給妳留下了什麽印象?
第四,讀課文,體會過年的氣氛。
1,引導臘八閱讀,播放課件,自由閱讀描寫臘八的段落,思考壹下:
(1)臘八期間人們做什麽?妳的家人會在這壹天做同樣的事情嗎?
2.從中妳感受到了怎樣的語言風格?(引導學生閱讀“這不是粥,而是...會議。”“色如玉”和“色味兼備”)
2.指導讀者讀《除夕》,並大聲念出名字。
⑴.抓住關鍵詞“趕緊的,到處的,穿上貼上”,感受除夕的喜慶熱鬧。
(2)把握春節在人們心中的位置,感受團圓的氣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