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豆芽
豆芽有清熱的作用,有利於疏肝理氣,健脾和胃。綠豆芽具有清熱解毒、利尿除濕的作用,適合口幹口渴、小便赤澀、便秘、目赤腫痛的人群食用。黃豆芽健脾養肝,有助於預防口腔炎癥。
2.黃瓜
《本草筆記》中首次將黃瓜入藥。中醫認為其性涼、味甘、無毒,入脾、胃、大腸經。生津止渴,消暑,消腫利尿,治咽喉腫痛,四肢浮腫,熱痢血便。黃瓜的皮也含有豐富的營養成分,吃黃瓜要保留。泡黃瓜的時候記得不要切頭切根,這樣會讓黃瓜失去營養。
3.芥藍
中醫認為,羽衣甘藍味甘、辛、涼,入肺經,有解毒、利咽、化痰、平喘的功效。有風熱感冒、咽喉痛或哮喘的朋友可以吃羽衣甘藍進行調理。在烹飪芥藍時,最好采用煎、炒的方法,不要煮過頭,這樣才能保持其脆、色美、味濃。
4.薺菜
薺菜,也就是俗稱的地方菜,味甘淡,性微寒。具有明目、清涼、解熱、利尿、治療痢疾的功效。用於治療痢疾、水腫、淋病、乳糜尿、嘔血、便血、崩漏、月經過多、目赤腫痛。《名醫阿別錄》載有“益肝氣和中之理”。
5.馬蘭頭
馬蘭頭雖然有壹種特殊的氣味,但它是無毒的,不像春天的壹些野菜有壹點毒。味辛涼,微寒,與薺菜壹樣,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利濕消腫的功效。當妳患有急性肝炎、咽炎、扁桃體炎、腮腺炎、乳腺炎等化膿性炎癥時,可以向它求助。
6.菊花腦
中醫有句話:“菊花腦味甘,性涼,無毒。具有清熱涼血、調中開胃、降血壓、清涼解毒的功效,適用於胃熱不安、便秘、口苦、頭痛、目赤等癥。”通常會出現頭痛、紅眼、心煩、口苦等癥狀。,而且鮮苗也可以用來煮食,也可以用全草、全花煮湯,用量不限。
7.竹筍
自古以來,竹筍就被視為菜肴中的珍品。竹筍性微寒,能清熱。其中竹筍燉湯具有很好的清熱化痰功效,春天容易上火的人非常適合食用。竹筍的吃法很有講究。煮之前要用熱水燙壹下,也就是用熱水焯壹下再煮。另外,竹筍壹定要煮熟了吃。生吃會損傷身體,筍幹也要蒸著吃。
8.馬齒莧
春季氣溫升高容易引起上火等癥狀。所以在日常飲食中,要註意多吃壹些降火的食材,其中馬齒莧就是不錯的選擇之壹。馬齒莧能清熱解毒,利水除濕,活血消腫。如果這種食材和蒜汁壹起吃,降火效果會更好。
9.茭白
《食療本草》中記載茭白具有清熱解毒、醒酒、降火消積的功效,可治療高血壓、高血脂等上火引起的疾病。同時茭白還含有較多的纖維素,有利於通便。為了保持茭白的風味和營養,最好將整個根煮熟或烤熟,然後去皮直接食用,或蘸醬油、沙拉醬食用。
10,空心菜
中醫典籍記載,蕹菜性涼,搗成汁後可解食物中毒,外用還能起到消腫去火的作用。現代醫學認為,空心菜的蔬菜汁對金黃色葡萄球菌、鏈球菌等有抑制作用。,可以預防感染。夏季常吃可防暑,涼血解毒,防痢疾。
11,番茄
西紅柿是降火的好食物,能滋陰生津,健脾和胃,平肝清熱,適用於發熱傷陰引起的厭食、胃熱、口渴等。比如胃陰不足或頭頸部放療引起的口幹咽燥、食欲不振、煩躁口渴等壹些癥狀,可以食用。
12,芹菜
芹菜有降火解暑的作用。其中所含的芹菜素可以保護心血管功能。吃芹菜要帶葉,因為葉子是營養的精華。葉中的維生素C比莖中的高,且富含植物營養素,營養價值高。
13,菠菜
菠菜具有滋陰潤燥、疏肝養血的作用,是春季最適合養肝的蔬菜。菠菜有益腸胃、排毒、新陳代謝、健康。性溫可以更好的緩解口臭和大便幹燥的癥狀。
14,魚腥草
魚腥草屬於藥食同源的壹類中藥,相對安全,尤其在清肺化痰祛濕方面。中醫認為魚腥草辛涼,歸肝、肺經,有清熱解毒、排膿消癰、利水通淋之功效。
清肺江火食療處方
首先,山楂雪梨湯
材料:雪梨200克、山楂500克、蓮藕200克。
調料:冰糖
練習:
1.山楂洗凈,去籽,雪梨、蓮藕洗凈,切成薄片備用;
2、鍋中加水,放入山楂煮20分鐘,然後將山楂搗碎成漿;
3.取壹砂鍋,倒入適量水、蓮藕片、梨片、山楂肉,加入冰糖,大火燒開,小火燉30分鐘。
功效:清肝瀉火,降血脂,降血壓。
禁忌:脾胃虛弱的人不宜食用。
二、羅漢銀杏壺
材料:羅漢果3個,紅櫻桃10克,銀杏200克,綠櫻桃10克。
調料:冰糖、水澱粉
實踐;
1,羅漢果敲掉果仁,用開水浸泡半小時,取汁。紅、青櫻桃洗凈備用;
2.將銀杏放入清水鍋中煮20分鐘,直到果肉變脆變滑。
3.將羅漢汁倒入鍋中,放入白果和冰糖,大火燒開,用水澱粉勾芡,再放入櫻桃。
功效:降火,潤燥,止咳。
禁忌:邪惡的人會齋戒。
三、馬鈴薯葉花粉罐
材料:紅薯葉100克,黃芪20克,天花粉20克,冬瓜300克(帶皮冬瓜)。
調料:花生油、黃酒、鹽、清湯。
練習:
1.天花粉、黃芪洗凈,切成小塊,裝入布袋,紅薯葉洗凈切成小塊,冬瓜洗凈,帶皮切成小方塊,用七成熱花生油炒熟,控幹;
2.取壹砂鍋,倒入清湯、冬瓜、布袋、黃酒,大火煮20分鐘,然後取出布袋,放入紅薯葉,再次煮開,加鹽調味。
功效:清熱解毒,降血糖。
禁忌:脾胃虛弱、大便稀的人不宜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