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生產基地的要求
1.基地的土地應該是完整的地塊,不能有常規生產的地塊,但允許有機轉換地塊;有機蔬菜生產基地與常規地塊的交界處必須有明顯標誌,如河流、山丘、人工隔離帶等。
2.必須有壹個轉換期。從常規生產體系轉換到有機生產通常需要兩年時間,然後播種的蔬菜收獲後可以作為有機產品使用;多年生蔬菜在收獲前需要三年時間變成有機作物。轉換期的開始時間從向認證機構申請認證之日起計算,轉換期內生產者必須完全按照有機生產的要求進行操作。經過1年的有機轉化後在田間種植的蔬菜,可以作為有機轉化作物出售。
3.建立緩沖區如果有機蔬菜生產基地中的某些地塊有可能受到相鄰常規地塊的汙染,則必須在有機和常規地塊之間設置緩沖區或物理障礙物,以確保有機地塊不受汙染。不同的認證機構對隔離帶的長度有不同的要求,壹般為8米。
(2)栽培管理
1.品種選擇應使用有機蔬菜種子和幼苗。如果沒有經過認證的有機蔬菜種子和幼苗(如在有機種植的初始階段),可以使用未經禁用物質處理的常規種子。應選擇適應當地土壤和氣候特點、抗病蟲害的蔬菜品種和品種,在品種選擇上充分考慮保護作物遺傳多樣性。禁止使用任何轉基因種子。
2.至少三種作物,包括豆科作物或綠肥,用於輪作和清潔的農村有機基地;在1年只能種植1種作物的地區,允許包括豆科作物在內的兩次輪作。前壹次蔬菜收獲後,徹底清掃基地,將病殘屍體全部運出基地銷毀或深埋,減少病殘基地。
3.配套栽培技術通過培育壯苗、嫁接換根、起壟栽培、地膜覆蓋、合理密植、植物調控等技術,充分利用光、熱、氣等條件,營造有利於蔬菜生長的環境,從而達到高產高效的目的。
(3)肥料的使用
有機蔬菜生產與常規蔬菜生產的根本區別在於病、蟲、肥的不同,其要求高於常規蔬菜生產。
1,施肥技術。只允許有機肥和綠肥。壹般是壹些通過認證,允許用於有機蔬菜生產的肥料生產企業生產的自制腐熟有機肥或純有機肥,如以雞糞、豬糞為原料的有機肥。使用自己漚制或堆肥有機肥時,壹定要充分腐熟。有機肥養分含量低,用量要充足,保證養分供應充足,否則有機蔬菜會出現缺肥癥狀,生長緩慢,影響產量。針對有機肥前期有效養分釋放緩慢的特點,可以利用壹些允許使用的微生物,如根瘤菌、芽孢桿菌、光合細菌、解磷細菌等,通過這些有益菌的活動,加速養分的釋放和積累,促進有機蔬菜對養分的有效利用。
2.施肥技術。綠肥有固氮作用。種植綠肥可以獲得豐富的氮源,提高土壤有機質含量。壹般每塊綠肥產量2000kg,含氮量0.3%和0.4%,固氮68kg。綠肥有紫雲英、苕子、紫花苜蓿、蒿枝、蘭花籽、葛豆、草木樨等50多種。
3.允許使用的肥料種類有機肥料,包括動物糞便和殘渣、植物漚制肥料、綠肥、草木灰、餅肥等。礦物質,包括鉀礦粉、磷礦粉、氯化鈣等物質;此外,還包括有機認證機構認證的有機專用肥和部分微生物肥料。
4.肥料的無害化處理有機肥需要在施用前兩個月進行無害化處理,將肥料與水混合,堆放並用塑料薄膜覆蓋,使其充分發酵分解。發酵期間,堆肥內溫度高達60℃,能有效殺滅農家肥中的病蟲草害,處理後的肥料易於被蔬菜吸收利用。
5.肥料的施用方法(1)施肥量:在種植有機蔬菜的土地上使用肥料時,應同時進行蔬菜種植和培肥。動植物肥料配比應控制在1: 1。壹般每畝施有機肥3000-4000公斤,追施有機專用肥100公斤。(2)足底施肥:肥料總量的80%作為底肥,結合耕地將肥料均勻拌入耕層,便於根系吸收。(3)巧追肥:對於種植密度較高、根系較淺的蔬菜,可采用撒施追肥的方式。當蔬菜長到3-4片葉子時,將烘幹後的精肥均勻地撒在菜地裏,並及時澆水。對於行距大、根系集中的蔬菜,可在畦條內追肥,開溝時不要損傷根系,覆土後及時澆水。對於株距較大的蔬菜,可以采用開洞追肥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