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白梨瓜適合在福建種植嗎?

白梨瓜適合在福建種植嗎?

以前寒假的時候很清閑,但是今年和以往不壹樣,因為我家種了拱形白梨瓜。

我的家鄉——濟寧市金鄉縣姬胡鎮通過了農業部的審定,獲得了“中國白梨瓜”的稱號

“故鄉”的稱號。

相傳唐代詩人李白途經此處時,深感困乏口渴。嘗過姬胡鎮瓜後,他大受贊賞。自稱是

“甜,脆,解渴,像梨又不是梨,奇怪!精彩!”從此,老百姓就把這個小瓜叫做“李白瓜”。

後來因為瓜的皮是白色的,形似梨,甜脆如梨,所以改名為“白皮梨瓜”,壹直延續至今。

這個寒假,我體驗了白梨瓜的整個育苗過程。育苗工作壹般是這樣的:先蓋壹個小拱棚,棚裏放壹個營養缽,放缽的時候用細篩好的細土和混肥。將種子用溫水浸泡8-10小時,然後放入催芽機中,在25-30℃下催芽壹天。當芽長到3-10 mm時,即可播種,每個營養缽放1-2粒種子。種植後用塑料薄膜覆蓋。棚裏燒著取暖器,棚外蓋著草。每天早上拆下來增加溫度,晚上蓋上保溫。為了防止溫度過高,中午要進行通風。

育苗時,在地裏做壹個大棚,用鐵絲把竹竿和竹竿綁牢。然後選擇無風的天氣,找鄰居親戚幫忙,把綁好的架子用塑料滴水膜蓋上,然後等待瓜苗的移栽。

現在,村裏幾乎家家都種上了拱棚白梨瓜,於是下班後,我展開了深入調查。從瓜農和村委會、鎮領導口中了解到,白梨瓜已經成為我們鎮近年來農民增收的寶貝。由於拱棚尺寸從2m到10m不等,由於保溫條件不同,自然收益也不同。2006年,大小棚平均每畝收入超過4500元,小張莊村種植的10m大棚每畝收入已超過1萬元。相比以前種小麥的600元,每畝收益翻了幾番。

同時,白梨瓜的種植面積也在增加。從2001的200畝增加到現在的2萬多畝。

濟寧市質監局、金鄉縣質監局配合姬胡鎮市政府加大開發力度,以我鎮為中心形成萬畝甜瓜標準化生產基地,引導瓜農復施農家肥,噴施生物微肥,杜絕化肥農藥使用,采用雙層地膜覆蓋新技術。從土地翻耕、苗木移栽到生產管理的後續技術指導,全面推行標準化種植。

我們鎮的龔澎白梨瓜具有早熟、高產、含糖量高、口感好的優點。富含人體必需的維生素、氨基酸、礦物質和微量元素,是真正的優質無公害產品。以其優良的品質受到山東及京津地區消費者的青睞。產品每年4月下旬上市。去年出現了地裏白梨瓜斷貨的現象。從全國各地運來的車輛直接開到地裏,等待梨子成熟。瓜農真是喜出望外!

我鎮小張莊村,東風村,望海村普遍種植拱棚梨和甜瓜。每年3月插秧,6月中旬收割。而黃堆集、李海、劉莊等村都在種蒜地,套種白梨和甜瓜。每年5月播種,至8月收獲。間作白梨瓜成本低,價格低,市場非常好。

針對我們鎮白梨瓜的種植和銷售,各路媒體紛紛報道。齊魯晚報的新聞標題是“甜瓜富民”。濟寧電視臺、金鄉電視臺進行了實地采訪,並在電視上播出。《金鄉通俗報》也多次提到姬胡鎮的白梨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