幹海參的膨化方法主要有三種:①半油膨化;②純水發;③蒸發。無論采用哪種方法,膨化過程中使用的容器和水都不能沾有油和鹽。油可以讓海參融化,鹽卻讓海參難以滲透。
半油性發質:首先將海參皮用清水洗凈,晾幹,放入精煉油鍋中,用文火加熱。當油溫升高,聽到劈裏啪啦的聲音,用手勺翻動原料的同時,把勺子從火孔上拖開。海參變軟後,取出幹凈的油,用堿水沖洗去除油脂,最後用開水焯壹下使其膨脹,撈出香腸。壹般500克幹貨配2-2.5公斤水貨,現在很少用了。因為:①排出量小;(2)海參油在上漲過程中的程度難以掌握;(3)即使掌握了油煎的關鍵,洗的時候也很難把海參表面的油洗掉,往往會造成海參壹邊長壹邊肥的現象。
純水發:首先將海參用清水洗凈,然後用清水浸泡8小時,直到海參變軟,再換成清水用文火煮5分鐘,然後靜置8小時,再用剪刀剖開腹部,取出腹腔內的韌帶,洗凈,換成清水用文火煮5分鐘, 然後靜置8小時,冷卻後再換成純凈水(加入冰塊或放入冰箱保鮮層)反復換水三四次。 壹般500克芝罘島和崆峒島的幹海參,可以發3.5-5公斤的水貨。這種方法特別適合家庭。
蒸發:蒸發也叫硼砂發。是堿水法的壹種。先把海參洗幹凈,然後加入開水煮3個小時,讓它重新變軟。換好開水後,加入適量硼砂(壹般500g海參加硼砂100g),用保鮮膜封好,放在抽屜裏蒸3-4小時,取出後用清水沖洗幹凈,用清水浸泡。壹般500克幹貨可以發3-4公斤水貨。硼砂做的海參形狀飽滿,有彈性,營養損失少。
需要註意的是,海參的大小和粗細不同,所以漲起來的時間也不同。小而細的海參可以用更短的時間脹大,而實而粗的海參要用更長的時間。有的大小壹樣,粗細壹樣,品種壹樣,有的壹毛二毛。先發通的先整理出來,沒發通的繼續發通。
海參做好以後可以用水冷凍,滋補品可以用熱水泡著直接吃。但可以避免人參過久的結露、脫水、幹燥。海參常作為餐桌上的主菜,被各種菜系廣泛使用。制成後要用各種烹調方法,燒、烤、燉、煎、湯、餡等。肉質軟滑嫩滑,口感酥脆可口。因為海參本身沒有明顯的味道,所以在制作時必須輔以清湯來提升口感。
海參發法:海參可以用水制作,制作發用的容器和水不能沾油、堿、鹽等成分。因為油和堿容易使海參腐爛溶解。鹽會讓海參變得不透明。水發海參的制作方法可以根據原料的性質而不同。皮薄肉嫩的紅參、黑參、花瓶參要少煮多泡。燒水12小時,其間換壹次開水。泡至軟後剖腹切腸,放入沸鍋中小火煮半小時,再泡12小時。如此反復幾次,2 ~ 3天頭發就可以泡好了。每次加熱後都要重新換水。大黑參、巖參、灰參等。皮厚肉厚的芋頭是不能用水熬制的。先用火燒皮,然後刮去,直到看到深褐色的肉;然後放入冷水中浸泡兩天使其軟化,再放入冷水鍋中煮沸,煮沸後保持適當的溫度(70 ~ 80℃)2小時,取出去腸。冷水浸泡65,438+02小時,再換清水煮燉65,438+0 ~ 2小時(根據海參質量大小酌情增減燉煮時間和次數),至海參軟糯,換清水備用。在頭發的過程中,要防止頭發不透明,太軟。可以把好的壹個個挑出來,泡在清水裏備用。明玉神、透神、黃玉等。皮薄肉厚,可以常煮,多次浸泡。即煮的時間不能太長,水燒開後鍋要離開火源,浸泡時間要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