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如何看待“去廚師化”,是危險的征兆還是行業的必然演變?

如何看待“去廚師化”,是危險的征兆還是行業的必然演變?

最近業內的壹個熱門話題就是“去烹飪”。

業內有兩種觀點:

壹派認為三高壹低疊加的後端供應鏈的成熟和高度標準化,具備了去烹飪的初步條件。

另壹派認為:餐飲業的危險標誌之壹是去烹飪化,中國餐飲有自己的文化和特色,不能簡單模仿西方標準化;

做課內食品、飲料、新零售、外賣都很危險。餐廳就是餐廳,堅持下去!

其實,要不要“去烹飪”,已經不能單純的就事論事了。這個題目涉及到整個餐飲行業的變化,這個題目不容易。

01餐飲行業半年來損失慘重。

疫情期間餐飲業受到的打擊就不用說了。

半年報顯示,海底撈上半年總營收97.6億,同比減少16.5%,凈虧損9.64億。1999年上半年營收2.5億元,下滑幅度超過62%。

泰爾酸菜魚上半年盈利6.7億元,同比增長24.8%;夏布夏布上半年營收6543.8+0.922億,同比下降29.1%。

巨人就是這種情況,自營店占60%以上,疫情期間暫停營業或倒閉的占70%左右。

所以上半年全行業都比較困難,而廚師往往是傳統餐飲企業中成本最高的,所以削減成本自然首當其沖的就是削減廚師。

所以“去廚師化”的背景是行業受到重創,皮囊不在,毛會在。今年廚師的處境真的很艱難。

02廚師的重新定義

事實上,廚師的範圍已經不再局限於烹飪菜肴的廚師。只要涉及到操作性的工作,比如燒烤師傅,喝茶的泡茶工,都可以稱之為“廚師”。

疫情過後,燒烤、茶葉、火鍋等品類明顯逆勢上漲,也增加了傳統廚師跳槽的幾率。

所以不能簡單的說廚師大概率會失業,廚師的外延會隨著行業的變化而變化。

1,首先需要區分情況。相對於中式午餐和晚餐的傳統廚師,快餐業、燒烤、火鍋、茶葉等品類也需要理發師和制茶師。

2.孜孜不倦、壹絲不茍的飲食傳統當然要傳承下去,但餐飲企業生存或發展面臨的主要壓力是“三高壹低”——高房租、高人工、高食材、低利潤,同時還疊加著疫情常態化後就餐波動、縮餐等各種情況。

毫無疑問,上述壓力迫使餐飲行業提高生存技能,降本增效,提高人的效率。采取的主要措施有用工、輕運營模式、新產品研發系統化等。

3.在小餐館的時代,壹個廚師可以決定壹家餐館的生死。老客戶發現口味變了,往往會問:廚師變了嗎?

但是,餐飲行業正在經歷壹次叠代。餐飲1.0是夫妻店,餐飲2.0是搶占品類的先機,餐飲3.0是以購物中心為流量平臺,以單品為主的連鎖模式。

4.有了千年機器人餐廳,現在以馬唐、八碗為代表的人機結合炒飯,大量炒菜機器人商業化,機器人炒菜已經成為現實。

因此,隨著行業的演進,傳統廚師的核心作用和地位不可避免地被邊緣化。

03銅鋼花

疫情過後,快餐小吃、燒烤、火鍋、茶飲等細分品類逆勢上漲。正是這些逆勢流行的品類,大力推廣標準化經營,確實存在淡化廚師作用的現象。

比如某品牌面館,三年來建了兩個中心工廠,半成品全部在工廠解決。在店裏,妳只需要做拉面和煮面兩個動作,90秒就能吃完,不需要依靠任何廚師,就能吃得很快。

同時,員工采用在崗制,每個人都熟悉所有的工作流程,以便及時安排包括換班在內的各種突發情況。

千方百計提高效率,增加人的效率,所以中央工廠、半成品等供應部分改變運營方式,包括後通系統的出現,把廚師的職能前移,這是行業進化的必然變化。

04燈光模式

1,提升品牌效率,通過單品爆破占領消費者心智,降低消費者決策成本。

很多餐飲老板越做越覺得自己很慘,因為店面面積大,人多,SKU多,沒有爆款產品,核心產品沒有打造。利潤壓力特別大,在壹二線城市幾乎無法應對各種成本壓力。

陜西風味吃貨2018在望京某購物中心,集合店147平米,廚房面積80平米,生意壹直挺好。但是商場突然要轉型,引進壹個國際品牌,要求面積縮小到80平米,門頭縮進,商鋪租金和以前差不多。

產品線調整後,SKU幾乎減少了壹半,店面線也重新規劃,廚房面積減少,人工減少壹半。但令人匪夷所思的是,80平米的成交額和之前147平米的成交額是壹樣的。

在陜味吃貨陳先生看來,把80%的精力花在65,438+00%的爆款產品上,打造核心產品,不僅能給消費者壹個明確的選擇,還能建立營業面積和人工的最優模型,相當於把拳頭收回來壹拳打出去。

成功的瘦身店,相當於陜式吃貨百店擴張的原點。陳先生認為遙不可及的連鎖生意突然變得觸手可及。

根據“精益創業”的概念,“最小可行產品”是指使用資源最少、生產速度最快、能執行基本功能並能被消費者使用的實驗產品。陜式吃貨“最小化門店”的轉型過程,

特別是疫情讓餐飲業更加痛苦,大型快餐將成為行業的“恐龍”,難以生存。以前400-500平米的快餐店可以過得很好,但是在整體經濟陷入困境的時候,客流很難支撐店鋪的運營。所以壹般來說,100平米以內的快餐店成為了行業進化的方向。

2.企業可以通過單品突破制造更多流量。銷量上去了,采購量也可以相應增加,從而降低采購成本,進入可持續經營的閉環。

3.提高組織效率,降低決策成本。

率先掀起“組織革命”的魏雲館,徹底改變了組織,包括R&D、動線、籌建、選址、人才、設備、創新、培訓等模塊,每個高管根據自己的專業領域各占壹塊(而不是以崗用人)。這把“刀”相當於砍掉了很多高管的職位。

通常的組織只有壹個垂直和水平的控制系統,而魏雲館是壹個多邊形的對角線鏈接。如R&D、編制、裝備等。都是支援壹線的部門。此次實施後,產品R&D中心因效率低下解散(只有壹個零食貢獻了年終考評),培訓部只保留壹個全職,其他均為兼職;

公司總部只有20個人,包括財務和供應中心,但是管理4個品牌,200個分公司就夠了。

因此,餐飲企業的改革不僅涉及到“去烹飪”,還會不同程度地影響到各個部門和人員。

老板個人很註重新產品的研發。

供應鏈也配合。

在現在的競爭環境下,餐飲老板都是產品經理,要親自抓產品,抓市場。

同時,由於供應鏈的不斷完善,供應鏈也通過中央工廠、半成品、預制蔬菜等標準化產品參與到新產品開發過程中。壹些供應鏈公司甚至開發了口味和配菜。

原本屬於廚師的產品開發職能被弱化,只剩下運營職能。

從這個角度來說,餐飲企業對廚師的依賴已經大大減弱。

面對這種情況,除了中式正餐和高端餐飲,傳統廚師面臨多重職業轉變:

1,轉行做燒烤師傅,泡茶師,或者在實驗室和研究員壹起研發菜品,或者升級為廚師做更復雜的烹飪。

2.提升技能,走上管理崗位,是壹種積極的做法。

3.抓住機會自己創業也是壹種選擇。

總結

從這些都可以看出,“去廚師化”只是表象,背後是整個餐飲行業的巨變——單品聚焦戰略、崗位體系、輕模式、組織革命、供應鏈等等都在同步發生變化。

壹切都在變化,不會受妳的影響。爭鳴可以讓事情更明朗,當然最重要的是面對生存和發展的挑戰。

2020年下半年餐飲行業如何開局?數字化!

西貝賈:災難改變了我“永遠不上市”的想法

奈雪之茶創始人彭鑫:穩定是未來競爭的關鍵。

海雲美食每天都要損失數百萬美元來拯救自己:做最壞的打算,期待最好的結果。

疫情期間,80家門店月流水654.38+03萬。南城鄉王國玉:讓水龍頭壹直開著。

疫區免費餐,賣自熱餐,數字化試水,農村硬核自救。

西貝“發不出工資”和家鄉雞“撕員工信”,背後都是同樣的秘密。

500億牛蛙市場如何抗擊疫情?解禁後有什麽變化?

20天236個社區!壹天500塊可以在社區群毆玩嗎?

西貝和海雲美食的自助:當廚師成為李佳琪的視頻直播時,新零售還會遠嗎?

店內廚師成為美食導師!視頻直播是食品企業的新機遇嗎?

復工大招:推小程序,招“頭”,探“社群”,玩直播。...

勒凱撒戰爭:營收減少50%,董事長兼CEO無薪,管理團隊半薪。

喜家德疫情戰預案曝光:壹切都是為了生存!

-分析和報告-

-餐飲O2O幫助對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