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知識基本概念

知識基本概念

凡事不可急躁,學習新東西都是日拱壹卒。

“所謂知識,就它反映的內容而言,是客觀事物的屬性和聯系的反映,是客觀世界在人腦中的主觀映象。就它的反映活動形式而言,有時表現為主體對事物的感性知覺或表象,屬於感性知識,有時表現為關於事物的概念或規律,屬於理性知識”

從這壹定義來看,知識是主客體相互統壹的產物。它源於外部世界,所以知識是客觀的;但是知識本身並不是客觀現實,而是事物的特征與聯系在人腦中的反映,是客觀事物的壹種主觀表征,知識是在主客體相互作用的基礎上,通過人腦的反映活動而產生的。

知識可以分為狹義和廣義:

韋伯斯特詞典1997年的定義: 知識是通過實踐、研究、聯系或調查獲得的關於事物和狀態的認識,是對科學、藝術或技術的理解,是人類積累的關於自然和社會的認識和經驗的總和。

總之,廣義的知識:知識是人類積累的關於自然和社會的認識和經驗的總和。這個定義說明,知識是人類主觀世界對客觀世界的概括和反映,是大量有組織的信息,是關於事實和思想的有組織的陳述,提供某種經過思考的判斷和某種實驗的結果。

-知識的分類

經濟合作和發展組織(OCED)出版的《以知識為基礎的經濟》認為:

第壹類“知事” know-what,指關於事實方面的知識,也可以理解為 know-when,know-where,就是在什麽樣的時間,什麽樣的地點或條件下能解決什麽樣的問題

第二類“知因” know-why,指自然原理或規律方面的科學理論,該類知識的生產是在專門的研究機構,如實驗室或大學完成

第三類“指導怎樣做的知識” know-how,指做某些事情的技藝或能力,被稱為技術情報或商業秘密,其典型代表是企業開發和保存於其內部的技術訣竅

第四類“誰以及是怎樣創造知識的” know-who,側重於對創造思想,方法,手段,過程,以及特點等的了解

其中關於“是什麽”,“為什麽”的第壹類和第二類知識,即關於自然和社會的運動規律、原理方面的理論體系,可稱為狹義的知識概念。從形式上來說,有人稱之為“有形知識”,非常容易編碼(信息化),可通過各種傳媒獲得。第三類、第四類知識更多地是沒有記載的經驗類知識,有人稱之為“隱性知識”或“無形知識”,需要通過實踐來獲得。

-認知心理學對知識的認識

認知心理學是從? 知識的來源 、個體知識的產生過程? 及表征形式? 等角度 知識進行研究。

例如,皮亞傑認為,經驗(知識)來源於個體與環境的交互作用,這種經驗可分為兩類:

壹是物理經驗,它來自外部世界,是個體作用於客體而獲得的關於客觀事物及其聯系的認識;

二是邏輯--數學經驗,它來自主體的動作,是個體理解動作與動作之間相互協調的結果。如兒童通過擺弄物體,獲得關於數量守恒的經驗,學生通過數學推理獲得關於數學原理的認識。

皮亞傑對知識的定義是從個體知識的產生過程來表述的

布魯姆對知識的定義是“對具體事物和普遍原理的回憶,對方法和過程的回憶,或者對壹種模式、結構或框架的回憶”,這是從知識所包含的內容的角度來說,屬於現象描述。

-而現代認知心理學加普遍認為知識可以分為兩大類:

①陳述性知識

②程序性知識

從作用上考察,陳述性知識是用於回答事物“是什麽”問題的知識

? 程序性知識是用於回答“怎麽做”問題的知識

從測量角度看,看壹個人是否掌握某壹知識,不僅要看他“怎麽說”,還要看他“怎麽做”,其中包括難以言傳的知識

例如,檢查學生掌握幾何知識的情況,既要看他是否理解幾何的概念、命題(定理),又要看他是否能夠熟練運用那些可以用於幾何問題解決的啟發式。

-陳述性知識:

陳述性知識是壹種個體具有明確的提取線索,因而能夠直接陳述的知識,通常包括有關某壹具體事件、事實、經驗性的概括的斷言以及反映真理本質的較深刻的原理等,主要用以說明事物是什麽,為什麽,怎麽樣,從而區別和辨別事物。

陳述性知識是描述性的,其認知單位是命題。

-程序性知識:

程序性知識是壹種個體沒有明確的提取線索,因而其存在只能借助某種活動形式間接推測出來的知識,通常包括啟發式、各種方法、策劃、實踐、程序、常規、方略、策略、技術和竅門等,用以說明做什麽和怎麽做。

程序性知識主要是說明性的,其基本的認知單位通常采用具有壹般形式的規則:目標,情景→行動

1.陳述性知識是壹般性的,但難以應用。

程序性知識易於應用但受到特定情境的制約

2.陳述性知識涉及壹個人的環境

程序性知識涉及壹個人的目標和行動

3.陳述性知識的總量有時可稱為知識結構

程序性知識的總量則可稱為啟發式結構

人的任何智力行為都同時需要這兩種類型的知識

例如,”等腰三角形兩底角的平分線相等“是壹個命題,屬於陳述性知識

而”要證明線段 AB 和 CD 相等(目標),如果它們是同壹三角形的兩個內角的平分線(情景),則要證明這兩個∠是等腰三角形的底角(行動)“ 是壹個啟發式,屬於程序性知識。

前者是關於等腰三角形圖形特征的客觀描述,不涉及目標以及由他所指示的行動。

後者是推薦在特定情境中采取的行動,該行動由要達到的目標以及所面臨的情景所決定。

命題有真假之分,命題的真實性是前者價值所在。

啟發式的價值則在於能使問題得到有效的解決,啟發式源於原理但不等同於原理。

顯然,陳述性知識的獲得主要靠理解和記憶;而程序性知識的獲得主要靠實踐活動、實際操作訓練、必須通過學習者的親身實踐方可獲得。

程序性知識主要從個體會做什麽中推測出來的,所以程序性知識從本質上來說也是壹套操作規則或程序,控制了和支配了人的行為。

所以現代認知心理學實際上包含了技能概念。

”認知策略“實質上是壹套關於如何學習、記憶和思維的規則或程序,也屬於程序性知識的範圍。

上述知識觀是廣義性的。它包含了我們平時所指的技能、認識策略等,甚至還包含了元認識知識。

進壹步的說,認知心理學家從兩個維度對程序性知識進行分類:

①自動與受控

如學生在解答數學問題時,審題、確定解題方案、調整解題過程等壹般是受主體意識控制的,而已有知識的提取、組合等則是自動進行的,壹般不需要有意識的註意。

②壹般與特殊

壹般的程序性知識:分析法、歸納法、從壹般到特殊、從特殊到壹般

特殊的程序性知識:待定系數法、配方法、數學歸納法

當然這兩種劃分是相對的,實際還存在許多”中間類型“的程序性知識

-知識的來源與獲取

主要是兩類:

壹、直接源於產生信息的客觀事物;

二、通過信息載體或媒介的傳遞、交流而間接獲取的

其中,皮亞傑認為知識是通過行為的逐級內化而來的

布魯納認為知識,首先以程序的形式出現----中介圖標(視覺)的形式-----符號(陳述性)形式

因此,參與問題的解決將有助於個人將理論(陳述性知識)轉化為問題解決的程序(程序性知識)

-信息與知識的關系

區別:信息是有形的、獨立於行動和決策、經過處理而發生了形態的改變、物質產品、與環境無關、可以復制的

例如,動物發出“危險”的信號,“獅子來了”

信息也有主客觀參與,只不過比較簡單

知識是無形的、與行動和決策有關、經過處理而發生思維的改變、精神產品、環境改變含義、經過學習才能轉讓、無法復制(隱形知識)

聯系:知識是有組織的大量信息,獲得知識有賴於獲得信息;信息是知識得以形成和傳播的中介,而不是知識本身,知識是經過精心研究、領會後的有用信息,是人類對信息加工處理後的產物;並非所有的信息都可以成為知識,在信息時代,源於眾多復雜客體的大量信息,只有借助於現代化的信息手段,並通過掌握現代信息科學技術的認知主體,才能真正轉化為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