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鰍的人工繁殖方法與家魚相同。所用催產素的種類和劑量為:鯉魚垂體0.5 ~ 1,蛙垂體2 ~ 3,絨毛膜促性腺激素100 IU ~ 150 IU,或諸如此類。微克~ 10微克。雄性泥鰍劑量減半。溶媒註射量為0.1ml ~ 1.2ml,用1ml的註射器和4號針註射。註射部位是腹線,胸鰭和腹鰭之間,也可以註射到背肌。因為泥鰍喜歡鉆,註射時可以用濕紗布包裹(露出註射部位)。註射後放入產卵池,此後的工作與自然繁殖相同。水溫20℃ ~ 25℃時,10小時~ 15小時後發情產卵。
如果采用人工授精。註射了催產素的雄性和雌性泥鰍可以分別暫時養在池塘或籠子裏。水溫為18℃ ~ 25℃時,10小時~ 15小時後,可對雌性泥鰍進行幹法人工授精,操作方法和註意事項與家魚相同。卵在人工授精後立即去巢。方法:取壹桶清水,將魚窩平放在桶底,然後壹人輕輕搖動魚窩,同時攪動水體,另壹人將雞蛋慢慢倒入桶中,使雞蛋均勻築巢。築巢後,轉移到孵化器中孵化。
泥鰍受精卵在20℃ ~ 30℃的水溫範圍內可以正常孵化,魚苗壹般在2天左右即可孵化。孵化效果最好的是用小容器靜水,勤換水(壹天兩次),每升水孵化400 ~ 600粒為宜。孵化時避免電擊。
剛孵出的泥鰍苗不能自由活動,因為它們的頭附著在魚窩或其他物體上,以蛋黃為食。池塘孵化的魚苗壹般放在原池中培育,水深保持在20 cm ~30 cm,每平方米密度為500 ~1500。密度過高時,應取出部分魚苗在另壹個池塘中培育。
泥鰍苗孵化3天後開始攝食。此時應每天餵幾次煮熟並磨碎的蛋黃或魚粉懸浮液,餵量應限制在1小時。2 ~3天後,更換水蚤、輪蟲、搗碎的絲蚯蚓或蠶蛹。經過約10天的培育,當魚苗長到1 cm時,即可轉入魚塘投餵;密度低的話可以養在池塘裏養殖。約1個月後,當魚苗長到3 cm時,即可轉移到魚塘,也可直接放入稻田、池塘或坑信中進行成魚養殖。
種子池面積宜為30 ~50平方米。播種前要對池塘進行清洗消毒,施基肥培養餌料生物。播種量每平方米30克左右(800 ~1000)。魚種入池後半個月內,每日兩次投餵粉狀配合飼料,用量為魚種體重的3%~5%。夏季魚塘淺水溫度高,要時刻註意水質變化,勤換水。當魚長到10 cm左右時,進入成魚攝食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