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看到壹個很熟悉的媽媽發了壹條朋友圈。
“中午有湯,孩子們吃得很開心。我說媽媽做的飯這麽難吃,妳還吃的這麽開心?兒子說,因為米飯裏有愛。我太感動了。”
我和這位媽媽十壹歲的兒子很熟。我記得三年前第壹次見到他。那時候爸爸媽媽處於焦慮狀態,無法和孩子輕松親密的互動,自信心比較低。見面也不跟我打招呼,很少笑。
三年來,媽媽壹直在積極學習,改變自己。通過不同的課程和形式,她探索了自己的內心模式,並清楚地看到她的模式如何影響與孩子的關系...
漸漸的,媽媽全身心投入到照顧兩個孩子中,樂在其中;兩個嬰兒,尤其是最大的,壹天比壹天不同了。
2016孩子參加預見夏令營後,我媽帶著孩子和我壹起做了壹次輔導。小家夥不僅清楚地知道自己想要變得更好,而且很快就理解了我的話。他和我壹起投入了很多活動和遊戲,整個過程都很順利,我也充滿了享受。
到案後,他主動加我QQ,給我發了很多可愛的表情,介紹我QQ裏的朋友。他流暢的表情,幽默的肢體動作,燦爛的笑臉,讓我覺得對不起媽媽——這還是三年前那個不開心的寶寶嗎?
媽媽說他這壹年真的變了很多。
壹年前,他會因為沒有夥伴壹起玩而抑郁。這次夏令營結束後,我帶著寶寶去旅遊,和幾個家庭壹起,他表現出的主動、熱情、靈活、開朗、可愛,讓我媽很驚喜,也很感動。
即使旅行中遇到不愉快的事情,他也很樂觀。當他的朋友不開心,抱怨的時候,他就充當指導老師!
今天媽媽的朋友圈,11歲寶寶的那句“因為飯裏有愛”,頓時溫暖了我的心。想必我媽也感覺到了,心裏感慨萬千!
當孩子能感受到愛時,即使食物不好吃,也因為有愛的味道而獨壹無二,無可替代。母愛不僅能讓孩子充滿力量,更加自信,還能讓普通的飯菜更加美味!它讓我想起了我的母親。
我媽媽是個機智的人。小時候經常聽到身邊的老人誇她——她多勤快多能幹啊!小時候聽到別人誇我媽就很驕傲!
我對媽媽做的菜印象最深的是炸紅薯片。小學的時候,媽媽春夏秋冬幾乎每天都要起床給我們做早餐。時間很急,她會先給我們做好,等我們吃完走了再做大人。
炒紅薯片,很簡單。將生紅薯去皮洗凈,切成薄片,放入油鍋中翻炒,加入鹽和調料,加水煮沸,加入少許面粉,煮沸後,我們的專屬早餐就做好了。
好多年沒吃了,味道還記得。回想起來,那些年,媽媽每天都起得很早,冬天也不例外。她為我們做早餐,這是愛的付出和流動。
我覺得炸紅薯片的味道很難忘,也是因為愛情的記憶和味道!
心理學家有了壹個有趣的發現-
兩個不同的人,壹個每天吃最健康的胡蘿蔔,註重營養,卻很少與人交往。另壹方面,時不時的大魚大肉,高熱量的垃圾食品,卻都是和親朋好友壹起吃,聊天,情感互動。
經過幾十年的追蹤發現,無論是壽命還是幸福指數,後者都遠高於前者。心理學家有個建議——我寧願和壹群人壹起燒烤,也不願壹個人吃胡蘿蔔。
當然,這只是相對的說法。我認為,即使壹個人吃了胡蘿蔔,如果他的內心是充實和快樂的,那當然對他的身心是非常有益的。關鍵是吃飯時的心情和感覺。
我也記得我媽為了家裏的東西很辛苦,有時候還會抱怨。比如抱怨爸爸太懶,抱怨我們沒有表姐那麽積極的去幫助她!
我清楚地記得聽到這些抱怨時的抵觸感和距離感。即使我想去幫忙,我也不情願。
長大後能更體諒媽媽做家務的辛苦,會主動幫忙。當時我媽也不壹定讓我幫忙。原來那些年那次抱怨的背後,是我媽的心理需求,希望自己的努力能被看到,被認可!
當我們懂得用積極直接的方式表達自己的需求,而不是通過抱怨或者冷漠來“曲線救國”的時候,我們之間愛的流動就會更加飽滿。這時候無論是吃飯還是壹起做事,每個細胞的記憶裏都有愛的味道!
關於媽媽的味道,妳有什麽溫暖的回憶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