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羅漢果白菜幹湯
羅漢果1/3-1/2,幹白菜50g,瘦肉100g。
功效:滋陰清肺,潤燥化痰。
方法:羅漢果、白菜幹用清水洗凈,豬肉洗凈切片,壹起放入鍋中,用文火燉30分鐘,1小時。
2、木瓜花生排骨湯
木瓜1,花生100g,龍骨(或排骨),蜜棗2個,生姜2片。
功效:清熱潤燥,美容養顏。
方法:將排骨用開水焯壹下(去血水),過涼水;將木瓜切塊,花生、蜜棗洗凈,將排骨、花生、蜜棗壹起放入鍋中,小火燉15分鐘,小火燉2小時,再放入木瓜鍋中燉30分鐘。
3.百合紅棗豬肺湯
豬肺1個,白杏仁20g,百合10g,蜜棗6個。
功效:滋陰潤肺,止咳化痰,天氣幹燥最為適宜。
方法:豬肺洗凈切塊,杏仁、百合、蜜棗洗凈,所有材料放入鍋中,用武火煮沸3小時。
4.魚頭川芎湯
川芎10克,鱅魚1克,瘦肉250克,白芷10克,白芍10克,圓肉10克。
功效:驅散頭風,用腦過度。
方法:將魚頭切開洗去血淤,將所有清洗材料壹起放入鍋中,大火煮開,文火煮2小時。
5.鯉魚黑豆湯
鯉魚500g左右,黑豆100g,紅棗4個,陳皮壹小塊。
功效:溫腎,補中益氣。
方法:將魚洗凈,瀝幹水分,略炒。將黑豆放入鍋中煸炒,然後倒入清水,撈起用清水洗凈,去掉豆子的外皮,紅棗去核洗凈,陳皮泡發刮凈,先滾清水將所有材料放入鍋中,然後小火煨3小時左右。
6、青胡蘿蔔豬舌湯
壹條豬舌約600g,青蘿蔔400g,胡蘿蔔250g,蜜棗4個,陳皮壹小塊。
功效:秋冬適時煲湯。
制法:將豬舌用開水燙壹下,刮去舌苔洗凈,胡蘿蔔去皮洗凈切成角塊,陳皮浸泡後刮幹凈,先用清水煮沸後放入鍋中65,438+0小時,再放入豬舌煮至豬舌飽滿即可調味。
7、蛤肉陳印湯
6-10大蛤肉(廣東稱“沙白”),艾草桿20g,紅棗8枚。
功效:蛤肉性寒,味甘鹹。此湯具有清熱、利濕、解毒的作用。
方法:河蜆或河蜆取肉,加水煎煮65438±0小時,去渣喝湯。
8.胡愛山老鴨湯
1老鴨,15g山藥(500g鮮山藥可用),10g龍眼肉,15g枸杞,15g益智仁。
功效:健腦益智,補中益氣。
方法:將老鴨剖開,取出內臟,洗凈。將所有材料放入鍋中,加水。鍋用大火燒開,小火燉了4個小時。(比如新鮮山藥要在烹飪前30分鐘放入鍋中)。
9、巴戟天、杜仲、扁豆盆龍骨
豬龍骨500克,巴戟天15克,杜仲10克,扁豆10克,生姜2片。
功效:清熱利濕,利水。
方法:豬龍骨用開水洗凈(去血水),巴戟天、杜仲用清水洗凈去泥,扁豆洗凈。將所有材料放入鍋中,大火燒開,小火燉3小時,調味。
10,手指桃,菝葜中國壺龍骨
五指桃約15g,土茯苓10g,豬龍骨(或豬尾骨)500g。
功效:清熱利濕,清肝潤肺。
方法:將豬龍骨用開水洗凈(去血水),五指桃、土茯苓用清水洗凈(最好用牙刷),將所有材料放入鍋中,小火燉2.5小時,調味。
11、竹竿、茅草、馬蹄、玉米和胡蘿蔔。
豬龍骨500克,竹藤200克,白茅根20克,馬蹄15克,玉米2個,胡蘿蔔1根。
功效:清熱平肝。
方法:將豬龍骨洗凈放入沸水中焯壹下(去血水),將竹竿洗凈,剖開切段(約小指大小),將白茅根、馬蹄、玉米、胡蘿蔔洗凈,將白茅根、玉米、胡蘿蔔切段,將竹竿、白茅根、玉米、胡蘿蔔、龍骨壹起焯壹下,加入馬蹄煨3小時。
12,五指桃根燉豬蹄(或雞)
五指桃根(中藥店有售)100g,豬蹄1對,生姜2~3片。
功效:夏季祛濕,舒筋健骨,健脾胃,益氣血。
方法:將五指毛桃根部用清水洗凈,浸泡壹段時間。將豬蹄去毛剁成塊,然後與生姜壹起放入泥鍋中,加入清水2500毫升(約10碗水),先用武火煮沸,再小火燉2小時左右,再加入適量鹽。這個量可以2~3個人用,豬蹄也可以挑起來拌醬油當飯吃。
13,甘萍桂魚湯
鯧魚尾250克,冬瓜500克,生姜3片。
功效:平肝清熱,治頭痛頭暈。
方法:將去鱗鱖魚洗凈,油炸。冬瓜去皮,切成粗片,加姜和水2小時。
14,雞骨草瘦肉(或豬骨)湯
雞骨草60克,瘦肉100克。
功效:清熱解毒,利濕。
制法:雞骨草洗凈,瘦肉洗凈切絲,放入鍋中1-2小時。
15,老桑燜雞湯
老桑枝60克,去毛去內臟的母雞1只(約500克),生姜3片。
功效:益精,祛風除濕,利關節。在廣東民間也常用於輔助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四肢癱、頸背部牽引痛、慢性腰肌勞損等。
方法:將老桑枝洗凈,浸泡壹會兒;將母雞宰殺,去毛去內臟,洗凈。放入放有生姜的陶罐中,加入清水2500毫升(約10碗水),先用武火煮沸,再用文火煨2小時左右。這個量可以供3 ~ 4人使用。可以拿起雞肉拌上醬油佐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