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光刻機,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它是芯片制造過程中必不可少的設備,沒有光刻機就無法生產出任何芯片,這是整個半導體行業的普遍認知。之前,大多數人都沒有聽說過光刻機,但隨著華為芯片事件的影響,讓國內意識到了光刻機的重要性。
華為的芯片之所以會被美國規則制約,就是因為它沒有制造能力,需要含有美國技術的代工廠供應。而我們國內在芯片制造領域也處於比較弱勢的地位,雖然能自主生產出壹些中低端芯片,但是對於7nm、5nm等先進制程的芯片就無能無力了!
正因於此,失去了代工合作夥伴之後,華為面臨著芯片短缺的問題,並且放大了國產技術的不足之處。其實在芯片的設計和封測方面,國內的實力非常出色,根本不輸於國外。但讓人無奈的是,由於缺少光刻機的支持,導致國內始終未能完全攻克芯片制造!
為了進壹步促進國產芯片的發展和幫助華為走出困境,國內下定決定要全面布局光刻機。據了解,國內 科技 水平最高的機構中科院已經在朝著這個方向前進了,未來將會集中全院的力量來攻克光刻機等容易被國外“卡脖子”的技術!
可以預料的是,在中科院的支持下,國產光刻機肯定能不斷地取得進展,這項難題很快就會被解決。不僅如此,最近中科院正式官宣,2項技術取得突破,難度堪比光刻機!也就是說,除了光刻機之外,中科院又攻克了2項難度極高的技術!
第壹項技術是新型OLED顯示材料,中科院李亞東院士主導的量產化項目已經開工奠基了!OLED是現在各種屏幕的主要材質,擁有著非常廣闊的市場,而之前大部分的市場份額都被韓國的三星拿走了,我們國內只能分到壹小部分。
雖然國產屏幕廠商京東方對OLED材料也有壹定的研究,但是與三星相比,差距依然存在。為了彌補這種差距,中科院出手了,李亞東院士帶領的新型OLED材料研究團隊正在努力攻關,或許要不了多久國產OLED屏幕就能實現對三星的代替!
OLED屏幕對於手機、電腦等電子產品而言,是不可缺少的,所以中科院的研發工作很有必要。只要國產屏幕能夠得到人們的認可,就可以占據更大的市場,從而獲得更好的發展空間!
中科院突破的第二項技術關於芯片,為國產半導體公司提供了壹個新的發展方向。據悉,在中科院的上海微系統研究所,8英寸石墨烯晶圓登場了,並且已經可以量產!這意味著國內對碳基芯片的研究領先於世界,如果能將晶圓完美切割,那麽真正的碳基芯片就會誕生!
壹直以來,芯片采用的都是矽基半導體材料,雖各方面的表現都還不錯,但是只要達到了極限,就無法繼續進步。所以全球很多國家開始把目標放在了碳基芯片上,它的性能和穩定性更強,壹旦突破,絕對會引起半導體行業的變革。
現在看來,國內在碳基芯片領域已經取得了領先的地位,8英寸石墨烯晶圓的登場代表著國產芯片或許能夠實現“換道超車”!但這還不夠,國產芯片要想成功崛起,必須繼續向前進步,碳基芯片和矽基芯片都要抓住!
中科院宣布的兩個好消息,對於國產技術而言,有著重要的意義,還能夠促進國內很多企業的發展!相信以後國內壹定能不斷地突破各種核心技術,實現 科技 強國的目標,讓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