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選擇這個主題活動,符合孩子對傳統節日認知的需要。孩子對它熟悉感興趣,有教育價值。以下是我為大家整理的小班中秋語文教案。歡迎咨詢壹下。
小班中秋語文教案精選1活動目標
1.知識目標知道中秋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
2.理解人們過中秋節的各種方式。
3.參加假期遊戲。
4.簡單了解節日的由來,知道它的全稱、日期和意義。
活動重點
了解人們過中秋節的各種方式,知道中秋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
活動難度
為畫月餅的活動準備壹些白紙和彩筆,關於中秋節的音樂。
活動過程
壹、中秋節的起源和傳說
1.告訴我我的家人是如何度過中秋節的。
2.聽嫦娥奔月的童話。
第二,中秋節的習俗
1.欣賞圖片,了解中秋節。(和家人團聚,吃月餅等。)
2.讀兒歌,知中秋。
8月15日,中秋節,水果蛋糕被放在拜月。
在八月十五日,家人團聚就像中國的新年。
八月十五是豐收節,敲鑼打鼓慶祝春節。
8月15日中秋節,傳統節日。
第三,與中秋節有關的歌曲。
欣賞歌曲《爺爺給我打月餅》
知道中秋節是農歷八月十五是團聚的日子。
四、中秋繪畫每個孩子都畫出自己喜歡的月餅形狀,並加以裝飾。
活動總結1。復習學過的兒歌,加深對中秋節的印象。
2.欣賞歌曲《中秋團圓》。
教學反思:
從這個活動的整個發展來看,孩子們對中秋節這壹傳統節日文化非常感興趣,了解中秋節團圓的必要性,並能教育孩子們在節日裏贈送父母制作的禮物。
中秋節小班語文教案精選第二部分活動目標:
了解中秋節的由來和習俗;體驗分享和平的快樂。
簡單了解節日的由來,知道它的全稱、日期和意義。
了解節日期間人們的主要慶祝活動。
活動準備:
月餅,各種水果。
活動流程:
1,環境創造。和孩子壹起布置中秋大型壁畫,包括月亮的變化,宮燈,月亮的傳說。
2.講述關於中秋節的故事。強調中秋節是壹個收獲的節日,也是壹個團圓的節日。
3.“中秋團圓”。擺上月餅和水果,壹起品嘗。
4.晚上請孩子和家人壹起看中秋節的月亮,給孩子講壹個關於月亮的故事或者教孩子壹首關於月亮和中秋節的古詩。
5.談:“我家怎麽過中秋節?”。給大家講講父母講的故事或者詩詞。還可以進行富有想象力的對話:“神秘的月亮”等等。
6.玩個遊戲:“去嫦娥阿姨家玩”。孩子們自願分組討論如何表演和分配角色(嫦娥、白兔、宇航員等)。).做道具,表演。其余的孩子是觀眾。互相輪換。
教學反思
活動不僅讓孩子們了解了中國傳統節日的許多習俗,還讓他們學會了分享,提高了他們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興趣,加深了他們對祖國的熱愛。
小班中秋語文教案精選3活動目標:
1.聽故事,了解中秋節的起源和日期以及月餅的起源。
2.理解故事內容,用自己的語言解釋中秋節的由來及其他相關問題。
3.促進兒童創新思維和動作的協調發展。
4.積極參與活動,大膽說出自己的想法。
活動準備:
節日故事《中秋節的由來》,月歷。
活動流程:
先講“中秋節的由來”這個故事:
我們的祖先以務農為生。他們每天早上很早就去地裏幹活。他們有時松土,有時灌溉莊稼,有時需要除蟲施肥。真的很難!直到太陽下山,他們才能回家。
他們每年春天播種,秋天是收獲的好日子。大家都很開心。壹家人分成兩組:壹部分人去地裏收割水稻,壹部分人去果園摘水果,孩子們也幫忙把壹捆捆的水稻扛回家,或者在樹下撿大人摘的水果。
到了農歷八月十五,秋天了,晚上月亮又大又圓,家家戶戶都會壹起慶祝豐收。每個人都聚在壹起吃飯。飯後,房前擺壹大桌,擺滿了水果,他們聚在壹起談天,賞月,品嘗美食。後來,農歷八月十五成為中國人的壹個重要節日。相傳,這就是中秋節的由來。
據說中秋節吃月餅始於元代。當時,中原廣大人民群眾不堪忍受元朝統治階級的殘酷統治,奮起反抗元朝。朱元璋聯合各種抵抗力量,準備起義。但朝廷官兵搜查得非常嚴密,消息傳遞起來非常困難。軍事家劉伯溫想出壹個計策,命令部下把寫有“八月十五夜起義”的紙條藏進餅裏,然後派人分別送給各地起義部隊,通知他們在八月十五夜響應起義。起義那天,所有的反抗者壹起響應,如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不久,徐達攻占元朝,起義成功。消息傳來,朱元璋高興極了,連忙傳話,說是在即將到來的中秋節,全體將士都要與民同樂,並且要把當年開戰時秘密送來的“月餅”作為時令糕點送給大臣們。此後,“月餅”的制作越來越精細,品種越來越多,如碟狀,也成為很好的禮品。中秋節過後,吃月餅的習俗在民間流傳開來。
第二,和孩子討論:
1.莊稼什麽時候成熟?那時候人們都在忙些什麽?(秋天。收割水稻和采摘水果)
2.人們在收獲的時候是什麽心情?我們將如何慶祝?(開心。全家人壹起吃飯)
3.人們選擇在什麽時候慶祝豐收?這個習俗已經成為什麽節日了?(農歷八月十五。中秋節)
4.妳認為月餅裏藏紙條有什麽好處和壞處?(免費回答)
展示壹個日歷,讓孩子們說出中秋節的日期,並讓壹個孩子指出日歷上農歷八月十五日。
第四,評價。
1,能長時間專心聽故事。
2.能說出中秋節的由來。
3.妳能說出中秋節的日期嗎?
4.能說出傳說中月餅的來歷。
活動反映:
中秋節的起源是語言和社會領域的故事活動。課後,我認為我們學到了更多社會領域的知識。總的來說,我感覺孩子對故事內容不是很感興趣,但還是比較接近目標的。
在課堂上,我用多媒體和掛圖幫助孩子們理解這個故事。其實大家對中班孩子的知識都知道中秋節,但不知道中秋節是8月15日。經過這次學習,很多孩子都認識到了這些知識,比如中秋節吃月餅。然而,孩子們仍然不了解中秋節“嫦娥奔月”的傳說。我讓孩子們先欣賞壹下,聽聽裏面的人物,然後我指著掛圖講了第二遍故事。最後,我第三次講了這個故事。
最後,在時間的壓力下,我結束了這堂課。總的來說,孩子對中秋節還是有所了解的,但對這個故事的內容了解不多,所以我會利用平時的時間講兩遍這個故事,讓孩子加深對這個故事的理解。
百科:中秋節,又稱月圓節、月圓生日、中秋節、中秋節、中秋節、中秋節、中秋節、團圓節,是我國傳統的民間節日。
小班中秋語文教案精選4活動目標:
1.了解中秋節的起源,並對它的活動感興趣。
2.在小組面前大膽發言,並願意與同齡人分享妳的發現。
3.體驗和大家壹起過節的快樂。
4.讓孩子們知道這個節日是在8月15日。
活動難度:
中秋節的傳說和民間故事
困難分析:
小班第壹學期的孩子,剛剛擺脫了小班弟弟妹妹的角色。他們對傳統的社會節日關註不多,缺乏相關經驗,對中秋節的傳說和民俗也知之甚少。
兒童的預期表現:
1.活動前,孩子和家長要* * *收集與中秋節相關的信息。有了孩子的經驗,活動會更有參與性。
2.獨立閱讀,提供閱讀空間。
活動流程:
壹、中秋節傳說的傳播與分享
孩子們可以自由地講述他們所知道的關於中秋節的事情。
第二,老師講“嫦娥奔月”
提問:
1.嫦娥是怎麽飛向月球的?今天是星期幾?
2.後羿聽到這個消息後做了什麽?
3.此後,後羿是如何寄托對嫦娥的思念的?
4.中秋節是怎麽來的?
三、兒童讀物17-22頁
聽故事的錄音,讀完整個故事。
小班中秋語文教案精選5活動目標:
1,知道傳統的中秋節,知道它的起源和相關習俗。
2.自信的在同齡人面前大膽的說話和行為,體驗分享和合作的快樂。
活動準備:
1,關於月亮的圖片,動畫,故事,傳說。
2.活動前,和小朋友壹起布置活動室,掛月亮變化圖。
3.孩子和老師壹起準備:月餅、水果、賀卡等。
活動流程:
1,猜測:“有時落在山腰,有時掛在樹梢,有時像圓盤,有時像鐮刀。”請猜猜它是什麽。
給我看圖:月亮講月亮的變化。
2.介紹壹下中秋節的由來:在古代,人們把壹年分為四季。八月恰好是秋季的壹個月,稱為“中秋節”,八月十五日是這個月中間的壹天,所以它被稱為中秋節。這壹夜,月亮最圓最亮,人們吃水果賞月,也希望生活像月亮壹樣圓圓滿滿。
老師:中秋節有許多美麗的傳說和故事。請告訴他們。欣賞嫦娥奔月的故事,看看月亮燈籠。
3.人們如何慶祝中秋節?
(1)請告訴我們妳在家是怎麽和父母壹起過中秋節的。
妳知道其他地方的人們如何慶祝中秋節嗎?
4、吃月餅,* * *分享快樂。
(1)老師:妳知道人們怎樣慶祝中秋節嗎?我也知道小孩子愛吃月餅。今天大家都帶來了各種各樣的月餅,請大家介紹壹下妳們的月餅。
(2)老師的簡要總結,月餅的分類。
(3)幼兒欣賞童謠《中秋之夜》,體驗與同伴、老師共度佳節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