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的經歷來自上海蟹都匯水產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蟹都匯),是該公司的聯合創始人。胡聲稱,依托都市報的“宣傳”,蟹都匯成為國內最大的螃蟹經銷商,200多家加盟店分布在100多個城市,公司2012年營業額將達到1.5億元。
胡相貌平平,中等身材,皮膚黝黑。“他們都是農民,從江西老家走出來的”,正如同行對蟹都匯創始人的描述。小夥子出生於1986,初中畢業,中考成績168。他的同學大多在中國東南沿海的皮革廠、鞋廠、眼鏡廠工作。現在,他開著壹輛寶馬730帶著記者參觀他手下的另壹家公司,皇家領海。
和我叔叔做生意
那是他的舅舅徐能宗,比胡大11歲。2004年,在廣東做小生意虧本後,徐打算去哈爾濱賣螃蟹。他給胡打電話,請他幫他把《學習做生意》賣給海鮮飯店。
胡自認為是個“泥腿子”,但從18歲開始,他就“有壹種改變命運的特別沖動”。2004年,拿破侖·希爾隨叔叔走進了胡·的世界。他不知道從哪裏弄來壹本書《成功法則》:妳的付出壹定大於妳的回報,妳可以通過奮鬥改變命運。書中的案例使胡深感震撼和向往。
此前,他在上海工作了三年多,大多是在上海楊浦區壹家叫記憶的餐廳。他每天的工作就是打理魚缸的鹽度、溫度和清潔度,月薪接近1000元。當時他想,“能拿3000塊的工資該多幸福啊”。
胡、徐能宗和螃蟹在哈爾濱租了壹間26平米的出租屋,白天挨家挨戶上門。很明顯,他們不會和酒店負責人見壹次面,也不會完成壹次銷售。這些都是讓胡膽怯的舉動。他處在壹個封閉的環境中,很少與人交流。
胡向兩個推銷員求助。壹個是身著紅色西裝,壹只手臂向上,食指向上,被“世界潛力大師”安東尼·羅賓斯稱為“世界第壹推銷員”的陳;另壹個是美國人喬·吉拉德,這個是“世界上最偉大的推銷員”。他們給胡打了雞血,胡回憶說:“讓妳熱血沸騰……”
2004-2005年,徐能宗收入20萬左右,胡只拿幾千元工資,卻有賣螃蟹的經歷:市場在中國偏遠地區;得找酒店負責人推銷,允許酒店賒銷試銷;我不得不告訴人們陽澄湖大閘蟹的營養價值。
找當地都市報合作
胡覺得是自己單幹的時候了。但是當地黑社會給了他壹個下馬威。幾番威脅和拳腳後,他們告訴胡,所有海鮮都要保護,每箱10元,這是傳統。胡壹度生了辭職的念頭。這時,胡的堂弟黃打電話來分享他的喜悅。
黃是胡家族中最早賣螃蟹的人。2003年他去了東北壹個城市,但利潤壹直微薄。2005年,在當地晚報壹位熱愛螃蟹的副社長的推動下,黃向該報贈送了螃蟹以抵消廣告費,該報在節日期間發表了壹篇關於其螃蟹商店的報道。胡轉述表哥所見,“哇,突然這麽多人排隊買大閘蟹,甚至壹買就是五六百斤。酒店要賒賬,都是現金。”
當同行們都把目光瞄準酒店或停留在水產市場時,胡感動了。2006年,他向奶奶借了幾萬塊錢,去了南寧。他拿著黃傳真過來的報紙,指著上面的文章對當地報紙說:“我準備投入6.5438億元廣告費。妳計劃好了嗎?”然後報紙上出現了“第壹家陽澄湖大閘蟹店來了!”信息。
這壹年,胡賺了30萬元。妳不會錯的。可以和當地都市報合作賣螃蟹。“我們大約30%的銷售收入給了媒體,”說。中秋節前夕,他們的廣告會鋪天蓋地。“2011,全國專賣店大概花了3000萬廣告費。”
《成功法則》這本書的書脊即將被他折斷,兩位“世界第壹推銷員”也有低潮。在南寧開專賣店,他發現不再需要挨家挨戶的推銷。“廣告營銷能力很重要。”胡想起了成功行動國際教育集團(以下簡稱成功行動)董事長。他在東北看過李的CD《做我想做的自己》,也知道曾經是湯姆戶外傳媒集團的總裁。2006年,胡在機場的錄像和電腦城的盜版光盤中多次聽到李的故事。比如關於廣告,“給誰,目標客戶;說什麽,賣點;妳說妳的發射時間是何時何地;怎麽說,妳的創作表現,什麽形式;廣告如何寫,如何評價廣告是否有效。”
胡回憶他的反應:“這個人真了不起,這是他總結出來的。”胡對黃說:“表哥,我們壹起去好不好?”正是妳想要的。網上壹篇名為《細節提升品質學習成就事業——記蟹都匯總經理黃的文章說,的CD《做妳想做的人》已經成為黃人生的壹個轉折點。
2007年,在親戚和加盟商即將湧入的時候,黃和胡從江西撫州樂安縣老家出發,驅車前往上海。他們講述了行動的成功之處,講述了他們的困惑:如何成為壹個大企業?陽澄湖大閘蟹產量稀少,怎麽辦?這位成功的學習顧問說,“李健老師的‘盈利模式’,妳壹下子就能解決。我推薦妳去上課。”
摒棄“成功學”
胡和黃的親戚朋友,朋友的親戚朋友,約200人,聽說螃蟹生意賺錢,紛紛加盟,擴展到全國。
加入的親朋好友也在逐漸增多。胡、徐能宗、黃三位銷售收入上百萬的個體戶,覺得有必要統壹管理和采購,建立商業品牌。2008年,蟹都匯在上海註冊,他們三個是大股東。
蟹鋪成本不高,凈利潤率30%左右。按照胡的說法,在二三線城市找便宜的地方,租個50到80平米的店面。通常只需要雇傭壹兩個員工,壹個員工月薪2000元左右。中秋節銷售額能占到全年的70%左右,還會雇臨時工紮螃蟹。壹只4兩左右的公蟹,中秋節期間要100元。
螃蟹生意不缺現金流。“假設1000斤螃蟹值65438+萬,我們賣65438+萬螃蟹去進貨。價值65438+萬元的商品,在旺季可能1天就沒了。成交100次後,成交額將達到10萬,購買成本永遠是10萬。”廢話。
在公司發展過程中,胡做了壹個至今令他後悔的決定。“那時候很多市場剛開發,都在虧損。蟹都匯上海分公司第壹年虧損超過1萬。我們三個壹看,上海就不行了。讓我們把新的市場留給我們的親戚,而不是直銷或控股。還是回到自己的劇情吧。結果現在總部三四十人,采購部三十多人,其實就是給加盟商送貨。”
“加盟商相當於城市的永久代。總部讓它掛蟹都匯的牌子,不收費,教他營銷。他幾乎肯定能賺到錢。”胡說,蟹都匯這幾年營業額同比增長40%左右,“但是總部每年都不賺錢。2011,總部營業額8000萬左右,凈利潤不到300萬。”
“我們的初衷是如何幫助這些人致富。都是親戚。有的人開始沒錢買螃蟹,我們甚至會欠他錢。”胡自我安慰地開了口。
今天,胡翻著當年的筆記,比如《行動成功的五大黃金價值觀》,笑了。“下課後,我們沒有品牌的概念,直到想到做蟹社。2008年,我們在課堂上討論成立公司,我有時會按照李健教的廣告學教學和都市報談判。”他說,“他們會讓妳對很多事情有壹個基本的了解,但我們學到的都是片面的。為什麽我們走到最後,組織成這樣?”都是錯的,我也不站在大局上。他告訴妳,企業管理中最重要的是營銷。壹個只懂營銷的人做什麽,炒作,其他的不會。"
2011胡上完《教學組織模式》成功課程後,發現其內容完全出自《基業長青》這本書。“而且老師也不是很懂。都是表面的,尖叫尖叫。”胡的妻子張松說。
胡從此“棄成功”了。但這段經歷至少給了他們壹個收獲:2008年,他們在壹個成功的班級相遇。
後來,胡不知從哪裏翻到壹本書《大師級人物:中國原生態商業生態個案研究》。這本書證實了王明夫(和君咨詢公司的創始人)非常強大的說法。和君咨詢公司的培訓課程在基層企業家中相當有名。他決定去上課,並把王明夫推薦給他的叔叔和表弟。但是我表哥向他推薦了司巴達。
2011年5月,胡與表哥黃在廣州體育中心參加思巴達創始人的“經營智慧”講座。劉對“萬余名學生”說:“股改是重中之重。中國為什麽改革開放成功?因為大家都在自助。”
在司巴達官網的情況下,有黃的頭像。這是壹個開始禿頂的中年男人,帶著螃蟹對著鏡頭咧嘴笑。在這個網站上,黃自稱已經吃透了的核心思想——“公司所有的問題都是機制的問題”,他正在原有的績效激勵基礎上,籌劃股權激勵計劃。
“他真的是股改。”胡說,黃在養豬場業務中投資了數百萬元,而黃的妹夫提供人力和土地,雙方持有壹半的股份。胡認為表哥基本是送錢,似乎被“期權代替管理”忽悠了。
胡這樣分析:“核心是要知道怎麽分錢。確實是這樣,但是太片面了。這麽多人說這壹招,我覺得有壹大半不適合。他收了錢教大家壹門功夫,自己卻從來不練。人家聽了妳的話用了以後會練什麽?”
“水產行業的壹流公司”
競爭加劇,電商對傳統業態的替代進入螃蟹行業。且不說線下經銷商賣“高端”螃蟹的腳步,在低端市場,很多養殖戶和經銷商也去淘寶賣螃蟹。胡估計,依靠價格戰,壹些淘寶螃蟹賣家的年營業額已經達到10萬元。他也試過在淘寶店打折銷售,但是親戚不高興。“我們不打折。網上打折嗎?”
螃蟹近年來在禮品市場橫行,600元左右的蟹券成為蟹都俱樂部的主打產品。胡欲強化蟹都匯品牌形象,統壹卷首,完善形象設計,投入全國廣告...但“總部利潤不夠”。所以蟹都匯準備成立壹個管理部,禁止加盟商私自拿貨和走私,每年收取加盟費654.38+0萬元。此外,蟹都匯還打算在尚待開發的空白市場采取直接運營或控股的模式。
親戚的反饋來了,“同行不收費...交加盟費就行了,漲壹點點發貨就漲,不要太多。”胡壹壹解釋,“同行的都是小公司,還沒有人加入他!我們的股東不是靠這個賺錢的,我們靠的是自己的市場。”
胡聽同行說,2001陽澄湖其實螃蟹不多。“陽澄湖資源沒了,賣的都是假的。”看了馮侖的《野生長》,覺得自己也有過野生長,但表示不再賣假貨了。
2011,胡創立皇家領海。他說,這家賣異域海鮮的公司已經收支平衡,營業額超過654.38+00萬元,未來的目標是“水產行業壹流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