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經初潮年齡與懷孕的關系
青少年月經初潮是卵巢功能正常的表現。女生月經初潮平均年齡13歲。月經初潮年齡與營養、遺傳、地域有壹定關系,只要在12歲到15歲之間都是正常的。
如果女性月經初潮年齡小於11歲,8、9歲時陰毛出現早,那麽以後更容易患多囊卵巢,從青春期開始就容易月經不調、月經稀少,成年後很難懷孕,中年後容易得高血脂、高血糖等代謝性疾病。
如果女性在16沒有月經初潮,很可能是卵巢子宮發育不良,而如果壹直沒有月經,則可能是先天性無子宮、先天性卵巢功能不全、女性私處先天性無或處女膜閉鎖等。,這無疑會導致成年後懷孕困難,甚至處女膜閉鎖,而且如果不及時發現和治療,經血和宮頸粘液會越積越多。這些壹旦通過血液進入子宮,就很難懷孕,壹旦進入輸卵管,幾乎失去生育能力。所以,對於16以上沒有來月經的女生,壹定要盡早去醫院檢查診斷。
2.月經周期與妊娠的關系
正常情況下,女性月經呈現有規律的周期性。女性平均月經周期範圍為28天,周期在21 ~ 35天之間正常。
如果月經周期不規律,壹定要註意,因為這預示著妳的生育能力也在下降。當然,如果女生月經初潮時月經不是很規律,也不用太擔心,因為此時卵巢功能還不夠完善。壹般這個問題在壹年內或者最多兩年內自然解決;但如果18歲月經周期不規律,就要警惕了。如果20歲還不規律,壹定要看醫生。因為,絕大多數原發性不孕癥患者,大多發生在成年後月經不調的這壹群體。
即使是規律月經,如果月經周期在21 ~ 35天的範圍之外,也會影響懷孕。
如果月經周期小於21天,往往伴有黃體功能不全,大多會出現黃體過早衰退,由於黃體期明顯縮短,導致月經周期變短。對於少數正常排卵,當然不影響懷孕;但對於大多數周期短的女性來說,往往要麽是卵子發育不好,進而黃體功能不足,要麽是黃體過早,容易造成流產,從而影響懷孕。
對於月經周期超過35天的人,很多人認為排卵不會影響懷孕,但還是會影響。壹是因為雞蛋發育慢,不容易長成飽滿、傳聲性好的優質雞蛋;二是卵子排出後,往往延續前面緩慢的發育速度,因此受精卵後期可能在有絲分裂中出錯,導致胚胎染色體異常,從而引起流產。
如果女性的月經周期發生變化,變長或變短,雖然還是比較規律的,但還是需要註意。這可能提示卵巢儲備功能下降,容易發生不孕。
3.月經時間與妊娠的關系
女性的月經期其實是由於黃體退化導致體內雌孕激素迅速減少,不足以支持子宮內膜的繼續增生,子宮內膜壞死脫落,從而產生月經。女性正常的月經期是3-7天。如果女性的月經周期不在這個範圍內,就要警惕疾病和不孕。
如果月經期少於3天,可能是因為雌激素不足,卵泡發育不良,或者是子宮發育不良,或者是子宮內膜太薄,自然很難懷上胎兒。
如果月經期超過7天,那就太長了。這個時候妳需要小心,可能是疾病引起的。雌激素分泌不足、黃體萎縮、黃體功能不足、盆腔炎、子宮內膜息肉、子宮內膜炎、子宮內膜異位癥等均可引起月經過多、經期延長。此外,如黃體萎縮和子宮內膜修復延遲會使月經期延長至10天以上。而這些都會影響懷孕。壹定要註意女性月經期的延長和縮短。壹旦發現經期異常,請盡快去醫院治療。
4.月經量與妊娠的關系
月經是脫落的子宮內膜表面受損引起的出血。正常月經量在30 ~ 100 ml之間,平均70 ml左右。月經其實可以從側面看出壹個人子宮內膜的厚度。子宮內膜的厚度是受精卵著床的必要條件,壹般要求子宮內膜的厚度至少為8 mm,女性才能受孕。因為胚胎附著在子宮內膜上,子宮內膜血管豐富,可以為植入的胚胎提供營養,直至胎盤建立。如果子宮內膜太薄,小於6MM,就很難懷孕,因為胚胎很難附著,子宮內膜也很難為胚胎提供營養建立胎盤。如果子宮內膜過厚,超過19mm,往往是高雌激素或炎癥刺激引起的子宮內膜過度增生,或者子宮腺肌病,這無疑是不利於懷孕的。
5.痛經影響懷孕嗎?
痛經可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經過詳細的臨床檢查,盆腔臟器無明顯異常,初潮後不久發生,稱為原發性痛經。如果生殖器官有異常和明顯病變,初潮時無痛經,若幹年後有痛經,為繼發性痛經。
對於原發性痛經,壹般不影響生育,性生活和分娩後痛經會減輕或消失。
繼發性痛經壹般是因為生殖器官的異常和病變而影響生育能力,如子宮內膜異位癥、巧克力囊腫、子宮腺肌病、子宮肌瘤、盆腔炎等,可能導致不孕,尤其是子宮腺肌病和子宮內膜異位癥。
6.閉經後會懷孕嗎?
18歲以上女性,來月經後3個月以上未來月經或停經,稱為閉經。原發性閉經發生在月經從不來的時候,繼發性閉經發生在月經停止3個月以上的時候。不管是原發性閉經還是繼發性閉經,閉經肯定是不孕。因為沒有月經,幾乎沒有排卵,不排卵自然不可能受孕。
其實月經真的是女性的好朋友。雖然它可能會給妳帶來痛苦和苦惱,但如果妳重視它,妳會看穿妳月經的點點滴滴,是妳生育能力的晴雨表。通過月經,如果能及時發現異常,及時治療,可以避免以後在懷孕的路上東張西望。
7、月經不調飲食調理
1,經常來月經早的人要少吃調料,少吃肉,少吃蔥,洋蔥,青椒,多吃蔬菜。吃飯前按摩他們的耳朵可以消除疲勞,不要感到內心的不安和緊張。
2.如果月經總是晚,那就要少吃冷食,多吃肉。
3、月經第壹、二天,最好吃生姜炒雞肝或豬肝,多吃補血食物。
4.所謂“來的早”和“來的晚”,是根據個人的生理周期來計算的。無論是28天周期還是30天周期,早來五天以上或者晚來五天以上都是生理不適,說明身心失衡。
5.在月經前、中、後三個時期,如果采取適合自己當時身體狀況的飲食,可以調節女性的各種生理和心理的不均衡,也是讓皮膚水嫩油潤的美容機會。
6.月經前坐立不安、便秘、腰痛的人,要多吃壹些促進腸道蠕動和新陳代謝的東西,如生蔬菜、豆腐等,以調節身體的不均衡狀態。
7、月經來潮,為了促進子宮收縮,可以吃動物肝臟等。,維持身體熱量。這時候甜食可以多吃,油性食物和生冷食物不宜多吃。月經後易頭暈貧血者,可在月經前攝入生姜、蔥、香料;月經後,宜多吃些小魚、富含面筋的肉類、豬肚等。增加食欲,恢復體力。
8、經期飲食說明
1,多吃促進血液循環的食物。
經期要多吃大蔥、木耳、花生、核桃、大棗、桂圓、玫瑰花等。如果經期不小心吃了冷食或者忍不住吃冰,可以多喝點紅糖,煮生姜,平衡體內血液循環,促進血液流動。
2.多吃含鈣豐富的食物。
研究發現,女性攝入大量的鈣和維生素D有助於降低經前綜合癥的風險。女性每天應該攝入1200毫克的鈣和700國際單位的維生素D。妳應該多吃低脂牛奶、奶酪、酸奶、強化橙汁和豆奶、鮭魚和維生素D強化牛奶,多曬太陽。
3.不要錯過早餐
為了避免感覺特別餓,壹日三餐都要按時,尤其不要錯過早餐。如果妳在經前期感到抑郁,那麽錯過任何壹餐,必然會導致血糖大幅波動,加重經前期綜合征。
4.多吃纖維和瘦肉蛋白。
多吃糙米、燕麥、大麥面包等全谷物,多吃瘦肉蛋白和各種水果蔬菜。纖維有助於身體消除多余的雌激素。多吃蔬菜、豆類、全麥、蕎麥、大麥(不僅含有豐富的纖維,還含有大量的鎂),可以攝入更多的維生素B1和B2,對預防經前綜合癥非常重要。
5.少吃糖
甜食會導致雌激素和孕激素紊亂,進而降低大腦中血清素的水平,導致情緒不穩定,更加焦慮,誘發經前綜合癥。專家建議少吃或不吃甜食,多喝水,吃壹些新鮮水果。
6.考慮補充劑
專家建議服用多種維生素,100毫克維生素B6,600毫克鈣,每天至少吃壹種富含鈣和400毫克氧化鎂的食物。
7.少吃動物脂肪
研究發現,保持健康的體重有助於預防經前綜合癥。健康的體重離不開飲食控制等良好的生活習慣。專家建議少吃能提高雌激素的動物脂肪,以減輕經前綜合癥的痛苦。其他習慣包括:樂觀、減輕壓力、放松、定期鍛煉、深呼吸、練習瑜伽等。
8.不要吃刺激性食物
盡量不要吃辛辣、油炸等刺激性食物,因為這樣會影響月經的正常到來。此外,冰水等冷飲也不宜飲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