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溫州是什麽?

溫州是什麽?

百度百科/view/185639.htm

簡歷

溫州市

是浙江省地級市,全國14沿海開放城市之壹,海峽西岸經濟區五大中心城市之壹,省級歷史文化名城,浙江經濟中心之壹,浙東南最大的大都市,浙南經濟文化交通中心,位於中國東部海岸線中段,浙東南, 東臨東海,南接福建寧德市,西接麗水市,北接臺州市。 溫州古稱,又稱東甌,唐代稱溫州,簡稱“甌”或“溫”。甌是壹種陶器的名稱。大約在新石器時代,原始甌人就在溫州生活,制作陶器。溫州留學生看到香港叫香港,就根據溫州甌語發明了YUJEU這個名字。此數據來自百度地圖,最終結果以百度地圖數據為準。

溫州是壹座山水交融的濱海城市,壹座充滿活力的城市,壹座民營經濟發達的城市,壹座文化底蘊深厚的城市,壹座特別有創業精神的城市,壹座力爭走在前列的城市,壹座充滿活力與激情的城市,壹座充滿魅力與夢想的城市,壹座充滿智慧與故事的城市。溫州人以智慧、善良和商業著稱。溫州以禮儀著稱,被稱為【浙南鄒魯】。溫州是中國數學家的搖籃,中國山水詩的發源地,中國南戲的故鄉,中國民營經濟發展的先行區,改革開放的前沿。溫州的錦繡河山、繁華都市、美麗鄉村、宜居環境、工商經濟、創新發展、人文歷史,歷來為詩人、詞人所推崇,留下了美好的篇章。宋·潘陽《甬永嘉》(溫州古為永嘉縣)詩雲:“壹片繁華海頭,不曾叫小杭州。水如棋局,街奇,山如畫樓圍屏簾。到處都有鮮花向我打招呼微笑,沒有月亮的時候由人去旅行。西湖宴得標日,多少珠不能鉤。”當代陳之穗《溫州切梅》雲:“人說盛世不如帝鄉,樓是帝,路是帝。壯麗山河勝蘇杭,樓外花香樓裏人香。熙熙攘攘的富商,天上坐飛機,水上坐船。王孫來此,急欲背井離鄉。”還有壹部關於溫州的小說,600李寫的《溫州別離》。[1]

語言

溫州(普通話發音:wēn Zhu,溫州話發音:YU JEU(吳語)/Vo 'e Jie(閩語))是壹個使用多種語言的地區,各種語言之間差異很大。帶有城市口音的吳語主要是甌江話,其次是使用閩南語的居民約654.38+0.5萬人,主要來自唐五代、南宋、明末清初大量的閩南移民,分布在蒼南縣周邊,在浙江稱為閩南語。溫州地區主要講甌語,閩南語、漫話、漫話、畬客家話、金鄉話、浦門話以及麗水、臺州、福建等地也講壹些方言。甌語與古閩語、古楚語、古江東語關系密切,對漢語語音史和語言史的研究具有特殊意義。甌語是中國東南部沿海城市溫州居民所說的壹種南部吳語,在語音、詞匯和語法方面與普通話有很大不同。溫州話通常是指溫州市區、永嘉、瑞安、樂清、平陽、文成等地所說的話,其中永嘉的語言最為古老,永嘉可以說是古代溫州的中心。溫州話幾乎每隔十裏就有壹種不同的口音。溫州方言是南部吳語的代表方言。溫州是南戲的發源地,所有流傳下來的南戲作品都含有很多溫州方言。由於南戲對元曲和元明小說的深遠影響,學者們在對這些作品進行註釋和考證時,需要引用溫州方言。

溫州模式

溫州模式是指溫州以家庭工業和專業市場的方式發展非農產業,從而形成小商品、大市場的發展格局。小商品是指生產規模小、技術含量低、運輸成本低的商品。大市場是指溫州人在全國建立的市場網絡。曾經在國內流傳過壹段時間,可謂家喻戶曉。

地名的由來

唐二年(675年)建立溫州,這是溫州得名的開始。據《浙江通誌》記載:“溫州是山西人,溫嶠,民以重耕,雖總在隆冬。”溫州之所以叫溫州,是因為它位於文橋嶺的南部,冬天沒有嚴寒,夏天沒有酷暑,氣候溫和。

編輯自然地理的這個部分

地理地貌

溫州市位於浙江省東南部,東臨東海,南與福建省寧德地區的福鼎、柘榮、壽寧縣接壤,西、西北與麗水市的縉雲、青田、景寧縣接壤,北、東北與臺州市的仙居、黃巖、溫嶺、玉環縣接壤。境內地勢由西南向東北呈梯形。棉根洞宮,括蒼、雁蕩山,泰順白雲尖海拔1611米,為全市最高峰。東部平原,人工河流縱橫交錯。主要水系有甌江、飛雲江、鰲江、楠溪江,全國有大小河流150多條。溫州的陸地海岸線長355公裏,有436個島嶼。海岸線曲折,形成巖石等天然港灣。沿海平原是溫州主要產糧區,壹年三熟,以水稻為主。西部山區有柑橘、茶葉、枇杷、楊梅、甘蔗等60多種經濟作物,還有大量的林產品資源。溫州海域遼闊,海岸線長達355公裏。有洞頭、北麂、南麂、樂清灣等漁場。有帶魚、黃魚、鰻魚、鯧魚、鱸魚等370多種海洋魚類,有近百萬畝淺海灘塗,養殖章魚、文蛤、蝦蟹等。溫州地質原本屬於華夏古陸的壹部分。有鋅、銅、鋁等30多種金屬礦產。非金屬礦物包括花崗巖、粘土、葉蠟石和明礬石。鋁土礦儲量占全國總儲量的80%,蒼南礬山鎮被譽為“世界礬都”。溫州以東的近海大陸架盆地蘊藏著豐富的石油和天然氣資源。泰順縣吳燕玲的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原生植被是浙南的綠色寶庫。正在勘探開發的東海大陸架蘊藏著豐富的石油和天然氣。東海油田的開發必將為溫州經濟騰飛增添新的優勢。

溫州(3張)溫州的山有東宮山、括蒼山、雁蕩山等山,層巒疊嶂,青翠欲滴。這座山主要由流紋巖和凝灰巖組成,還有壹些花崗巖。由於流水或地震的長期侵蝕,山體崩塌形成了無數的山峰、洞穴、巖石、陡壁、峽谷和瀑布。奇特的造型,優美的神韻,深邃的意境,讓人感嘆天工開物之美。溫州雁蕩山是國家首批選定的66個AAAAA級旅遊景點。溫州有許多河流,包括甌江、飛雲江和鰲江。這些溪流自西向東流入中國東海。其中,甌江是浙江省第二長河,發源於浙江省龍泉市鳳陽山,全長388公裏,流域面積1.8萬平方公裏。永嘉、樂清在下遊北岸,溫州市在南岸。這條河很寬。由於河流與潮汐相互激蕩,相互潮起潮落,泥沙淤積,形成了河流中的四個沙洲,即西洲島(鹿城)、姜欣雨島(鹿城)、七都土昆淩島(龍灣)。花園裏的玉為溫州增添了許多美麗。

氣候資源

溫州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冬季盛行大陸吹來的偏北風,氣溫低,雨水少,濕度蒸發少。夏天,從海洋吹來的南風盛行,伴隨著暴雨和高溫。春天天氣多變,經常陰雨連綿。秋季,大氣相對穩定,“秋高氣爽”天氣常見。全年氣候總的特點是:溫度適中,熱量充沛;多雨,夏天熱;四季分明,季風顯著;氣候多樣。冷熱適中,熱量豐富,溫州年平均氣溫在18℃左右,是比較適宜人類活動的氣候條件。根據溫州市氣象臺歷年逐日和逐時氣溫記錄及人們冷熱舒適的要求,暖舒適期(10-28℃)每年持續9個月,出現時數可達6500小時,占全年總時數的74%。全年> 0℃活動積溫6500℃左右,無霜期275天,是全省熱量資源最豐富的地區。雨水充足,空氣濕潤溫州年平均降雨量約1800 mm,比全國(500-1500 mm)多很多。不僅是全省降水資源最豐富的地區,也是全國多雨地區。與世界同緯度地區相比,降雨尤為突出。由於地球上這壹緯度地區的其他國家多為幹旱荒漠氣候所占據,大部分地區年降雨量在100毫米以下,因此,我市年降雨量比同緯度平均水平高出數倍。季風明顯,四季分明。季風是壹種盛行風向隨季節變化而顯著變化的現象。冬季,寒冷的亞洲內陸形成強大的蒙古高壓,溫暖的海洋是低壓,溫州盛行偏北風。相反,夏季海洋高壓,風從海洋吹向大陸,我市盛行偏南風(或東風)。隨著風向季節的交替,氣溫、降水、氣溫等主要氣候因素每年也有明顯變化。冬季風幹冷,夏季季風潮濕多雨。秋天,到處吹穩定的偏北風,天氣晴朗。季風在春夏之間頻繁交替,雨水較多,氣候變化復雜。溫州有春夏秋冬四季,每個季節持續兩個多月。與溫州同緯度的國家,平均冷月溫度在15℃左右,大部分只有春、夏、秋三季,而我國西部高原冬季漫長,沒有盛夏。同緯度相比,四季變化非常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