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真格,避免資金“撒胡椒面”
脫貧攻堅戰,資金是子彈。打贏脫貧攻堅戰,既要“子彈充足”,更要“彈無虛發”。但實踐中,還存在不少“啞彈”,無法擊中目標。
《實施意見》中,以省為主建立支持和保障機制,以縣為主搭建資金整合使用管理平臺,通過“聯渠引水”到縣,化“零錢”為“整錢”,構建“多個渠道引水、壹個龍頭放水”的扶貧投入新格局,賦予貧困縣統籌整合使用財政涉農資金的自主權,進而管好用好各類財政涉農資金,確保打贏脫貧攻堅戰。
在中央統籌整合20項資金的基礎上,我省按照“用於農業生產發展和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資金用途指向性的原則,對目標接近、投向類同、管理方式相近的專項資金進行統籌整合,將扶貧專項資金、重大水利工程建設專項資金、現代農業發展專項資金等19項省級涉農資金納入統籌整合使用範圍,避免資金“撒胡椒面”。
省級層面,“管總額不管結構、管任務不管項目、管監督不管實施”,推動“多個渠道引水”。歐陽煌介紹,我省創新支持保障機制,省級主要強調“放得下”,要求進壹步加大對貧困縣投入力度,原則上用於貧困地區、貧困人口的資金增幅不低於該項資金的平均增幅。
按照“源頭不變、充分放權”的原則,“對納入統籌整合使用範圍的財政涉農資金,省、市兩級相關部門仍按照原渠道安排下達,資金項目審批權限完全下放到貧困縣”,全部實行因素法分配。因素分為扶貧指標和行業發展指標兩大類。其中,扶貧指標權重占70%(主要包括貧困類型、貧困人口規模、貧困發生率、年度脫貧任務、農民人均純收入、人均地方財政收入等指標),行業發展指標權重占30%。
二、以縣為主“放水”——
能精準,避免扶持措施“脫靶”
審計署6月底發布的對全國40個縣財政扶貧資金審計公告顯示,有8.43億元扶貧資金長時間閑置,其中有2.6億元閑置逾2年,甚至有扶貧資金最長“沈睡”了15年。
縣級層面,實行資金使用、項目審批、政府采購、招投標、項目管理、監管責任“六到縣”,實現“壹個龍頭放水”。歐陽煌解釋,我省創新涉農資金整合使用機制,對縣級主要強調“接得住,用得好”。貧困縣依據脫貧攻堅規劃及其工作要求統籌整合使用資金,自主集中財力精準扶貧、精準脫貧,避免扶持措施“脫靶”,省級相關部門不得限定資金在貧困縣的具體用途。
貧困縣是統籌整合使用財政涉農資金的實施主體,並承擔資金安全、規範、有效使用的主體責任。《實施意見》要求,貧困縣要堅持用精準脫貧規劃為引導,以重點項目為平臺,科學制定統籌資金使用計劃,做到內容明確具體、資金流向清晰、責任分工明確,重點瞄準建檔立卡貧困村、貧困人口,並與脫貧任務緊密掛鉤。
省對貧困縣放權,並不是放任不管。要建立統壹考核、統壹績效評價平臺,改專項考核為綜合考核,改部門單獨考評為部門聯動考評,確保考評不疊加,部門“放權而不抽身”。同時,加強聯合監管,強化紀律約束和責任追究,避免“壹放了之”“壹放就亂”。
以上為有關論述,僅供參考,希望對您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