濕氣又吃什麽?除濕氣的食療有哪些?
飲食除濕幫助妳放松。最近氣溫反復,時冷時熱,多雨潮濕,人的身體會感覺濕氣很重。如果體內的濕氣長期排不出去,人更容易生病。除了體育鍛煉,最重要的是調節飲食。那麽濕氣吃什麽,除濕氣的食療有哪些?下面吃網小編就來告訴妳什麽是濕氣重吃,什麽是去除濕氣的食療。妳又吃了哪些常見的祛濕食材?西洋參:寒性食物吃多了導致脾虛,可以喝西洋參茶,有健脾益胃的作用。荷葉:新鮮的荷葉,曬幹後使用。除了祛濕利尿,還有開胃消食的功效。白術:為菊科植物,其根用於食療。具有健胃強身的功效,可用於治療四肢無力、食欲不振。土茯苓:土茯苓為白色科植物,其根入藥。有促進體內水流、利尿、安神的作用。薏苡仁:也就是負責祛濕的薏苡仁,還有消除水腫、益腸胃的功效,利尿作用強。木棉:有祛濕清熱的作用。茅根:白茅根是利尿除濕的好材料。濕氣重的時候吃什麽?飲食調理方法:濕分寒濕、暑濕等。濕重會阻滯人體氣機,最常見的表現就是不思飲食,腹脹酸痛。在飲食上,可以多吃壹些藥食同源的蔬菜和調味品種,如生姜、花椒、大蒜、大蒜籽、蔥、香菜、芹菜、扁豆、大蔥、紫蘇和花椒、胡椒、丁香、八角、茴香、鹽豆豉等。壹般濕的時候壹見溫度就消失,濕的時候壹見香味就消失。另外可以喝點酒,多喝水,水要熱開水。比如胃虛怕冷的人,喝熱開水會暖胃,感覺更舒服。橘子和柚子比較適合做水果,因為兩者都含有少量的揮發油,所以有芳香化濕的作用。濕又吃什麽?祛濕飲食,健脾祛濕湯。材料:山藥(幹品)10g,土茯苓10g,冬淩草10g,豬胰腺(豬跨月)300g,清水適量。做法:將山藥、土茯苓、香茶菜、豬肉洗凈,放入砂鍋中,加適量水煮沸,再轉小火1小時即可飲用。功效:適合脾胃不好的人。湯料是:木棉30克,雞蛋花30克,槐花30克,薏米30克,瘦肉100克,炒扁豆30克,陳皮或砂仁12克。做法:將木棉、雞蛋花、槐花、薏苡仁、瘦肉、炒扁豆、陳皮或砂仁洗凈,壹起放入砂鍋中,加入適量清水,大火燒開,再轉小火1小時。功效:適用於濕熱脾虛者。清熱祛濕湯材料:茯苓250g,葛根250g,赤小豆50g,扁豆50g,陳皮半個,水8碗。做法:土茯苓去皮切塊,葛根去皮切塊,將材料放入鍋中,小火燉3小時。功效:適用於去骨火、除濕、清熱解毒。材料:薏苡仁30g,蓮子30g。制法:將所有材料放入砂鍋中,加入適量清水,用武火煮沸,再文火煨1小時。功效:此湯以健脾祛濕清熱的薏苡仁,健脾止瀉、養心安神的蓮子熬制而成,具有健脾祛濕、養心清熱的功效。適用於厭食、消化不良、心悸、易怒、失眠、腹瀉等。湯的配料是:黃鱔200克,西葫蘆250克,薏米60克,芡實30克,香菇15克,生姜4片。方法:將黃鱔解剖取出內臟,洗凈切段,放入沸水中飛起,過冷河;西葫蘆刮去皮,洗凈,切成大塊;生姜、薏苡仁、芡實分別洗凈,香菇用水洗凈。將所有材料放入砂鍋中,加入適量的水,用武火煮沸,再用文火煮1小時即可入味。功效:清熱利濕,健脾開胃。可用於濕熱下註筋骨所致的腳麻木、手腳無力,還可用於小便短赤、類風濕性關節炎、腳氣等。薏苡仁有健脾滲濕、除痹止瀉、清熱排膿的作用。芡實具有補腎固精、健脾除濕的作用。砂仁陳皮鯽魚湯功效:健脾祛濕材料:砂仁6g,陳皮1/4片,鯽魚300-400g,香菜4片,生姜3片。做法:砂仁碎;將陳皮浸泡去除果肉;香菜洗凈;鯽魚宰殺,去鱗去腸,入油鍋炸至兩面微黃。放入裝有生姜的陶罐中,加入清水2500毫升(約10碗),大火煨2小時,加入適量香菜、鹽、油。附:體內濕氣重的表現春季嗜睡。很多人在春天就開始覺得累,整天無精打采。不管他們睡了多長時間,他們仍然感到困倦和疲倦。其實問題不在於人的睡眠時間不夠,而在於人的生物鐘在短時間內未能適應春天的氣候變化。中醫專家認為,春季脾胃虛寒容易引起濕困,再加上春雨連綿,外濕邪難阻脾胃,容易導致人體血氣運行不暢,經絡不通,出現疲乏困倦的癥狀。腸胃不適早春漸暖,氣候多變。很多人感覺腸胃不適。針對這壹現象,專家表示,春季之所以容易發生胃腸疾病,不僅是因為氣溫的不確定性,還因為春季各種細菌、微生物都比較活躍,飲食、生活不當更容易導致胃腸疾病,如急性胃腸炎、胃腸感冒、消化不良、胃炎等。容易感冒和呼吸道疾病的濕氣壹般來自“寒”。所以人們並不重視,乍暖還寒很容易被突如其來的天氣搞得措手不及。肺炎、慢性支氣管炎、哮喘患者也明顯增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