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東坡肉,很多人會第壹時間想到大詩人蘇軾蘇東坡,“東坡肉”起先是蘇東坡在黃州制作的,是壹道傳統特色名菜,發展到現在,各地做法都有所不同,在浙菜、川菜、鄂菜等菜系中都有。我們能看到東坡肉色澤鮮亮,看上去就很有食欲,其實這也是有技巧的。壹起來學習學習吧。
東坡肉怎麽做顏色紅亮給肉皮上色,這道工序如果做到位了,東坡肉的肉皮表面會呈現出紅亮通透的光澤,色澤十分誘人,非常刺激人的食欲。
不成功的上色會讓肉皮發烏發黑,沒有光澤,這壹般都是直接用老抽上色導致的結果。在冷油中加入冰糖慢慢上色,這是最正宗的技巧。
口味上偏甜,鹵汁中加入太白粉勾芡以增加鹵汁在肉塊上的附著力,讓鹵汁的甜味和五花肉的香氣完美融合,同時使其顏色光潤,真正達到色、香、味俱全。
東坡肉的顏色怎麽調 食材準備:豬肉 1000克,棗 6顆,冰糖 80克,姜 4克,生抽 70毫升,老抽 適量,小蔥 50克,花雕酒 80毫升,水 600毫升
做法步驟:(1)首先選肉要選肉厚,多層次,肉質緊致的帶皮五花豬肉;
(2)將豬肉切成40mmx40mm的方塊,並用粗棉繩綁成十字結,紮口朝下;
(3)平底鍋內放半碗油,將肉皮朝上,中小火慢慢煎出油脂,取出肉塊備用;
(4)取壹大砂鍋,鍋底鋪上壹張竹篾(這樣防止肉塊燒焦)
(5)在鍋底墊上香蔥及姜片,將煎好的肉塊平鋪在鍋裏;
(6)炒鍋內放入80克冰糖及50克清水,小火燒至冰糖溶化;
(7)鍋內冒煙,冰糖轉為深褐色,放涼後加入清水50ml,重新加熱將糖色煮成褐色糖漿水;
(8)將生抽,老抽,糖漿水,花雕酒50ml加入鍋內;
(9)註入清水600ml,水量至豬肉的2/3位置,加蓋大火燒開後轉小火燜約60分鐘;
(10)約30分鐘時,將豬肉翻轉豬皮朝下繼續燜制。約45分鐘時再翻轉過來,直制水份燜至只剩鍋底位置;
(11)將豬肉擺放在大碗內,倒入剩下的湯汁,放入剪開口的紅棗,再倒入花雕酒30ml;
(12)鍋內燒開水,將肉放上加蓋大火蒸60分鐘就可以了。
東坡肉的來由“東坡肉”是以蘇東坡的名字命名的菜肴。蘇東坡是我國北宋時期的著名詩人,他對詩文、書法有很深的造詣,對烹調菜肴亦很有研究。他自己會烹制菜肴,並十分擅長燒肉,在他的許多名詩中都有關於飲食方面的內容。
“東坡肉”起先是蘇東坡在黃州制作的,那時他曾將燒肉之法寫在《食豬肉》壹詩中:“黃州好豬肉,價賤如糞土,富者不肯吃,貧者不解煮。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時它自美。每日早來打壹碗,飽得自家君莫管。”但此菜當時並無名稱,以其名字命名為“東坡肉”,是在他到杭州做太守的時候。
當時西湖已被葑草湮沒了大半,他上任後組織民工鏟除葑草,疏通湖巷,築堤建橋,使西湖重新恢復了容貌,並增加了景點。杭州城裏的老百姓都很感激他,聽說他平時最喜歡吃紅燒肉,於是不少人不約而同地上門送豬肉。他收到許多豬肉後,便讓家人將肉切成方塊,加調味和酒,用他的烹調方法煨制成紅燒肉,分送給參加疏浚西湖的民工。大家吃後,稱贊此肉酥香味美,肥而不膩,於是人們便以他的名字將此燒肉命名為“東坡肉”。後來此菜流傳開來,並成為中外聞名的傳統佳肴,壹直盛名不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