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骨雞俗名黑腳雞、烏雞,有白毛烏骨、黑毛烏骨、斑毛烏骨、骨肉全烏、肉白骨烏之分。真正的烏骨雞,從雞皮、雞肉到雞骨頭都是黑的,這是因為烏骨雞的細胞中含有壹種叫“美拉寧”的黑色色素。有學者認為這種色素可以增進免疫力,正對其進行深入的研究。從營養價值上看,烏骨雞的營養遠遠高於普通雞。它的血清總蛋白及丙種球蛋白均高於普通肉雞。烏骨雞全粉水解後含有18種氨基酸,包括8種人體必須氨基酸,其中10種比普通肉雞的含量高。烏骨雞含有維生素B1、維生素B2、維生素B6、維生素B12、維生素C、維生素E等,其中維生素E的含量是普通肉雞的2.6倍,胡蘿蔔素和維生素C含量均高於普通肉雞。此外,烏骨雞還含有多種微量元素和常量元素,如鈣、磷、鐵、氯、鈉、鉀、鎂、鋅、銅等,難怪人們稱烏骨雞為“黑了心的寶貝”。 至於烏骨雞的藥用和食療作用,更是普通雞所不能相比的。烏骨雞被人們稱作“名貴食療珍禽”,適宜壹切虛損之人,以及病後產後體質虛弱,氣血不足,營養不良者食用;適宜婦女羸弱,崩中帶下,月經不調,腰酸腿軟之人食用;適宜脾虛滑泄,消渴久痢之人食用;適宜癌癥病人食用。實踐證明,癌癥患者常吃烏骨雞,有滋補強身,提高免疫功能,控制腫瘤的生長、發展、轉移,延長生存期的功效。《本草綱目》稱其“補虛勞羸弱,治消渴,中惡,益產婦,治婦人崩中帶下虛損諸病,大人小兒下痢噤口”。《本草經疏》指出“烏骨雞補血益陰,則虛勞羸弱可除,陰回熱去,則津液自生,渴自止矣。益陰,則沖、任、帶三脈俱旺,故能除崩中帶下壹切虛損諸疾也”。食用烏骨雞可以提高生理機能、延緩衰老、強筋健骨,對防治骨質疏松、佝僂病、婦女缺鐵性貧血癥等明顯功效。 烏骨雞的肉感和口感,更加值得稱道。其肉質細嫩,味道鮮美,如果是戶外放養的烏骨雞,吃起來就更有“雞味”了。所謂誰吃誰知道,吃過後就會在心裏常常念起這個“黑了心的寶貝”。 烏雞又稱烏骨雞(Gallus domesticus),美國則把它喚為光滑的矮腳雞,烏雞長得矮,有小小的頭及短短的頸項。它源自於中國的江西省的 Wushan Taihe County。在那兒,它已被飼養超過2,000年的歷史。經過進化及繁殖分布,現在,在很多國家都有它的行蹤。它們不僅喙、眼、腳是烏黑的,而且皮膚、肌肉、骨頭和大部分內臟也都是烏黑的。由於飼養的環境不同,烏雞的特征也有所不同,有白羽黑骨,黑羽黑骨,黑骨黑肉,白肉黑骨等等。烏雞羽毛的顏色也隨著飼養方式變得更多種。除了原本的白色,現在則有黑、藍、暗黃色、灰以及棕色。從營養價值上看,烏雞的營養遠遠高於普通雞,吃起來的口感也非常細嫩。至於藥用和食療作用,更是普通雞所不能相比的,被人們稱作“名貴食療珍禽”。 功效: 在唐朝,烏雞被當作丹藥 (maifengdanyao) 的主要成分來治療所有婦科疾病。明朝著名的本草綱目說明 Taihe烏雞是婦科病的滋補及滋養品。中國科學院的研究顯示烏雞有特效的營養及醫藥價值。這是因為Wushan的罕有天然環境尤其是Wushan的泉水富含多種礦物質。而烏雞則喝那泉水,吃野生的草糧以及小蟲為生,所以它也吸收了精華。 與壹般雞肉相比,烏雞有10種氨基酸,其蛋白質、維生素B2、煙酸、維生素E、磷、鐵、鉀、鈉的含量更高,而膽固醇和脂肪含量則很少,難怪人們稱烏雞是“黑了心的寶貝”;所以,烏雞是補虛勞、養身體的上好佳品。食用烏雞可以提高生理機能、延緩衰老、強筋健骨。對防治骨質疏松、佝僂病、婦女缺鐵性貧血癥等有明顯功效。《本草綱目》認為烏骨雞有補虛勞羸弱,制消渴,益產婦,治婦人崩中帶下及壹些虛損諸病的功用。著名的烏雞白鳳丸,是滋養肝腎、養血益精、健脾固沖的良藥。 適合人群及適用量: 適合壹切體虛血虧、肝腎不足、脾胃不健的人食用。每次150克。 溫馨提示: 烏雞連骨(砸碎)熬湯滋補效果最佳。燉煮時最好不用高壓鍋,使用砂鍋文火慢燉最好。
采納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