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籠饅頭。又稱小籠包子,在北京好多掛著“杭州小籠”的店,賣的都是嵊州小籠饅頭這道“狗肉”。就是用薄皮包肉,做成小包子(嵊州方言包子、饅頭不分),放在竹編的小籠裏,用蒸汽蒸熟。這道小吃很多地方都有,象杭州小籠、灌湯包,還有粵式的多種海鮮包。但嵊州小籠饅頭的特色是它的餡,用八分瘦肉和大量小蔥做成,煮熟後小蔥的香味進入肉味,吃起來別有風味。在嵊州,有很多人都是靠此為生,據說單在北京壹地,就有3000多嵊州人以做小籠饅頭為生,當時我學校周圍就有好幾家。當然,為做生意,好多人掛的是“杭州小籠”的牌子,杭州人別生氣哦。
豆腐饅頭。如果說,小籠饅頭還有好多雷同的話,那豆腐饅頭就是嵊州壹大特色了。皮和做法還是壹樣,就是把餡變成了豆腐,加適量小蔥,還有壹點點肉。不要小看這樣的搭配,這樣做起來,既有豆腐的鮮嫩,又有小蔥的香味,還有壹絲肉的味道,剎是美味。據說最正宗的豆腐饅頭要以老豆腐來做,豆腐事先用肉骨頭燉熟。現在市場上的豆腐饅頭都以豆腐小籠的形式出現,有的還創新成鐵板烤豆腐饅頭,反而小時候常見的大個的豆腐饅頭卻少見了。
臭豆腐。壹說臭豆腐,您可能會反應說那不是紹興的麽,其實臭豆腐有很多種類,武漢、昆明、北京都有。嵊州的臭豆腐做法和紹興的壹樣,只是紹興的都是壹個個小方塊,嵊州的卻是壹個大方塊,雖然工藝相同,但口味卻截然不同。原因何在?吃紹興的臭豆腐,吃到更多的是油炸的表皮,裏面的變化很少吃到,而臭豆腐的味道就在於豆腐裏面的變化。嵊州臭豆腐大得恰到好處,把裏面豆腐的變化保留了下來,吃起來那個香啊,呵呵。可惜現在要找到壹家臭豆腐店很難了,要是還能找到,壹定要上3塊,蘸上辣椒醬,用春餅包起來,:)。。我曾經和人開玩笑說,飯店做的臭豆腐不好吃,因為油換得太勤,要吃壹定要找街頭老婆婆那裏去吃那種黑黑的油炸出來的,因為那油裏全是臭豆腐的味道,炸起來才香呢。不過您別到風景區去吃,那裏的臭豆腐好多是用藥水泡的,哎···
豆腐年糕。怎麽說來說去,嵊州小吃都和豆腐有關,郁悶ing,難不成嵊州人愛吃豆腐,呵呵。炒年糕很多地方都有,壹般用青菜和肉絲炒,年糕炒好後又硬又幹,不好吃。放湯的年糕又沒有那種炒的香味。嵊州的豆腐年糕很好地把兩者結合了起來。我先說下配料,壹般有筍絲、肉絲、蘑菇、蛋花等,還有主要的豆腐和年糕。做法是先炒配料,把筍絲、肉絲、蘑菇、豆腐象菜壹樣炒熟,然後放入年糕(年糕容易熟),再加適量水煮熟。做好的年糕象是用湯放出來的壹樣,可又有炒的香味,年糕在水中又不容易硬掉,上面再加點蛋花,就色香味俱全了。
看到這裏,是不是要流口水了?還有呢,象油煎果、春餅、fule羹(無法用標準語言表達)、雞蛋炸面等等,甚至那兩個饅頭夾油條的早點也是香味撲鼻,篇幅有限,下次再給您提吧。友情提醒下,雞蛋炸面可不是隨便能吃的,也不是隨便好做給人吃的,壹般是丈母娘給第壹次上門的未來女婿吃的,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