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陣肉香,還有壹滴晶瑩的光澤,上面寫著幾個大字“臺灣省熱狗”,吸引著每壹個領著孩子的家長給孩子買壹個,作為放學後的零食。
漫步街頭,相信大家對小報攤、校門口、步行街的熱狗香腸並不陌生。我會或多或少吃壹兩個。壹根香腸,兩塊錢,外酥裏嫩,等公交或者路過的時候,我壹定會買壹根來治胃。
極其親民的價格
雖然每個人口味不同,但是東西南北都有自己喜歡的食物。但是對於香腸,從小學生,到剛剛步入工作崗位的年輕人,再到中年油膩大叔,它的接受度都非常高。壹代國小吃幾乎是每個人的回憶。
從小時候的“臺灣省熱狗”到今天的“火山巖香腸”,這種2元的燒烤香腸壹直占據著熟食的壹角。
這肯定和親民的價格有關。即使是在豬肉價格的巔峰時期——2065 438+06豬肉24元壹斤,當攤販的叉燒包全部漲到3元壹個的時候,香腸依然可以維持2元的親民價格。
但是,在享受香腸美味的同時,妳有沒有考慮過:這2元是什麽肉,粉色的?
這種兩塊錢的香腸裏面是什麽肉?
據壹些業內人士介紹,比較正規的廠家可能會用雞肉等。壹般主料都是老鼠肉和貓肉(什麽?用貓肉?貓那麽可愛,為什麽要吃貓!)、雞胸肉、雞皮、鴨皮,還有壹種降低成本的填充物——澱粉;
其他廠家可能用狐貍肉,貂肉等等。因為這些肉來自農場,大部分農場只需要皮毛,肉更便宜。聽到這裏我就不淡定了,貂皮沒那麽貴!妳買不起貂,但妳可以吃貂肉。
有朋友會問,貂肉,狐貍肉什麽的,怎麽還有豬肉味?這些肉和豬肉還是有很多區別的吧?為什麽不能吃呢?其實這些香腸都是添加了豬肉香精的,人基本上不可能分辨出氣味和味道。不管什麽肉,加點這個,都是豬肉~
妳想想,如果妳在家不燉肉,不燒肉,不加香料和調料,基本上聞不到很多肉的味道。街邊香腸的香氣特別濃郁,因為加入了香精和香料。
除了香精,香腸中還添加了很多防腐劑,因為人造肉產品需要防腐劑來防止肉毒梭菌產生肉毒毒素,延長肉制品的保質期。
有些商家還添加亞硝酸鹽,讓肉制品更入味。壹般來說,如果按照國家標準添加亞硝酸鹽,不會對人體造成危害。但是市場上有壹些小作坊過度使用,這是危險的。
而且街邊小販的小烤腸爐開了很久,肉裏的營養成分早就被長期加熱破壞了。
雖然它是如此難以忍受,但中國人喜歡它。
雖然新聞報道過很多次,但是壹些“黑心”廠商為了降低成本,賺的更多。比如原料中有狐貍肉,添加了大量添加劑。還被爸爸媽媽列入了“垃圾食品”黑名單。
但面對饑餓、香香的調料、炙熱的溫度,咬壹口就是脆脆的,這樣的民族美食,無論是年輕人還是中年人都無能為力。
中國人有多愛吃香腸?根據十年前的中國食品報,香腸的市場規模估計在6543.8+06億以上,年銷售額6543.8+08億,足以載入史冊。
20世紀初,中國大陸每月對香腸原料的需求近萬噸,是臺灣省的50倍。當時的臺灣省食品專家羅榮茂感嘆:“臺灣省香腸在大陸的發展軌跡簡直是奇跡。”
但與巨大的銷量相比,香腸的質量就不敢恭維了。因為對於大多數人來說,零食壹般是用來克服嘴癮的,味道、便宜、方便才是最重要的。所以,低成本低價格意味著低門檻。
在降低價格和質量後,現在市場上大多數便宜的“臺灣省熱狗”幾乎都不是真正的豬肉。
因為,壹個明顯的差距是,去過臺灣省的朋友都知道,臺灣省街頭賣的香腸價格會在20元左右。
正宗的臺灣香腸是將豬肉倒入腸衣中,用明火烤制而成。但是現在我們可以看到烤箱機器裏的“臺灣省香腸”加了很多人造肉和澱粉。除了腸衣有嚼勁,裏面的肉除了“好吃”的添加劑沒有肉味。
據壹則新聞報道,浙江臺州的壹名食品生產商表示,“香腸的配料太亂了。”他們檢查香腸的時候,會咬兩口就吐出來,甚至漱口。
甚至,2016年,湖北15歲的程瀟,吃了三根香腸後半夜突然嘔吐腹痛,被推進ICU搶救。小肝腎器官受損嚴重,醫生診斷為敗血癥和感染性休克。
疾病的起源是吃了變質的香腸。肉毒桿菌、大腸桿菌等。如果人們吃得過多,香腸中所含的咖啡因很容易導致感染。
香腸太爛了,最終會退出歷史。
但事實上,在奶茶已經以均價20元走向高端消費的時代,兩塊錢的香腸註定要退出歷史舞臺,即使不斷降低成本,使用劣質原料。
因為80/90後吃這種東西的主力已經長大了,健康意識增強了,我們會發現街邊雜貨店的烤腸器裏總會有三四根香腸,過去沒有人買。香腸的地位逐漸被關東煮和雞排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