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初,當地政府接到報告,在附近的山上發現了盜墓賊留下的盜洞。當專家到達時,他們發現這個墓不是壹個簡單的漢墓,所有的跡象都指向傳說中的劉賀,他從王上升到皇帝,並被廢黜為侯。經過全面調查,專家們驚喜地發現,這是保存最完好、隨葬品最豐富的漢代墓葬。
除了村民發現的15米長的盜洞,專家還發現了壹個五代的古盜洞,兩人都沒有成功實施盜竊計劃。究其原因,壹方面是運氣,另壹方面是拜地震所賜。東晉時期,這裏發生過地震,淹沒了附近鄱陽湖邊的縣城。洪水淹沒了古墓,增加了盜墓的難度,隔絕了氧氣,將大部分脆弱的文物保存至今。
這裏出土了數以萬計的珍貴文物,大部分都要經過復雜的處理和保護工作,不會公開展出。歷時五年,但墓中文物尚未全部整理完畢,可見劉賀的陪葬品不少。各種生活用具、樂器自然是琳瑯滿目,青銅、玉器禮器自然不在少數。
墓室中,學者們總要清點近200萬枚“五銖錢”銅錢,總重量超過10噸,這在任何時候都不是壹筆小數目。幾天後,他們發現了同樣驚人數量的黃金,包括幾十個馬蹄鐵。可見,劉賀雖然被廢了,但依然過著安逸的生活,時不時受到新皇帝的賞賜,沒有被虐。
只為找錢的盜墓賊壹定會對這些古董欣喜若狂,包括他們渴望得到的。他們最關心的還是能賣多高,而不是文物本身的歷史積澱。考古就不壹樣了。作為國家主導的行業,只能投錢進去,得不到收益回報。學者們只是驚嘆貨幣的數量,他們關註的焦點是其中所包含的古代貨幣單位,以及它在流通時的規格。
關於海昏侯墓,真正讓學者們驚訝的是後來發現的5000多枚竹簡和其他文物上記載的信息。壹開始清理完西北角,沒人知道旁邊的壹大堆暗存款是什麽。如果不是專家吳順慶壹眼認出它們是竹簡,這些最珍貴的物品早就被當成普通垃圾搬走了。因為竹子內部腐爛的很厲害,所以花了兩個月的時間準備了可以強化結構的溶劑,這樣才能小心翼翼的拿出來鑒定。
我們知道《詩經》遭遇秦火,衍生出不同版本的“四言詩”。目前流傳至今的只有毛的詩。《論語》也是這樣。大量的實體書被燒毀後,古代學者只能通過背誦的方式代代相傳。各地讀音不壹,背誦時常有錯,於是誕生了兩個版本的《論語》,其中《齊論》比《呂論》多了兩章。
漢朝時,壹個王子為了擴大自己宮殿的面積,侵占了孔子的舊宅,結果在墻內發現了大量的儒家著作,其中就有另壹個版本的《論語》,取名《古文論》。目前能看到的主要是陸論和古論的結合,而氣論已經失傳了1800年。這個墓裏發現的氣論比現在多了壹篇,讓學者們欣喜若狂,說不定以後的學生還要多背壹篇課文。
史記也是如此。對待歷史態度嚴謹的司馬遷,當時也寫過壹部《武帝傳》,但很久以前就刪了,內容我們無從得知。此外,後來的學者也懷疑,出於政治需要,刪除了《史記》的其他部分,這並非作者本意。根據出土的壹份記載修墓過程的文獻,我們知道劉賀去世的時候,距離史書記載已經有32年了,也就是說這次發現的史書肯定沒有經過太多的修改,甚至可能是原版。
至於其他簡牘,亦有易學、醫學等古籍記載,且有多本後世失傳,只能通過書名得知,或在傳承過程中被改得面目全非。總之,這些竹簡在版本學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關於孔子的生平,墓中的壹塊屏風記載了孔子的出生時間,與現存的所有古籍都不壹樣,比以嚴謹著稱的歷史記載早了15年。這也將改寫所有儒家和歷史研究者的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