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元旦的由來

元旦的由來

元旦是壹年的第壹天,這是全世界人民的傳統新年。1949年9月27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壹屆全體會議決定,中國采用“公元紀年法”,正式將陽歷中1的日期定為“元旦”。

世界上最早的元旦的起源

元旦最早起源於公元前5萬年左右。古埃及人已經從遊牧轉變為農耕,定居在尼羅河兩岸。他們的農業收成與尼羅河是否有洪水密切相關。古埃及人從長期觀察中發現尼羅河泛濫的時間是有規律的,所以每次都在竹竿上記錄這個時間,由此得知兩次泛濫時間的間隔約為365天;同時還發現,今天尼羅河漲潮來到開羅附近時,正好是太陽和天狼星同時從地平線升起的時間。因此,古埃及人把這壹天定為壹年的開始。這就是“過年”最早的由來。

中國“元旦”的由來

中國的元旦據說始於三皇五帝之壹的顓頊,距今已有5000多年的歷史。

“元旦”壹詞最早出現在《晉書》中:“轉帝以正月為元,其實是元旦的春天”。南北朝時期,南朝文學史家蕭子雲在《結雅》詩中也記載了“四季元旦,長命早春朝”。宋代吳的《夢入正月》:“正月初壹,謂之元旦,俗稱大年初壹。壹歲節,這是第壹個。”;漢代崔元在《三子銘》中稱之為“鄭源”。晉代於解釋,楊杜賦稱“”;北齊《慧遠大葛翔黃霞詞》中稱之為“袁春”。唐德宗施立在《元日退朝觀戰歸營》詩中稱之為“元朔”。

在大汶口的文物發掘中,中國發現了壹幅太陽從山頂升起,中間有雲的畫面。經考證,這是中國最古老的“擔”字寫法。後來,商代的青銅器銘文上出現了“擔”的簡化象形文字。“丹”這個詞用壹個圓形的太陽來代表。“太陽”下面的“壹”字表示地平線,這意味著太陽在冉冉從地平線上升起。

中國的元旦總是指夏歷(農歷和陰歷)的第壹個月的第壹天。元的意思是“早”、“始”,但指的是“天”。元旦統稱為“初日”,即壹年的第壹天。漢語方言中有不同的稱呼,有的叫“大年初壹”,有的叫“大日”,有的叫“大年初壹”,壹般都叫“正月初壹”。

正月初壹的日期在漢武帝之前也是很不壹樣的。所以歷代的元旦並不壹致。孟西月(1月)是夏朝夏歷的第壹個月,商朝陰歷的第十二個月(12月)和周歷的冬季月(11月)。秦始皇統壹中國後,以陽春月(十月)為正月,即十月初壹為元旦。自漢武帝起,規定孟席月(壹月)為正月,孟席月(夏歷正月初壹)稱為元旦,壹直沿用到清朝末年。但這是夏歷,也就是農歷或陰歷,並不是我們今天所說的元旦。

公元1911年,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滿清王朝的統治,建立了中華民國。各省省長代表在南京開會,決定使用公歷,把農歷正月初壹稱為“春節”,把公歷1日稱為“元旦”。但並未正式公布和命名。為了“遵循農時,所以遵循西歷,所以做統計”,民國元年決定使用公歷(實際使用為1912),並規定公歷(公歷)1稱為“元旦”,但不稱為“元旦”。

今天的“大年初壹”是1949年9月27日,新中國成立前夕。第壹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決定建立中華民國時,也決定采用世界歷法,也就是我們所說的陽歷。

在現代,元旦是指壹年中第壹年的第壹天。為了區分兩個元旦,並鑒於農歷二十四節氣中的“立春”正好在農歷新年前後,故將農歷正月初壹改名為“春節”,將公歷1日定為大年初壹,列為法定假日,成為全國人民歡樂的節日。據中國教育在線報道

元旦是國際節日,看看其他國家。

今天的公歷,因其在世界各國普遍使用而得名,是人們最為熟悉的壹種陽歷,又稱西歷、陽歷、公歷。公歷采用年表法,從耶穌出生的那壹年開始計算,這與基督教的興盛有密切關系。這本歷法浸透了人類幾千年來創造的文明。在學習了埃及歷法的精髓之後,古羅馬人在朱利葉斯·凱撒統治時期制定了壹個更加精確的儒略歷。隨著羅馬帝國的擴張和基督教的傳播,儒略歷傳遍了全世界。1582,1年3月,教皇格列高利十三世改革歷法,決定采用意大利醫生利裏奧的計劃。400年剔除儒略歷中的三個額外閏年,5: 49: 12秒平均年長365天,比回歸線長26秒。照此推算,3000年後仍會有1天的誤差,但這個精度已經相當了不起了。這就是我們今天使用的公歷的由來,也被稱為公歷。

由於近500年來葡萄牙、西班牙、荷蘭、法國、英國、德國、美國等基督教國家的影響,也由於公歷的相對準確性,公元年的歷法方法被世界各國所采用。作為壹個節日,元旦比不上西方的聖誕節和中國的春節,但由於它的世俗性和非宗教性,它已經成為壹個世界性的節日。

由於世界各國的經度位置不同,各國慶祝元旦的時間也不同,所以元旦的日期也不同。比如大洋洲的島國湯加,就位於日界線的西側。它是世界上第壹個開始新的壹天的地方,所以它也是世界上第壹個慶祝元旦的國家。西薩摩亞位於日本日期變更線的東側,是世界上最晚開始新的壹天的地方,所以也是世界上最晚慶祝元旦的國家。根據公歷,中國是世界上第12個開始新年的國家。

同時,基於南半球和北半球的差異,北半球國家的元旦恰好是冬天,或寒風凜冽,或雪花飄飄,或冬日艷陽高照...而南半球的國家在夏天迎接新年,他們慶祝節日的感受是非常不同的。

除了以上原因,由於各民族的文化傳統不同,有些國家的元旦日期在公歷中並不是1.1。比如伊朗實行伊斯蘭歷,慶祝新年就是慶祝春天的到來。它的季節和月份是不固定的,通常在陽歷的三月下旬。在印度,新年從每年的6月31,10開始,有五天,第四天是元旦。泰國傳統的新年潑水節(Songkran是梵文音譯),又稱潑水節,是每年公歷的4月13日至6月16日。根據中國的說法。com

傳奇故事

傳說在四千多年前的上古堯舜盛世時期,堯帝在位時,勤政為民,為百姓做了很多好事,深受百姓愛戴。但由於兒子無能,他沒有把“皇帝”的寶座傳給兒子,而是傳給了德才兼備的舜。堯對舜說:“妳將來壹定要傳皇位,我死了妳就放心了。”後來,舜把皇位傳給了禹,禹在治理洪水方面立下了汗馬功勞。禹還熱愛人民,像舜壹樣為人民做了許多好事,深受人民愛戴。後來,堯死後,人們把祭祀天地和始皇帝堯的日子作為壹年的開始,把正月初壹叫做“元旦”或“鄭源”,這就是古代的元旦。在元旦這天,歷代皇帝都要舉行慶祝和祭祀祈福的儀式,比如向神和祖先獻祭,在門上寫對聯,寫祝福和舞龍燈。人們也逐漸形成了祭佛、祭祖、貼對聯、放鞭炮、過年、吃團圓飯、無數“社火”等娛樂慶祝活動。晉代詩人藍鑫曾有詩《鄭源》:“鄭源開令節,嘉慶生於此。仙玩千年,小大同樂。”描述元旦的慶祝活動。據中國教育在線報道

風俗文化

中國古代的元旦,也就是現代中國的“春節”習俗。

現代中國的元旦被中國政府列為法定假日,成為國定假日。休息壹天後,我們往往會在當天之前或之後調整周末,壹般會連續休息三天。在現代中國,元旦的慶祝遠不如春節重要。壹般機關、企業都會舉行年終集體慶典,民間活動很少。

元旦的詩句

元代——王安石(北宋)

鞭炮的轟鳴聲,舊的壹年過去了;溫暖的春風迎來了新年,人們愉快地喝著新釀的屠蘇葡萄酒。

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元旦試寫(選壹)——(明)

當天上的雲慶祝的時候,寺廟為草的知識而鬥爭。

墻的旁邊,放著酒招待客人,年幼的孩子們唱著歌,欣賞著新年的詩歌。

當妳老了,妳會遇到新的壹年,春天會有更好的花。

晚風在哪裏?當它吹向東方的月亮。

丁卯元日——(清)錢錢乙

壹歲壹瓶酒拜庭,幼童引衣慰屏。

伺候媽媽的時候喜歡吃肉,到了年的時候更喜歡夢到魚。

鉤簾欲接新巢燕,滌硯還疏舊書。

去了鄰雞小米局,和我沒關系。

田家過年——(唐)孟浩然

昨晚打回北方,今天從東方出發;

我四十歲了,雖然沒有官職,但是很擔心種地。

桑田耕父,蓮鋤隨牧童;

田說今年的氣候,* * *充沛。

元日(玉樓春)-(宋)毛缺

年年蓮花落漏,碧井屠蘇沈凍酒。

曉寒還在騙人,春天的她很苗條。

美女催千秋長命,柏葉青椒披秀色袖。

在我的家鄉深處,我並不了解對方,但我只和董軍在壹起。

中日元旦——(清)孔

小舒白發不盈跌宕,養老竈居然睡了。

剪了蠟燭幹了夜宵酒,把錢都花光了買春錢。

聽燃鞭炮的童心,看桃花字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