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壹、自我接納
其實不論是強迫癥患者還是其他心理疾病的患者,首先要做到的就是接納癥狀。因為只有接納了癥狀,那麽癥狀就不會影響到我們的生活,如果強迫癥不再影響到我們的生活,它存在就相當於不存在,而我們也就沒有必要去為它煩惱了!
但是強迫癥的接納,並不是說接納就能接納的。我們也能夠深深地體會到那些癥狀給患者朋友們帶來的痛苦,也深深地知道患者朋友們心中那種迫切希望自己能夠盡快好起來的心情,所以他們對癥狀的不接納、自責,甚至是憎恨這些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我想說的是,雖然這些可以理解,但如果妳真的這麽做了,卻是和妳盡快想好起來的初衷願望是背道而馳的。
這裏我將打壹比喻來說明為什麽接納癥狀才會真正地讓自己盡快地好起來。比如說,我們的手部或腳部有個地方被擦傷了,留下了壹塊血液凝結的傷疤,妳說我們應該怎麽做才會讓這塊傷疤在我們的身體上消失呢,正確的做法其實很簡單,就是接受它,根本不用去管它,因為等到這塊疤痕下的皮膚完全愈合後,它自然就會脫落而消失。
而倘若我們把這塊疤痕比做強迫癥,那麽現實生活中我們的強迫癥患者們又是如何對待這塊傷疤的呢?他們是不斷去摳這塊傷疤,恨不得瞬間就把這塊傷疤永遠地去掉,但這樣做的結果又如何呢?其結果無非就是越摳越流血,越摳傷疤越大。而最終強迫癥也就這樣被患者緊緊地摳住了。
所以,面對已經出現的癥狀,我們唯壹能做的,也是唯壹能使我們好起來的做法就是接納它,不把它當會事情,那麽癥狀就會在我們這種容納的心態中減輕很多,並且就會順其自然地逐漸消失。
第二、順其自然
順其自然,是森田療法的壹種理論,也是森田療法中最有效的理論。什麽是順其自然呢?其實很簡單,就是認真地做妳該做的事情,比如吃飯、睡覺、聊天、學習、娛樂、工作、逛街,掃地、洗衣服、修理東西等等,這些都是妳該去做的事情。
仔細想想強迫癥患者與正常健康人的區別是什麽?其實他們之間最大的區別就在於強迫癥患者忘記了“順其自然”,忘記自己該去吃飯、睡覺、聊天、學習、娛樂、工作、逛街,掃地、洗衣服、修理東西等等等等,而是把自己的所有註意力都全都放在了內心中的壹個念頭、壹個情緒中,所以所以久而久之,他們的心理就形成了壹直惡性的、喜歡固著念頭以及情緒的習慣中,因此強迫癥就這樣產生了。
而我們正常的健康人呢?他們之所以沒有得強迫癥,則是因為他們則是壹直在“為所當為”,他們的註意力不是關註在某壹個念頭以及某壹個情緒上,而是關註在現實生活中他們應該去做的壹些事情上,所以強迫癥就不會發生在他們身上。
第三、放棄完美
強迫癥有壹個典型的癥狀,那就是完美主義。他們除了對外在的事物要求盡善盡美外,在內心的深處也總是認為自己的完美的,是優秀的人。 當然認為自己優秀並沒有錯,這是壹種很好的自我評價,會增加壹個人的自信;而追求外在事物的完美其實也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動力,可以說如果人們沒有追求完美的願望,社會也就不會進步了。
可是既然追求完美是有好處的,那為什麽壹些追求完美的人們最終卻得了強迫癥呢?原因很簡單,因為完美把雙刃劍,適當的完美是可以促進壹個人發展,而過度的完美,既過度到偏執和狂妄的完美只能阻止壹個人的發展,很不幸的是,強迫癥等神經癥的患者身上往往都有過度完美的傾向。他們對自己評價往往是與現實的能力嚴重脫節的,當然這裏指的脫節並不是說他們是完全沒有能力,而是說他們把潛力和能力搞混了(潛力是指未來發展可能達到的能力,而能力是指此刻妳就已經擁有的實力)他們往往認為自己現在已經是潛力完全發揮出來的壹個完人了。所以,他們在腦海裏常常會有這樣壹種想法:我是壹個淩駕於眾多平凡人之上的人、我是天才等等。
正由於這樣,因而他們會苛刻地要求自己,不允許自己身上有壹點的瑕疵,所以非常地重視自己在他人眼中的形象,常常對自己表現出的不足和缺點自責。倘若他們長時間都無法改正自己的缺點,其實可以說是他們不論怎麽努力都是無法改正自己的缺點的,因為他們的要求是要自己做壹個完美無缺的人,而這個世界上有完美無缺的人嗎?沒有,所以他們必定會陷入自責、抱怨、自憐的惡性循環中,久而久之就會形成社交困難和障礙,因為他們無法面對自己在他們人面前是壹個有缺點的人和不如他人的人。
這個世界上沒有十全十美的人,所以妳所追求的完美,是根本就不存在的,就如同很多人追求長生不老壹樣,既然妳不能長生不老,那麽為何不好好的話在當下,好好的註意自己身上的優點與長處,去發展它們,利用它們呢?
第四、多做少想
壹個人為什麽得強迫癥呢?因為他想得太多,做得太少。我想這壹點沒有人會反對吧,強迫癥患者可以好好地想壹想,妳自己是不是壹天到晚把90%甚至更多的時間都花在想那些無聊而沒有答案的問題上,而對吃飯、學習、工作、玩耍等等這些事情是壹點都心不在焉呢?
而壹個人為什麽沒有得強迫癥呢?因為他最多花50%的時間在想,還有50%的時間在做事情,當然甚至是60%、70%、80%、90%都是在做事情的,並且對所做的事情都充分投入進去。
可以說強迫癥患者和健康人之間剛好是兩個反方向,壹個是多想少做,壹個少想多做。
所以,建議妳在做任何事情前,都不要去想太多,只管去做,在做的過程中,遇到困難再去想著怎麽樣解決,而不是在還沒有做時,就去想這件事情有多麽困難,面對困難要怎麽解決,這樣的話,妳永遠只是停留在自己的思維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