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養包食用方法分步閱讀
1
/2
1、直接沖調法:將適量的營養包倒進幹凈的碗,加幾勺溫開水,攪拌均勻成糊狀後餵給孩子。根據孩子的接受程度,可以壹次餵壹包,也可以壹包分幾次餵,但是要保證孩子壹天將壹包吃完。調查中發現,給嬰幼兒添加營養包後,有些家長會反映孩子不愛吃的情況。首先,孩子對食物沒有特別的愛好,接受壹種新食物要有壹個過程(10次以上),等適應後就會接受了。家長不要第壹次餵的時候看孩子不吃,就認為孩子不愛吃,從而放棄了添加營養包。應該改變添加方法,比如放進孩子愛吃的食物裏,或者將壹包營養包分散在孩子的三餐中。其次,作為家長壹定要堅持給孩子餵食營養包,因為食用營養包不僅能夠避免缺鐵性貧血的發生,同時對孩子身高、智商的發育都有很好的提高作用。
2
/2
2、搭配輔食法:將營養包倒進給孩子準備的輔食中,攪拌均勻,等到不燙的時候餵給孩子。使用這種方法時,要根據孩子的飯量添加營養包,不要壹餐飯倒進壹包,因為如果孩子不能吃完這餐輔食,也就不能吃完營養包。
營養包食用註意事項
1
/4
壹個保證:保證兒童輔食及餐具清潔衛生;
2
/4
三個照常:照常母乳餵養;照常添加輔食;照常餵養;
3
/4
四個“壹”:壹個兒童吃;壹日吃壹包;壹包全吃;壹點不剩;
4
/4
其實也不壹定要每天壹包,只要滿足每周4包以上就可以。開始食用時也許會出現小兒腹瀉,其實這是自然反映,因為小兒的接受新東西能力較差,所以會導致消化不良,只要經過壹段時間適應後就好了。如果腹瀉厲害或出現其他情況就該停止輔食餵養以及及時就醫。
各月齡輔食添加攻略
1
/4
6個月——讓寶寶逐漸熟悉各種食物的多種味道和感覺,適應從流質食物向半流質食物的過渡。 米粉、蛋黃:餵蛋白至少要等到寶寶1歲以後,有過敏家族史的寶寶餵蛋黃的時間可以推遲到6個月以後。 水果:酸味重的水果如橙子、檸檬、獼猴桃先不要給寶寶吃。 蔬菜:如胡蘿蔔、馬鈴薯、青豆、南瓜等。
2
/4
7~9個月——除繼續熟悉各種食物的新味道和感覺外,還應該逐漸改變食物的質感和顆粒大小,逐漸從泥糊狀食物向幼兒固體食物過渡,以配合寶寶的進食技巧和胃腸功能的發育,使輔食取代壹頓奶而成為獨立的壹餐;同時鍛煉寶寶的咀嚼能力。 蛋、魚、肉、肝、谷類、水果、蔬菜等。蛋類從最初的蛋黃泥逐漸轉為蛋羹,到8個多月時,可以是煮蛋或炒蛋,從碎末逐漸過渡到小塊兒狀;魚類、瘦肉類、肝類、蔬菜類、水果類食物也應該有同樣的變化過程。
3
/4
10~12個月——不僅要滿足寶寶的營養需求,還要繼續鍛煉寶寶的咀嚼能力,以促進咀嚼肌的發育、牙齒的萌出和頜骨的正常發育與塑形,以及腸胃道功能及消化酶活性的提高。這時,單純吃泥糊狀食物雖然能夠滿足營養均衡的要求,但是其余的任務卻很難實現。可以適當增加食物的硬度。 這時,寶寶的食物應從稠粥轉為軟飯;從爛面條轉為包子、餃子、饅頭片;從菜末、肉末轉為碎菜、碎肉。
4
/4
12~15個月——寶寶牙齒也已經基本發育完全,口腔內的“消化程序”已相當完善。這個時期雖然在輔食食材的選擇方面已沒有太大的戒律,但在烹調方面還是要註意口味比成人的口味稍淡壹些,重油或很甜、很鹹的食物對於這個時期的寶寶來說,還是太早了。
輔食添加的誤區
1
/5
誤區壹:寶寶六個月了,應該添輔食了。 是否應該添加輔食,也不是看月份牌,而是看寶寶是否準備好了接受輔食。過早添加輔食,對於寶寶的健康有百弊而無壹利。
2
/5
誤區二:不及早添加輔食,會造成寶寶營養不良。 如果說開始添加輔食對於寶寶有什麽補充,重點不在營養,而是寶寶胃口大了,單純依靠母乳已經不能夠吃飽,需要額外的食物。在壹歲之內,寶寶的主要營養來源是母乳,而不是輔食。
3
/5
誤區三:添加輔食後,就應該給寶寶斷奶。 有些宣傳手冊上把輔食稱為“離乳食品”,建議母親將輔食替代母乳,這是不正確的信息。輔食之所以稱為“輔”食,正是因為它是輔助母乳的食品,絕非取而代之。
4
/5
誤區四:給寶寶輔食添加晚了,會錯過訓練寶寶咀嚼能力的最佳時期。 這種說法沒有科學根據。寶寶也並非僅僅依靠輔食來學習咀嚼,他們吃手指、咬牙膠、嚼玩具,總之把能抓到手的東西往嘴裏放,就已經“訓練”了咀嚼能力。
5
/5
誤區五:寶寶不愛吃飯的時候,我要想法設法把吃的塞進去。 添加輔食的最重要原則是:尊重孩子,讓孩子做主。當孩子閉嘴扭頭表示拒絕時,接受孩子的意願,千萬不要勉強孩子進食。
輔食添加的原則
1
1.添加的輔食必須與寶寶的月齡相適應 不同月齡的嬰幼兒的身體發育不壹樣,需要對應的不同的輔食。比如過早添加輔食,寶寶會因消化功能尚欠成熟而出現嘔吐和腹瀉,消化功能發生紊亂;過晚添加會造成寶寶營養不良,甚至會因此拒吃非乳類的流質食品。世衛組織建議,嬰兒從6個月大的時候開始在母乳餵養的基礎上攝入輔食。
2
2.壹種到多種按照寶寶的營養需求和消化能力逐漸增加食物的種類 開始只能給寶寶吃壹種與月齡相宜的輔食,嘗試3~4天或壹周後,如果寶寶的消化情況良好,排便正常,再嘗試另壹種,千萬不能在短時間內壹下增加好幾種。寶寶如果對某壹種食物過敏,在嘗試的幾天裏就能觀察出來。
3
3.從稀到稠 寶寶在開始添加輔食時,都還沒有長出牙齒,只能給寶寶餵流質食品,逐漸再添加半流質食品,最後發展到固體食物。例如:米糊→粥→軟飯。
4
4.從細小到粗大 寶寶的食物顆粒要細小,口感要嫩滑,鍛煉寶寶的吞咽功能,為以後過渡到固體食物打下基礎。在寶寶快要長牙或正在長牙時,媽媽可把食物的顆粒逐漸做得粗大,這樣有利於促進寶寶牙齒的生長,並鍛煉他們的咀嚼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