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李欽德名菜三生魚隨筆。

李欽德名菜三生魚隨筆。

李欽德農場,位於黑龍江附近,以魚菜聞名。有壹些當地流行的美食諺語,如“鯰魚燉茄子會害死老人”、“吃五股就想到六股,吃鱅魚就想到脆骨”、“肥頭(鰱魚)唇重口重,懷頭(六指鯉魚)尾巴最好吃”等等。主要名菜有:幹炒鯿魚花、清蒸鮑魚花、醬、牙、龍骨湯(以鱘魚、鱖魚的脆骨為料)等。最有特色和傳統的菜是“三生魚”。

所謂“三生魚”是三大名菜的總稱:殺生魚、塔拉哈、生魚片。雖然都是生吃魚,做法也差不多,但是口味完全不同。

說到“三生魚”,每個李欽德人都知道這是當地祖先赫哲族傳下來的壹道名菜。

據文獻記載,遼代秦德立地區居住著黑水莫宏的後裔,存在於秦德立西山的古城遺址中。當時,它被稱為武拉城,是這個國家的首都。後來改稱歸正人,回紇人,甚至清朝出現的赫哲族,都屬於回紇教派。他們不種田,而是以捕魚和打獵為生。“地無五谷粟,魚代糧”(黃金《黃金花先生文集》卷二十五),而這個民族的生活特點是:“人無常,惟追水草,樺樹皮為屋,行負重,住捉襟見肘”(見遼東誌),這類似於壹種露營的生活方式,使適應野餐的“三種魚”應運而生。

殺生魚(混生魚)多以鮮鯉魚(草魚、青魚、鱘魚、鱅魚、鰱魚、狗魚等)為主。).首先將挑選好的魚清洗幹凈,放在案板上,用鋒利的刀把魚兩邊靠近排骨的肉削掉。然後,用刀把肉切成薄片(不要切透皮膚)。然後用刀把粘在皮上的薄片斜切成肉絲,放入器皿中。然後將皮烤至半熟的鱗片,切成細絲,壹起放入器皿中,與黃瓜絲(或土豆絲、白菜絲等)混合。).

除了上述傳統做法外,近年來,農場的各種餐館翻新並推出了“水晶魚片”的食譜,這種食譜與殺生魚基本相同,只是在拌生魚時不加蔬菜絲,將切片的魚片放在湯碗中,浸泡在用米醋、鹽、味噌等配制的溶液中。,上面還加了炒幹的辣椒和壹點香菜。這種吃法因為不加蔬菜,可以稱之為正宗的混合生魚。又香又酸,尤其是盛夏。

塔拉哈(Tallaka)是生魚的另壹種吃法。早先赫哲族對烤塔拉哈的選料非常講究,尤其是幼鱘和幼鯉。因為這兩種魚的肉比較嫩,魚骨都比較脆,還有珍貴的魚筋,所以適口。烤的時候,將幼魚的腹腔打碎,取出內臟,將魚洗凈,然後放在案板上,將帶骨切成壹塊塊手指寬的圓盤,用削尖的新鮮木棍串起來,翻篝火烤。當魚皮劈裏啪啦爆開,油油的,壹股魚腥味溢出,烘烤完成。食用時,將烤好的魚片蘸上米醋、鹽、辣椒油等調料。,壹口咬下去。魚的表面是熱的,但魚片的內部是冷的。這種“塔拉哈”外脆裏辣裏涼。慢慢咀嚼,細細品味。真是獨壹無二,妙不可言。

目前,“塔拉哈”是烤的。因為國家已經禁止捕撈鱘魚幼魚和鯡魚幼魚,所以人們大多以鯉魚為材料。刀法基本和殺生魚壹樣,只是切肉的時候要切成小指寬的條,塗上細鹽,然後用新鮮的木棒把有條肉的魚皮串起來(事先可以用刀在魚皮上打幾個洞),然後就可以烤了。烤的時候,先烤帶魚皮的那壹面,等魚鱗爆開後再把烤魚肉翻過來,烤到肉面微微焦油,即烤好了。將烤好的塔拉哈片用手剝開,放在案板上,用刀切下壹條皮,按照原來的切痕,再放入器皿中,就制成了“塔拉哈”。吃的時候可以和上面壹樣,也可以像拌生魚壹樣,把調料和魚拌在壹起後吃。

生魚片原本是冬天生魚的壹種吃法。選擇冷水魚作為材料,如梭魚、細鱗魚、哲羅魚、兔魚等。制作時,把事先凍硬的魚拿回來,稍微加溫,把魚皮剝下來,直到表面微起鱗,然後把魚立在案板上,像木匠用刀壹層壹層地把切片的花切下來,放在盤子裏,邊凍邊蘸調料(和吃塔拉哈調料壹樣),放在肚子裏涼到底,會有壹種特別的味道。現在冰箱早已進入尋常百姓家,賓館飯店更是必不可少。所以,以前只在冬天吃的生魚片,現在壹年四季都可以吃,尤其是在炎熱的夏天。

不吃生魚招待客人,壹直是赫哲族的習俗。"江豚留客,生魚盛宴."這是韓書彌在《三姓》中留下的話。今天勤勞的人們和這裏的先人壹樣,待客不用生魚,以至於帶有山野風味的“三生魚”早已進入了高雅的殿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