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傳統文化教育成了“節日”
從教學目標來看,幼兒園的傳統文化教育多與我國傳統節日相結合,如端午節、中秋節、元宵節等。傳統文化很少出現在其他教學活動中,壹些傳統禮儀和道德觀念更少出現在孩子們的生活中。
於是,很多幼兒園把傳統文化教育變成了“慶祝傳統節日”。孩子們喜歡節日的氣氛,但他們對節日背後的傳統文化知之甚少。
圖片來自網絡。
幼兒園端午節包粽子的場景。
2.過於註重知識的傳授
“人生之初,性本善,性本相似,學經歷遠……”妳見過幼兒園的孩子用牛奶背誦這些經典嗎,妳覺得這是正確的傳統文化教育方法嗎?
很多幼兒園側重於傳統文化教育的傳遞,孩子對這些內容知之甚少,但知識學習的效果卻不提,無法培養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圖片來自網絡。
幼兒園傳統文化教育場景
妳可以看到很多字寫在展板上。
3.形式單壹,缺乏創新
慶祝傳統節日,講傳說故事,宣傳先進事跡,幾乎成了幼兒園傳統文化教育的“標配”,壹套活動方案可以年復壹年。這種教育肯定是安全的,但是忽略了現代文化對孩子的影響之後,教育的效果也是可以打折扣的。
對於10後的孩子來說,壹些“陳舊”的傳統文化教育方式確實需要改進。
幼兒園傳統文化教育的內容
那麽,幼兒園的傳統文化教育應該教什麽呢?
1.讓孩子感受到傳統文化的博大與美好。
傳統文化教育的目的是對中國傳統文化有自豪感,懂得欣賞,喜歡參加相關活動。因此,教師要選取壹些優秀的傳統文化教育資源,如經典文化故事、古詩詞等,讓孩子感受到其中的美。
2.師德和優良傳統
傳統文化不是精髓。幼兒園老師要做的是提煉傳統文化中值得孩子學習的道德規範和優良傳統。比如尊老愛幼,誠實守信,謙虛等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都是值得孩子們學習的。
小班集體教學“幼兒園玩具多”
出版商:小七
活動目標
1.引導孩子在玩玩具時互相謙讓。
幼兒園裏有很多玩具,所以孩子們玩完後應該把它們放回原來的位置,並養成良好的習慣。
教學重點和難點
引導孩子懂得謙虛,懂得整理東西,不亂放東西。
要準備的活動
孩子們最喜歡的玩具(芭比娃娃、小火車、熊等。)
活動過程
壹、話題介紹
1.小朋友,妳喜歡玩具嗎?
2.妳有什麽樣的玩具?
3.妳能告訴老師妳為什麽喜歡玩具嗎?
總結:玩具可以和我們壹起做遊戲,和我們壹起過家家。
第二,老師教兒歌
玩具我愛妳,天天陪我玩遊戲;
玩具真的很聽話,也很愛和我玩過家家。
遊戲結束後,放好,媽媽的大拇指高高豎起。
第三,自由活動
請到玩具櫃裏拿出妳最喜歡的玩具,並說明妳喜歡它的原因。(個別兒童)
第四,故事判斷
1.明明和東東在玩小火車。他們玩得很開心。這時,薔薔跑過來,抓住小火車,重重地摔在地上。
問:薔薔做了什麽?他做得對嗎?為什麽?
2.韓寒最喜歡玩芭比娃娃,但是她知道妞妞也喜歡玩,就把芭比娃娃給了妞妞。
問題:韓寒做了什麽?她做得對嗎?為什麽/
奇奇家裏有很多玩具,但是他玩完後從來不收拾,說他太小了,媽媽不會收拾。
問題:奇奇做的對嗎?為什麽?
總結:玩具是我們的好朋友。有了他們,我們不再孤獨。然而,幼兒園裏有許多玩具。玩完不放回原來的位置,就亂了。所以孩子玩完後壹定要記得放回去,這樣下次就能很快找到。
動詞 (verb的縮寫)活動的擴展
1.向孩子介紹妳最喜歡的玩具。(如名稱、顏色、功能等。)
2.引導孩子整理好自己的東西,不要亂放東西。養成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
3.解釋妳的玩具的背景和起源。(是我媽生日的時候送的,還是學校獎勵的)
3.教授生活習慣和傳統禮儀
傳統文化中的禮儀很復雜。如果推廣到現代,可以成為值得孩子學習的良好生活習慣。比如古人“crowed”對應早睡早起;古人定期“掃蕩”,告訴幼兒要養成愛衛生的好習慣。
4.教授傳統文化知識
當然,傳統文化知識也很重要,不容忽視。各種傳統節日和地方習俗中蘊含的知識,等待著所有有智慧的幼師去發掘,去完善,成為孩子們可以接受的教學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