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窄葉野豌豆的特性是怎麽樣的?

窄葉野豌豆的特性是怎麽樣的?

Vicia angustifolia L.別名狹葉野豌豆、野豌豆

形態特征

壹年生或越年生草本。莖疏被長柔毛或近無毛。羽狀復葉,有卷須,小葉4—6對,近對生,狹矩圓形,先端截形,具短尖,基部圓形或寬楔形,兩面疏被黃色柔毛;托葉斜卵形,有3—5齒牙,有毛。花1—2朵生於葉腋;花萼筒狀,萼齒5,狹三角形,花冠蝶形,紅色;子房無毛,花柱頂端背部有簇毛。莢果條形,扁平,長2.5—5cm,寬約0.5cm,成熟時黑色;種子數粒,球形,黑褐色(圖60)。

圖60 窄葉野豌豆

Vicia angustifolia L.

地理分布

分布於我國的東北、華北、西北、華中及廣西、臺灣等省區;歐洲,非洲及亞洲也有。

生物學與生態學特性

窄葉野豌豆在亞熱帶地區,於春季2月底至3月初出苗;秋季於9月底至10月底陸續出苗。秋季出的苗能越冬,並於翌年2月底至8月初返青生長,3月底至4初現蕾,花期較長,5月15—25日為莢果成熟期。早春的實生苗當年能開花結實,生育期約為240天。在北方為壹年生,春季3月底至4月初出苗,4月中下旬開花結實,5月底至6月初莢果成熟,生育期約150天左右,是早春的優良牧草。

窄葉野豌豆主要靠種子繁殖,發芽率壹般都在90%以上。需3個月左右的休眠期。在北方,經過冬季,翌年春季才能發芽;在長江以南秋末即可發芽,並以綠色體越冬。不耐踐踏,再生性不強,生長旺季僅能刈割2—3次。

窄葉野豌豆喜生於河灘荒地、山坡草地、灌叢林下及農區的路邊、田埂、溝邊等閑荒地上。多散生,有時亦形成優勢群落。最適於在濕潤而肥沃的沙壤土上生長,最適應土壤pH值為6.5—8.5。耐寒性較強,在亞熱帶地區,秋季苗,能以綠色體越冬。當溫度下降到-10℃以下即被凍死。不耐高溫,在夏季35℃以上的持續高溫下,植株難以生存。窄葉野豌豆根系較淺,耐旱性較弱,當10—15cm土層含水率下降到10%以下時,即停止生長,葉片從基部向莖枝的上部依次黃化、雕落。如旱情繼續加重時,可影響開花結實,直至造成植株死亡。

窄葉野豌豆在我國東北,其分布的上限為海拔700m,在北亞熱帶的大別山區,分布的海拔上限為1000m,在西藏高原南部的丁青、林芝、拉薩、亞東地區,則分布在海拔3000—3680m之間。

飼用價值

窄葉野豌豆的莖蔓細弱且柔嫩多汁,無異味,各種畜禽均喜食。馬、牛、羊喜食其莖葉,適口性被評為最喜食級。其嫩莖葉經切碎調制,豬、鴨、鵝等也喜食。種子加工後是壹種很好的精飼料,屬優良野生牧草。

從窄葉野豌豆的化學成分看,粗蛋白質含量中等,無氮浸出物和粗纖維的含量均較高。與同屬植物相比,同廣布野豌豆(Vicia cracca)相仿,略遜於山野豌豆(V.amoena)和四籽野豌豆(V.tetrasperma)(表60—1)。

表60—1 窄葉野豌豆與同屬植物化學成分資料來源:吉林市農業科學研究所分析。(%)

結果期的窄葉野豌豆,含有畜禽所必需的氨基酸,尤其是蘇氨酸、蛋氨酸、苯丙氨酸的含量相當高,其余含量雖不太高,但就整體而言,還是比較平衡的(表60—2)。

表60-2 窄葉野豌豆幹草中氨基酸含量吉林市農業科學研究所分析。(占幹物質%)

窄葉野豌豆還含有較多的常量和微量元素,尤其鐵、錳、鋅等微量元素含量都相當高,這有利於畜禽的營養需要。但窄葉野豌豆不含硒,在飼餵畜禽時,應適當添加壹些含硒的飼料,以滿足畜禽對各種微量元素的需求(表60—3)。

表60—3 窄葉野豌豆幹草中常量和微量元素含量樣品為結實期采集,由吉林市農業科學研究所分析。

結實期的窄葉野豌豆總能和對羊的消化能、代謝能也相當高,均能達到優等牧草的水平,有利於畜禽對熱能的需要,只是可消化粗蛋白質的含量很低(表60—4)。

表60—4 窄葉野豌豆幹草中的能量價值及可消化粗蛋白質含量樣品為結實期采集,由吉林市農業科學研究所分析。

窄葉野豌豆供草期較短,莖蔓細弱且葉量多,產草量不高,在野生群落中,壹般青草產量15—30t/ha;人工栽培條件下,壹般青草產量為30—45t/ha。

窄葉野豌豆草質好,畜禽利用率高,適於放牧和割草利用,以青飼較好,亦可曬制青幹草或制作草粉。青幹草飼餵牛、羊最適宜。幼嫩時可刈割飼養兔、雞、鴨、鵝和豬。壹般在初花期刈割為好、產草量高、質量也佳,但不能過度利用,以免影響再生。

窄葉野豌豆含有豐富的氮、磷、鉀、鈣等肥分元素,且能生長大量的根瘤菌,是壹種很好的綠肥植物。

栽培要點

播種地應選擇濕潤、肥沃的沙壤土,施足基肥、翻耕耙勻。播種期,在溫帶地區3—4月為宜;而在亞熱帶以南地區春季2—3月,秋季9—10月均可播種。播種量為35—52.5kg/ha,行距以40—60cm為宜。出苗後應加強田間管理,封壟前鋤草1—2遍;封壟後應拔除生長高大的雜類草。在初花期或株高達50—60cm時刈割,每年可刈割2次;當莢果有50%成熟時,應及時收獲,種子可達450—600kg/h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