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我們今天說的這種蔬菜很有特色,生長期特別短。農民朋友可以春秋兩季種壹茬,剝下來生吃。又脆又甜,像吃水果。當然也可以炒著吃或者做成湯,也可以用蒜汁涼拌。
然而,它最大的價值不是新鮮的食物,而是脫水蔬菜。目前田間收購價18元/斤,畝產(脫水蔬菜)260斤左右。這樣每畝效益可達4500多元,兩茬收入近萬元。最重要的是,這種作物哪裏都種不了,沒有合適的土壤和氣候,質量會大打折扣。
這種有趣的蔬菜是幹苔蘚,也被稱為貢菜和大聲蔬菜。當地農村人俗稱幹苔。很多朋友可能對幹苔不熟悉。從外觀上看,最容易讓人以為不是生菜。的確,除了比生菜細長之外,它看起來就像生菜的孿生兄弟。如果在田間看到生長期的幹苔蘚,很多朋友會誤以為是油麥菜。是的,它的葉子非常相似。
對於這種既像生菜又像油麥菜的幹苔來說,產量那麽低,對氣候和土壤的要求又那麽苛刻。難怪經濟效益這麽高,全國各地也沒有理由壹窩蜂的去種植。下面,請跟隨筆者,深入幹苔種植壹線,觀看農民收割加工幹苔的熱鬧場面。
安徽省亳州市沙土鎮是當地幹苔的主要產地之壹。在吳莊村幹苔種植戶孟憲嶺的家裏,他正推著壹車剛收割的幹苔從地裏出來。屋前的空地上,壹家人正忙著整理加工幹苔蘚。夕陽西下,農民朋友們把豐收的喜悅掛在臉上。農產品市場好,大家都特別有精神。就連他們年近九旬的老母親也來幫忙,還沒開學的孫女更是精神抖擻。
按照萌叔的說法:?目前幹苔地價18元壹斤,和去年差不多。我們的種植者很滿意。如果能在冬季儲存,然後在城市出售,其價值通常會增加壹倍以上。但是對於我們種植戶來說,這就有些不現實了,尤其是春天,幹苔蘚根本無法儲存。如果不及時賣出去,很容易產糖變色,因為幹苔含糖量高,沒有冷藏。
雖然幹苔蘚很容易生長,但收獲和加工是壹個復雜的過程。從地裏采收後,要把葉子磨平(只留下嫩尖),然後刮皮露出果肉,再用刀片切成四片,掛在太陽下曬幹。皮膚不幹凈,幹苔蘚就會遭殃,所以每壹項工作都要做得非常細致。
如果說加工幹苔很難,我還沒說到核心。這種幹苔加工有壹個特點,就是剝皮後壹定要及時掛在太陽下曬幹。如果不及時通風見陽光,就會變色。曬幹的幹苔又黑又暗淡,根本賣不出去。所以大家都是壹大早起來加工幹苔。太陽出來的時候,村頭上覆蓋著剛加工好的幹苔蘚。所以也有年輕人表示,幹農活累不要緊。如果他們熬夜,他們根本受不了。
想多了解壹種作物,深入田間地頭,找孟大爺這樣有經驗的種植者,受益匪淺。現在,讓我們回到開始。幹苔是壹種什麽蔬菜,為什麽看起來和生菜、油麥菜那麽像,它們之間有什麽必然聯系嗎?
需要強調的是,幹苔蘚、生菜、萵苣的外觀都很相似,甚至容易和生菜混淆,因為它們都屬於菊科的萵苣作物,這也不難解釋,壹家人不會說兩種語言,長相也很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