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吃月餅,是我國流傳已久的傳統風俗,中秋節這壹天人們都要吃月餅以示“團圓”。
風清月朗、桂香沁人,家家嘗月餅、賞月亮,喜慶團圓,別有風味。
那妳知道,月餅是什麽時候出現的嗎?為何中秋節要吃月餅呢?
月餅,又叫胡餅、宮餅、月團、豐收餅、團圓餅等,是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供品。
中秋吃什麽——月餅
相傳我國古代,帝王就有春天祭日、秋 天祭月的禮制。在民間,每逢八月中秋,也有左右拜月或祭月的風俗。“八月十五月兒圓,中秋月餅香又甜”,這句名諺道出中秋之夜城鄉人民吃月餅的習俗。
月餅 最初是用來祭奉月神的祭品,後來人們逐漸把中秋賞月與品嘗月餅,作為家人團圓的象征,慢慢月餅也就成了節日的禮品。
月餅,最初起源於唐朝軍隊祝捷食品。唐高祖年間,大將軍李靖征討突厥得勝,八月十五凱旋而歸。當時有經商的吐魯番人向唐朝皇帝獻餅祝捷。高祖李淵接過華麗的餅盒,拿出圓餅,笑指空中明月說:“應將胡餅邀蟾蜍”。說完把餅分給群臣壹起吃。
月餅
南宋吳自牧的《夢粱錄》壹書,已有“月餅”壹詞,但對中秋賞月,吃月餅的描述,是明代的《西湖遊覽誌會》才有記載:“八月十五日謂之中秋,民間以月餅相遺, 取團圓之義”。到了清代,關於月餅的記載就多起來了,而且制作越來越精細。月餅發展到今日,品種更加繁多,風味因地各異。
其中京式、蘇式、廣式、潮式等月 餅廣為我國南北各地的人們所喜食。
月餅象征著團圓,是中秋佳節必食之品。在節日之夜,人們還愛吃些西瓜等團圓的果品,祈祝家人生活美滿、甜蜜、平安。
中秋節吃什麽?不單單是吃月餅,還有其他幾個特定時節才好吃的東西,我們接著往下看:
中秋節的食俗文化:飲桂花酒
每逢中秋之夜,人們仰望著明月,聞著陣陣桂香,遙想吳剛砍桂,喝壹杯桂花蜜酒,歡慶合家甜甜蜜蜜,歡聚壹堂,已成為節日的享受。
桂花不僅可供觀賞,而且還有食用價值。眼下正值中山陵舉辦桂花節,市民不妨與家人踏東郊,賞時花,度佳節。
中秋的桂紅酒
中秋節的食俗文化:吃芋頭
中秋食芋頭,在不少地方民間則寓意辟邪消災,並有表示不信邪之意。
清乾隆《潮州府誌》曰:“中秋玩月,剝芋頭食之,謂之剝鬼皮”。剝芋而食之,倒還大有鐘馗驅鬼的氣概呢。
中秋食俗:吃芋頭
中秋節的食俗文化:食藕盒子
中 秋食藕,也是寄團圓之意也,尤其是吃“藕盒子”。江浙人多將藕切片,每兩片間下端相連,中間夾肉、文蛤等調制而成的餡,外拖面煎至金黃,此又稱藕餅,與月 餅有異曲同工之妙。
美味的中秋藕盒子
目前市場上藕的品種主要有兩種,即七孔藕與九孔藕。江浙壹帶較多栽培七孔藕,該品種質地優良,肉質細嫩,鮮脆甘甜,潔白無瑕。
中秋節作為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節日,無論時間怎麽流逝,對傳統文化的敬意,歷代不衰!中秋食俗文化的傳承從我們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