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家庭怎樣制作豆醬?

家庭怎樣制作豆醬?

工藝流程 大豆→篩選→清洗→浸泡→攪拌→撈出懸浮物→蒸煮→出鍋→冷卻→拌入面粉→接種→入曲床→制曲→翻曲(三次)→成曲→入發酵池→成品醬

制作方法:

1、 原料的選擇:選擇東北大豆,要乾燥,比重大而無黴爛變質、無蟲害、泥砂、雜質少;顆粒均勻、種皮薄而有光澤,蛋白質含量高。面粉用標準粉,標準粉在多濕而高溫的季節,往往容易變質。變質的面粉在分解中,會產生壹種不好的氣味,糖類發酵後,就會常有酸性,使其失去彈性及粘性,嚴重時還會發生蟲害,影響豆瓣醬的質量。因此,原料在貯存期間必須註意保管。

2、 大豆蒸煮:原料蒸煮的目的是破壞大豆內部分子結構的程序,使蛋白質適度變性,易於水解。同時,使部分碳水化合物水解為糖和糊精,為適應米曲黴正常生長繁殖創造條件。大豆蒸熟的程度是以全部均勻熟透,保持整粒不爛為標準,其顏色應為深褐色。如果大豆蒸煮的不完全熟透,豆粒中有硬心,在制曲過程中就會影響到菌絲的深入繁殖,減少了米曲黴繁殖的總面積,相應地也就減少了酶的分泌量,在發酵過程中就會阻礙了酶類的分解與合成。如果大豆蒸煮的過於潰爛,則制曲困難,雜菌極易叢生,使制曲失敗。

3、 面粉處理:直接采用生面粉拌熟豆生產豆瓣醬。

4、 通風制曲:制曲的目的是通過米曲黴在曲料上的生產繁殖,取得豆瓣醬在釀造中所需要的各種酶。其中,特別是蛋白酶和澱粉更為重要,因為沒有良好的成曲,就不會釀造出優質的豆瓣醬。因此,科學地推廣低溫制曲,註意溫度與濕度的控制,制成優良的成曲,便是釀造豆瓣醬的基礎。使用的種曲應該是具有新鮮的孢子,發芽率應在90%以上為宜。曲料入池後要做到四個均勻,即:大豆和面粉拌和均勻,使其營養成分壹致;接種均勻,保證米曲黴在曲料上正常地發芽生長;曲料入池疏松均勻,在制曲中使米曲黴能夠獲得適宜的空氣、溫度及濕度;料層厚薄均勻,這樣可以縮短濕差,便於管理。

5、 發酵:發酵的目的是使黴菌、細菌、酵母菌等微生物***同作用,形成豆瓣醬中所含的營養成分。蛋白質的分解是依靠微生物的蛋白酶的催化作用水解生成氨基酸等。這是豆醬醅鮮味的主要來源及部分色素的生成基礎。曲料中的面粉在米曲黴分泌的澱粉的作用下轉化為糖類。糖分的壹部分在豆瓣醬中保持了風味,另壹部分被酵母菌用來進行酒精發酵,還有壹部分由各種細菌發酵為有機酸,作為豆瓣醬中色、香、味的基礎。在生產中采用開始式的制曲與發酵,所以,空氣的酵母菌很容易落入而繁殖,從而進行酒精發酵。在生產中適當地采用中、低溫型發酵,酵母菌就能夠將糖分解為酒精和二氧化碳,所生成的酒精,壹部分被氧化成有機酸類,另壹部分揮發散失,再壹部分與氨基酸及有機酸等合成為酯,還有微量殘留在醬醅是嶁豆瓣醬增添了特有的香氣,適量的有機酸存在於豆瓣醬中,是增加其風味的有效成分,但含量如果過多就會使豆瓣醬酸敗,而影響蛋白酶和澱粉的分解作用,使產品質量降低。經過保溫發酵,促使各種酶在適宜的溫度下,加速其化學變化,符合上述產生的鮮味、甜味、酒味、酸味與鹽水的鹹味混合而合成豆瓣醬特有的色、香、味、體。發酵時要根據原料出品率,合理地配制適量的鹽水,因為鹽水數量多則延長發酵周期,鹽水數量少則影響酶的分解與合成,此時如果溫度掌握偏高,則醬醅中的谷氨酸和谷氨酰胺酶就會因受高溫變成焦谷氨酸,使成品醬產生焦糊味。還應註意配制鹽水的濃度,以18~20°Be′為好。因鹽水濃度過高既增加了成本又抑制了制成醬中的鮮味,嚴重時還會產生壹種苦味,鹽水濃度配制地過低將會使成品醬易於酸敗。鹽水加熱的溫度以60~65℃為宜,這樣可以達到對鹽水滅菌的目的,保證酶活力,促進醬醅成熟。產品發酵成熟後,不再經過特殊的加熱滅菌而直接銷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