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孩子吃飯壹定要聽故事怎麽辦?

孩子吃飯壹定要聽故事怎麽辦?

樂樂的爺爺壹到吃飯就忙了起來——直到和樂樂玩了“大菜轉盤”的遊戲,他才想吃飯。樂樂在沙發上蹦來蹦去,每當他用手指指著哪個菜的時候,爺爺都會餵到他嘴裏,不然就不吃。吃完壹頓飯要壹個小時,他爺爺還得餓著肚子,強顏歡笑地堅持下去...

琪琪最喜歡畫畫。她吃飯的時候,所有的菜都成了琪琪的創作素材。當她咬幾口西蘭花,放在盤子裏,就變成了樹苗。她小手拿著黑木耳飛了很久,繞著手指壹根壹根的吃面條,直到把饅頭咬成貓的形狀...

經常有家長反映孩子喜歡邊吃邊玩,吃完壹頓飯至少要壹兩個小時。冬天,飯完全涼了,孩子們還津津有味地吃,有時還會忍不住餵給孩子吃。小家夥空出來的兩只小手玩的更開心了。長此以往,孩子不僅沒有養成獨立吃飯的好習慣,反而越來越依賴父母,缺乏獨立性和責任感。看到吃飯這種小事,成了全家人每天頭疼的大事情。我們做什麽呢

其實雖然每個孩子都是邊吃邊玩,但是背後的原因卻是不壹樣的。要改善孩子的不良習慣,首先要找到問題的源頭。壹般來說,孩子們可能會因為以下原因而吃得不好:

吃飯

這是壹種探索。

好奇心是孩子探索世界最原始的動力。壹方面,孩子在玩食物的過程中加深對食物的理解:“壹根面條有多長?手指能轉幾圈嗎?”另壹方面,在吃飯玩耍的時候,孩子想知道大人會有什麽反應,有多大的控制力和決定權。前者通過觀察別人的反應來糾正自己的人際交往方式,後者可以讓孩子覺得自己有能力,促進孩子自信心的發展。所以這樣看來,吃飯確實是壹種值得探索的樂趣。

過多的

慣壞:習慣為所欲為的孩子不喜歡規則的約束。

總是擔心孩子吃不飽,這在老人帶寶寶的時候很常見。孩子不吃就餵,不吃就想辦法哄他吃。壹方面,孩子被大人餵養是愛的表現。大人們在餵食的時候對它們非常關註,它們就是喜歡這種被關註被重視的感覺。另壹方面,吃飯成了成年人的任務。他根本不用停下他正在演奏的東西,只要張開嘴就行了。久而久之,吃飯成了成年人忙碌的事情,孩子的依賴也成了理所當然。

同伴

互相模仿

孩子在模仿中進行社會性學習,發展各種智力,尤其是在2-5歲時,孩子會有意識或無意識地重復別人的行為,也會獲得成就感和自信心。3歲以後,孩子開始有夥伴,孩子的行為會互相模仿。如果孩子的好朋友也熱衷於邊吃邊玩,那麽孩子自然願意加入。

飯前

孩子零食吃多了也不餓。

有時候出於愛,大人讓孩子飯前吃太多零食,導致吃飯時沒有胃口,只能把食物當玩具。我們可以把吃零食或者零食的時間提前,在飯前兩個小時跟孩子說清楚,我們不會吃東西,這樣到了飯點,面對美食,我們自然毫無防備!

尋求

父母的擔憂:孩子們經常需要確保他們不會被冷落和遺棄。

有些家長平時和孩子在壹起的時間很少,即使壹起吃飯,可能也很少和孩子說話。孩子往往希望父母能看到自己,陪伴自己,在和父母的玩耍中感受到愛的滋養。如果長時間得不到關註,孩子會用不良行為來引起父母的註意。不好好吃飯成了這些可用的行為之壹。不幸的是,如果父母沒有意識到孩子的哭喊,而是壹味的指責和責罵孩子,會讓孩子的內心更加匱乏,情感需求更加得不到滿足。

吃飯

氣氛太無聊了,孩子們不得不自己找樂子。

壹家人壹起吃飯是交流感情的絕佳機會,談論每天發生的有趣的事情可以讓氣氛活躍起來。如果父母還在拿著手機,看電視新聞,或者說著孩子聽不懂的話題,那麽難以融入的孩子會選擇自己的遊戲玩法。

家庭的

緊張和焦慮抑制食欲。

沒有哪個孩子不怕父母吵架。當父母吵架時,孩子的內心充滿了恐懼和無助,甚至會覺得是自己造成了家裏的“兵荒馬亂”。這種情況下,他大概很難吃到開心樂園餐了。邊吃邊玩也可以緩解緊張。

這些原因都可能導致孩子邊吃邊玩。如果我們找到了原因,我們就更容易開始改善。那麽如何重塑孩子的良好行為呢?可以參考以下幾點:

1.營造良好的用餐氛圍

輕柔的音樂,愉快的聊天,這樣壹個歡笑的夜晚,恐怕每個人都會沈醉其中。爸爸媽媽要以身作則,做好吃飯的榜樣。再也不拿手機了。珍惜壹家人團聚的時光。不要只談公司或者成年人的話題。妳可以選擇壹個孩子們可以參與的話題。這個時候也可以贊美對方的優點和進步。感謝家人的付出和努力,那麽大家的吃飯心情會越來越開心!

2.明確規則,堅持規則。

寬容不是縱容,愛不是溺愛,孩子的成長是不可替代的。至於吃的規則,可以先開個家庭會議,制定壹個可行的方案。比如吃飯的時候自己坐著吃飯,吃飯的時候不要玩玩具,吃完飯要下桌子。當有人不遵守時,給予適當的懲罰。溫和堅定的態度讓孩子逐漸明白規則的分量。

3.飯前飯後都讓孩子參與。

做飯的時候,讓孩子參與到選菜、洗菜或者切菜的過程中,讓孩子在飯前把菜和筷子放在壹起,這樣孩子會更認真的對待吃飯!

4.和孩子們壹起想象和創造

孩子的想象力正處於指數爆炸階段,腦洞大開。在吃飯的時候用它並不是壹件壞事。不妨跟風和小朋友們壹起玩——“看,西蘭花多像壹棵小樹?讓我們把它種在妳的肚子裏!”“黑木耳像不像黑蝴蝶?”妳的嘴能抓住它嗎?在有趣的遊戲中,愉快地接受孩子平時不吃的東西,也是壹種引導方法。但是,家長需要能夠把握壹個度,因為吃飯時過多的遊戲會讓孩子上癮,我們只需要增加壹些樂趣。

畢竟吃是人的本能。過分強調問題本身,削弱了孩子吃好的動力。家長不妨放下焦慮,明確規則,不要太在意孩子在飯桌上的表現,做個表率。相信溫馨的用餐氛圍會讓孩子愛上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