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泥鰍在家裏怎麽養

泥鰍在家裏怎麽養

泥鰍養殖方法可參考如下介紹:

壹、池塘養殖

泥鰍池面積以150-250平方米較好,水深應保持40-50厘米。魚溜處水深60-70厘米,泥鰍池可新建,也可利用舊池塘、水坑或其它養魚設施。水泥池或三合土坑,池底要鋪20厘米左右厚的肥泥。土池的池壁和底部要夯實捶緊,進出水口要裝防逃罩。

放養前,魚池同苗種池壹樣,要用生石灰等清塘消毒,並施肥培肥水質,待毒性消失後,每畝放養鰍種2-3萬尾。

要根據水質情況,經常投施壹些有機肥料和無機肥料,培育水中的天然餌料。除施肥外,每天還要投餵人工飼料、投餵量可依季節不同而異,3月份為泥鰍總體重的1%,4-6月份為4%,7-9月份為10%,10月份為4%。池塘內要設食臺,將飼料投在食臺上。

養泥鰍的水要“肥、爽、活”,溶氧量要保持在2毫克/升以上,PH值7左右。日常要勤觀察,根據水色、天氣、攝食量的變化適時換水、加水。發現水色發黑、過濃或泥鰍遊到水面呼吸空氣時,要立即換水。

做好防病防逃工作,每天或隔天打掃食場壹次,刷洗食臺上的臟物,定期對食物用漂白粉消毒。發現死鰍及水面漂浮物,要及時撈掉。經常巡塘,發現池塘有漏洞,應立即堵住,泥鰍體小且滑,即使漏洞很小,也會鉆洞逃跑。

二、稻田養殖

稻田養泥鰍,是壹條的水產養殖渠道,它和稻田養殖其它魚類壹樣,可以充分發揮稻田的使用價值,實現“壹水兩用、壹田雙收、稻鰍雙贏”。

稻田要求沒有地下水湧出,但水源要有保證,田埂要高,下大雨時不漫水。稻田的設施與養鯉大致相同,但防逃設備要更加嚴密。早、中稻插秧以後即可放入鰍種,每畝可放2萬尾左右。

養殖泥鰍的稻田,要避免使用石灰,並少施農藥。為了提高泥鰍產量和起捕規格,應適當投飼施肥,壹般投餵米糠、麥麩等,也可適當施用人畜糞。秋季收稻後,可灌深田水繼續養殖,於翌年開春耕田時,再將泥鰍捕獲上市。

稻田養殖,壹般可畝產泥鰍50-100公斤。

三、流水及水槽養殖

流水養殖是在有流水的地方建立壹個或壹組飼養池,按每平方米2公斤左右密度放養鰍種,它的優點是產量高、捕撈方便,但養殖成本較高。流水養殖以投餵人工飼料為主,不需施肥。通常投餵配合飼料或米糖、麩皮、豆餅及動物內臟等。

水槽飼養,用磚砌槽,並用水泥抹光,槽長2-3米,寬1-1.5米,高1.8米。在槽邊開好註、排水口,槽內放松軟的泥土約30厘米厚。每個水槽放入鰍種1-1.5公斤,投餵米糠、螺蚌肉、蠶蛹、蚯蚓、動物內臟及廢棄物等。每10天左右將槽底泥層攪拌壹次,壹股經4-11個月飼養,每個槽可產泥鰍10-15公斤。

擴展資料

壹、防敵害設施不可忽視

1、蛇、鼠、蛙是泥鰍的天敵之壹,在苗種放養前必須對池塘進行徹底的清塘,除掉敵害。在養殖過程中要在池塘四周插好圍網網布,防範蛇、鼠、蛙等對泥鰍的侵害。

2、鳥類也是泥鰍的天敵,在養殖池塘四周及上空架好天網,防止鳥類對泥鰍的侵害。

因鳥類對泥鰍的危害性是非常大的,筆者通過實地觀察,每只水鳥每小時可下池吃泥鰍七、八條,每只水鳥每天可吃泥鰍1斤左右,如果不架好防鳥網,整個池塘裏的泥鰍將會被水鳥全部吃光。防鳥設施可布天網全池上空覆蓋;也可采用人工驅趕水鳥的方法。

3、加強對池塘進、出水口處防逃設施的維護,防範各種野雜魚、各類有害生物通過進、出水口處溶入池塘水體,造成對泥鰍的侵害。如烏鱧、黃顙魚等兇猛的肉食性魚類,會直接危害泥鰍的生命,因此不可忽視。

二、科學調水,池塘水質肥活嫩爽不可忽視?

泥鰍的生命力極強,在離開水的情況下,泥鰍仍可存活3—5小時。人們常說的“牛坑眼裏 、石灰窪裏、 汙水溝裏”等都能養泥鰍,說的就是這個道理。但是,在高密度的泥鰍養殖環境下,保持良好的水質,就成為人們生產中的壹道難題。

1、由於養殖密度大,餌料投餵量就增大,排泄物增多,這樣壹來就造成了藻類繁生,水質惡化,泥鰍就容易發病。

2、池底淤泥、腐殖質等物質腐爛,導致水體溶氧減少,有害氣體的產生。如硫化氫、硝酸銨等有害物質,引起泥鰍因缺氧或有害氣體的影響而死亡。

要想解決這壹難題,筆者認為壹是要適時用微生物制劑改良水體;二是要用“解底”制劑清除池塘底層的有害物質及有害氣體;三是要經常換水,註入新水,以保持良好的水質環境。換水就是放掉池中的部分老水,註入新水,以此來改善水質。

泥鰍在養殖過程中需要水體有壹定的肥度,可以常投施壹些有機肥料來培肥水體,但肥性要有度。如果水太肥不僅滋生有害藻類,而且還滋生有害病菌,這對泥鰍的生長是十分不利的,所以要綜合利用各種方法調節水質,確保池塘水質肥活嫩爽,不可忽視。

三、科學配食,定時定量投餵不可忽視?

養殖泥鰍在放苗種時,常因規格不齊,大小不壹,餵養的食量也自然是不壹樣的,而且差別很明顯。如規格在300尾/斤的,最初壹周日餵食量占泥鰍體重的5‰;規格在200尾/斤的,最初壹周日餵食量占泥鰍體重的6‰,但蛋白質的含量要求高些,壹般在34個蛋白含量。

然後,又根據不同的生長階段,逐步調整投餵量,如5—6月日投食量為泥鰍體重的3%—4%,7—8月日投食量為泥鰍體重的6%—8%,9—10月日投食量為泥鰍體重的4%—5%。

同時在不同的養殖階段對餌料的蛋白含量要求不壹樣,養殖前段要求蛋白含量34%,中後期要求蛋白含量保持在32%,若蛋白含量低了,對泥鰍的生長是不利的。

泥鰍屬雜食性魚類,在自然條件下,幼小階段,以浮遊生物為主;中後期,雖吃壹些植物,但以植物的須根和腐植物為主。

因此,科學配食,定時定量投餵不可忽視,掌握泥鰍不同階段的食性和食量,是科學定量的前提,同時還要根據養殖泥鰍人工馴養的特點及季節、氣溫、水溫的變化,合理確定日投食的時間段,餵食的時間段應具有相對穩定性,壹般情況下調整幅度不宜過大。

四、病害防治不可忽視?

防病治病是水產養殖全過程中的壹項經常性工作,千萬不可忽視、更不可麻痹大意。對養殖泥鰍的病蟲害預防要有針對性:壹是細菌性疾病,壹般20天左右預防壹次為宜。二是寄生蟲疾病,壹般25天預防壹次為宜。三是營養性疾病,壹月壹次預防為宜。營養性疾病的防治,重點在保肝護膽,增強體質。

參考資料:

桃江縣畜牧水產局-泥鰍養殖技術

福建省人民政府-泥鰍養殖不可忽視的幾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