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春季三月尖葉木樨欖繁殖,樹樁移栽提高成活率縮短緩苗期。尖葉木樨欖中文正名銹鱗木樨欖,別名吉利樹,在雲南、廣西等原產地俗稱“鬼柳”“木西蘭”為木樨科木樨欖屬常綠灌木或小喬木。其嫩枝具溝槽,密被鐵銹色鱗片;單葉對生,具柄,葉片革質,狹披針形至長圓狀橢圓形,葉緣稍翻卷,基部漸窄,先端漸尖。圓錐花序,小花白色:果寬橢圓形或近球形,成熟後暗褐色。花期4~8月,果期8-11月。
2、尖葉木樨欖原產雲南、廣西及四川西部,印度、爪哇也有分布,可用播種、分株、扡插等方法進行繁殖。制作盆景可采挖老樁,在其主要產地雲南,秋冬季節移栽有著較高的成活率,在1月或10月,即便是裸根移植也能成活。
3、尖葉木樨欖大樹移栽時傷根較多緩苗期,延長為了提高成活率縮短緩苗期主要掌握的技術要點。
4、標記方位記向栽植,在自然條件下樹體各個方向所受的光熱、水等條件是不同的導致樹幹、樹冠有陰陽面之分根系分布也不均勻大樹比幼苗更明顯。移栽時如改變原來的生長方位則栽後需有壹個轉變過渡過程生長會受到影響。所以移植大樹前要選擇明顯的標記在樹幹上特別是在向南部位的枝條做記號以便按原方位栽植。
5、適當修剪和摘葉,以不破壞骨幹枝為原則移植前冬春應對樹冠進行合理重剪。減少水分過度蒸發。剪大枝時應將斷面修剪成中間高四周低,防止積水並用百力特傷口塗布劑塗抹傷口預。防蟲害和腐爛,葉量過多的要適量摘出葉片。
6、註重起樹的方式方法,冬春休眠季節均可挖樹。正常情況以最大限度,保持根系完整。為原則在樹冠垂直投影面向內適當部位起挖,挖的深度不宜過深或過淺並。由外向內斜向挖土使溝底呈鍋底形。操作時盡量避免傷小根並要帶土球。長途運輸時還要用草繩捆紮緊。
7、選擇適宜的時間,栽植掌握隨起隨栽或早春栽植的原則。春季栽植要註意保濕。栽植要和樹的土球相似至少80cnm深底部適當施點充分腐熟的有機肥。然後填大量地表土把大樹移來按原方位扶好後用三腳支架,把樹支撐固定穩邊回填土邊灌水。註意掌握栽植深度與原樹印持平或略深2-5cm第壹次灌水要足。待水滲下後再填土封。好樹盤並在四周築起小土壟供。以後灌水待成活後第二年將土壟鏟平防止雨季積水。栽好後根據天氣情況進行澆水寧旱勿澇,澆水量不宜過大澆水後及時松土保墑。
8、合理應用生根劑和防腐劑,處理用國光生根劑稀釋成100倍溶液處理能有效地促進生根。在樹木下塘前噴灑在根系上或將根系直接浸泡2小時,也可在定植後灌水進行。用樹體輸液法配合移栽後的養護管理成活率接近98%。
9、尖葉木樨欖移栽後,壹定要加強後期的養護管理俗話說“三分種,七分管”所以應把尖葉木樨欖移栽後的精心養護,看成是確保移栽成活和樹木健壯生長的重要環節切不可忽視。
10、尖葉木樨欖喜溫暖濕潤和陽光充足的環境,有壹定的耐寒性。生長期對過密的枝葉應及時疏剪,以增加內部的通風透光。澆水做到“幹透澆透”,避免積水,勤施肥。每2-3年的春季翻盆、盆上宜用排水透氣性良好的微酸性土壤。
11、尖葉木樨欖木質堅硬,不易腐爛,在大自然中經墜石砸壓,人類砍伐,獸類踏踩,很容易形成天然舍利幹,造型時應盡量利用這些自然因素。剪截樁材時應壹次到位,並用石蠟或植物愈合劑封住傷口。
12、尖葉木樨欖萌發力強,生長速度快,可在新芽長到30天左右進行定芽,根據造型的需要,抹去多余的枝芽。除采用截幹蓄枝法外,還可用金屬絲定向蓄養,在新枝長度30-50厘米時進行牽引蟠紮,定出方向,生長旺季40-50天即可解除金屬絲,以免“陷絲”,對植物造成傷害。解除金屬絲後,可用竹棍等托起生長點,使之挺直向上,如此枝的生長速度快面平衡。並註意及時剪除枝幹上萌發的多余芽,以保障營養分供給造型所需要的枝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