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首烏,別名烏肝石、赤首石、夜交藤等,屬蓼科。多年生纏繞草本植物,莖中空,長達300—400厘米,根細長,末端呈膨大而不整齊的塊根,外皮黑褐色,葉互生,先端漸尖,基部心形,全緣;圓錐花序,頂生或腋生。7—8份開小白花,8—9月份結三角形瘦果。何首烏有明顯的補肝腎、益精血、強筋骨、烏發、安神、止汁等功效。人們常在春季采摘其嫩莖葉炒食,秋季采其塊莖,洗凈煮粥,具有極好的保健作用。
何首烏壹般野生於灌木叢,丘陵、坡地、山腳下陰處或半蔭蔽處及石隙中。它適應性強,在溫暖潮濕的條件下,在排水良好,土質結構疏松,腐植質豐富的沙質土中,生長更佳。京西廣布,淺山、低山或荒坡、荒地中居多。
何首烏可入藥,性微溫,味苦、甘,入肝、腎二經據《本草綱目》載:何首烏能“消瘰癧、消癰腫,療頭面風瘡,治五痔,止心痛,益心氣,黑須發,悅顏色。久用長筋骨,益精髓,延年不老,亦治婦女產後及帶下諸疾。久服令人有子,治腹臟壹切宿疾,冷氣腸風”。好中醫可用何首烏配制諸多良方,治愈諸多疾病……
何首烏營養豐富,據有關資料介紹,它富含胡蘿蔔素、維生素B2、維生素C。另有人體不可缺少的水、澱粉和葡萄糖。可入藥又可食,當然用其食療可壹舉兩得。下面介紹烹調與食療壹二。
壹、何首烏炒雞丁
主料:何首烏50克,凈雞肉500克,凈冬筍丁50克,鮮辣椒丁100克。
調料:料酒、精鹽、味精、醬油、澱粉、蛋清、蔥、姜、食油等各適量。
制作:將何首烏用沙鍋煮好,撈出煎汁待用。將雞肉切丁,上味,上漿,在五成熟的油鍋裏滑熟;再將辣椒丁、冬筍丁,也在油鍋裏炒壹下;將料酒、精鹽、味精、醬油、何首烏汁、水澱粉,全盛入碗中。將油鍋燒熱,投入蔥、姜煸出香味,再投入主配料,倒入碗中汁,翻炒入味後,出鍋裝盤上桌即成。
何首烏與雞肉配成菜,具有滋肝、腎的功效。適用於肝腎陽衰、發須早白等病癥,還能增強人體的保健功能。
二、何首烏炒豬肝
主料:豬肝250克,何首烏60克,冬筍50克,蘑菇50克,碗豆苗100克,蛋清25克。
調料:精鹽、料酒、味精、蔥、姜、蒜、白糖、醬油、澱粉、豬肉、麻油、雞湯各適量。
制作:將何首烏去雜洗凈,放入沙鍋內,加入水,置火上燒熱後,再改為小火煨熬取汁備用。將去筋膜的豬肝洗凈,切片,用蛋清、澱粉、醬油、料酒、精鹽、白糖、何首烏汁上漿待用。炒鍋加入豬油燒至八成熱時、投入上好漿的豬肝,推炒片刻,再加入蔥、蒜、筍片、蘑菇片、碗豆苗、雞湯急火快炒,再加入味精,待豬肝炒熟入味時,即可裝盤上桌。
豬肝含有豐富的蛋白質、維生素A、B1、B2及鐵等腦所需要的營養成分。何首烏與豬肝配制成菜肴,有補肝、養血、益腎、明目的功能。常食用能益智補腦。同時,對肝腎陰虧、血虛、頭暈、貧血、頭發幹枯、早白、早脫也有較好療效。
用何首烏配制成菜進行食療的方法很多,何首烏雞蛋,健康人食之也可益智,延緩衰老,烏須發;何首烏與梗米、紅棗熬成粥,再調以白糖,有溢肝腎、益精養血的功效,可使須發早白變烏,悅顏色,延年益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