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料處理。取黃豆5公斤,去殼篩凈,洗凈後放進水缸內浸泡,冬天浸泡4~5小時,夏天2.5~3小時。浸泡時間壹定要掌握好,不能過長,否則失去漿頭,做不成豆腐。
將生紅石膏250克(每公斤黃豆用石膏20~30克)放進火中焙燒,這是壹個關鍵工序,石膏的焙燒程度壹定要掌握好(以用錘子輕輕敲碎石膏,看到其剛燒過心即可)。石膏燒得太生,不好用;太熟了不僅做不成豆腐,豆漿還有臭雞屎味。
2.磨豆濾漿。黃豆浸好後,撈出,按每公斤黃豆6公斤水比例磨漿,用袋子(豆腐布縫制成)將磨出的漿液裝好,捏緊袋口,用力將豆漿擠壓出來。豆漿榨完後,可能開袋口,再加水3公斤,拌勻,繼續榨壹次漿。壹般10公斤黃豆出渣15公斤、豆漿60公斤左右。榨漿時,不要讓豆腐渣混進豆漿內。
3.煮漿點漿。把榨出的生漿倒入鍋內煮沸,不必蓋鍋蓋,邊煮邊撇去面上的泡沫。火要大,但不能太猛,防止豆漿沸後溢出。豆漿煮到溫度達90~110℃時即可。溫度不夠或時間太長,都影響豆漿質量。
把燒好的石膏碾成粉末,用清水壹碗(約0.5公斤)調成石膏漿,沖入剛從鍋內舀出的豆漿裏、用勺子輕輕攪勻,數分鐘後,豆漿凝結成豆腐花。
4.制水豆腐。豆腐花凝結約15分鐘內,用勺子輕輕舀進已鋪好包布的木托盆(或其它容器)裏,盛滿後,用包布將豆腐花包起,蓋上板,壓10~20分鐘,即成水豆腐。
二.制豆腐幹。將豆腐花舀進木托盆裏,用布包好,蓋上木板,堆上石頭,壓盡水分,即成豆腐幹。壹般10公斤黃豆可制25公斤豆腐幹。
三、豆腐皮制作技術
1.選當年黃豆,揀篩幹凈。用粉碎機破碎至脫去豆皮或成2-4瓣。
2.把破碎好的豆子洗兩遍,撈去豆皮,放在25℃水中泡4小時。
3.把豆放人磨漿機或石磨內,邊磨邊加水,0.5公斤黃豆加4公斤水,磨兩遍,不能磨得太細,可用手指撚成小顆粒為宜。
4.用分離機把豆渣和漿分開。分離機內的濾籮為80—90目。在農村,可用磨水豆腐用的豆腐濾布,濾好後煮漿,溫度控制在93t左右。
5.用小木條把2米長、1.5米寬、15厘米高的平底鍋分成6個方格。下裝暖氣道,使鍋底溫度保持在70~90~C,把煮好的豆漿倒人鍋內,3-5分鐘後,格內即可結皮,待皮出現小皺紋時,即可揭皮。依次把每個小方格內的皮揭完。壹鍋豆漿可揭10多次,能出4公斤-5公斤豆腐皮。
6.把濕皮掛在烘幹室內,迅速烘幹,豆腐皮最忌室外晾曬,烘於後即可包裝。
四、麻辣豆腐皮的加工
麻辣豆腐皮是以黃豆榨油後的副產品為原料再拌以辣椒粉、花椒粉、食鹽、味精等加工而成的風味食品。其營養豐富,口味獨特,有很好的市場,且生產設備簡單,原料易得,投資很少,容易上馬。現將其加工方法介紹如下:
原料選擇豆腐皮要選擇新鮮無黴變無異味色澤好的。辣椒粉為避免買上摻假的,可先選上好的紅幹辣椒,自己加工粉碎成辣椒粉。
成型根據實際情況,可以將產品設計成各種樣式:
1、可將豆腐皮剪成小塊,待制成成品後分裝成若幹小包;
2、剪成長條片,大約10厘米×20厘米;
3、將圓筒式的豆腐皮從壹側裁破變成壹長條,然後像卷海帶皮似的從壹頭卷起,卷成若幹直徑5.5厘米大的卷筒,用牙簽從斷口處扡進去,扡到底,牙簽的兩頭露壹點在外面,沿斷口處每隔1厘米扡壹根牙簽。扡好後用刀從牙簽與牙簽的間隙處切斷,這樣就成了壹片片的圓形豆腐皮。
鹽漬將6—7公斤食鹽加入50公斤燒沸的水裏充分攪拌溶解,然後冷卻。將制作成的豆腐皮坯子放入冷卻後的鹽水中浸漬大約2小時,即可撈出瀝幹。
油炸鍋裏入油燒沸後,將瀝幹的豆腐皮坯子放入油鍋內,炸至豆腐皮上浮,成醬棕色或肉棕色時撈出。
調味每10公斤豆腐皮,可用辣椒粉1公斤,花椒粉0.6公斤,麻油0.5公斤,醬油2公斤,紹酒(沒有紹酒可用米酒)0.5公斤,味精0.1公斤加入適量的冷開水調勻,均勻地噴灑在經油炸後的豆腐皮上,然後再灑上辣椒粉和花椒粉,充分拌勻,即成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