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摘蒜薹的時間
蒜薹從分化成花芽到收獲需要40 ~ 45天,前期生長緩慢,抽雄後會迅速伸長。蒜薹從出口到收獲約需15天,具體收獲時間應根據栽培目的和品種特性靈活掌握。如果目的是將蒜薹提早上市,當蒜薹(不包括總苞)高出最後壹片葉的刀鞘7厘米左右,上部不彎曲時即可采收。如果目的是提高蒜薹產量,蒜薹可高出最後壹片葉的刀鞘15 cm,其上部向下彎曲。
二、蒜薹的收獲方法
蒜薹收獲前3 ~ 5天停止澆水,註意晴天中午後開始澆水,因為這段時間植物經過生物蒸騰失水後萎蔫,韌性會增加,脆性會降低,所以蒜薹容易收獲,不易折斷。收獲蒜苗有以下幾種方法:
1,繪圖方法
就是拉抽法。蒜苗長出來後,應該在晴天的中午到下午3點左右采摘。用壹只手握住蒜薹上部離假莖口3 ~ 5cm處,將蒜薹斜向上拉直。力必須是均勻的。當蒜薹在假莖中斷裂並發出輕微聲響時,再迅速拔出蒜薹。這種方法適用於莖疏松、蒜薹細的早熟品種,或播期較晚的蒜薹細的大蒜。
這種收割蒜薹的方法高效省力,對假莖葉和蒜薹的損傷最小,而且蒜薹基部老化相對較輕,儲存後損失較少,也適合長期儲存。收獲的蒜薹適宜儲藏,可以減少儲藏和貯藏後的整理工作,也有利於大蒜的進壹步肥大。但是有壹點,如果是陰雨天氣,空氣和土壤濕度比較大的時候,會有很多斷莖,收獲的蒜莖也會出現長短不壹的情況。這樣蒜薹的商品性就會很差,蒜薹的產量也會很低。
2.夾緊和泵送方法
這種方法是用壹根直徑1 ~ 1.5厘米,長40 ~ 50厘米的新鮮竹竿,把節點的突起壓平,然後用火把竹竿的中間部分烤壹下,對折固定2天,做壹個彈性夾,就是那句老話?增值夾。也可以用新鮮的柳枝或桑皮紙,從中間剪去壹部分木質部,兩端折成彈性夾。采摘蒜薹時,壹只手握住蒜薹的上部,另壹只手用夾子將假莖強行夾在地上2-3片葉子之間,從而將蒜薹壓扁,讓蒜薹。
這種方法比抽薹法抽薹率低,蒜薹產量相對較高,蒜薹上部無損傷,更適合貯藏。但如果蒜薹底部長而粗,頂部細,抽薹率還是高的,而且蒜薹收獲後植株容易被修剪。這種方法多用於晚熟、松口白蒜品種。
3、抽水的方法
它是指用小刀將竹筷的細頭或木條的頂端削成圓錐形,或在竹筷或木條的頂端壹側切壹個凹口,然後在凹口中央套壹根大針,在針段壹端燒紅後搗成鏟形,寬約2㎜,長1㎝,凹口處的針頭露出2 ~ 3 ㎜。收獲蒜薹時,壹手握住總苞下部,將蒜薹拉直,另壹手持筷子尖或針鏟,橫插、豎插至假莖離地5 ~ 7厘米處,將蒜薹切斷,即可拔出蒜薹。如果少數難以拔出,可以使用原工具缺口處的針尖。
這種方法的優點是蒜薹嫩,不刮傷,斷面整齊。蒜薹收獲後,其假莖不易倒伏,葉片完整。而且大蒜產量高,可以更早投放市場,商品價值更高。這種方法適用於種植稀疏、假莖短粗、上下粗細差異小、蒜薹早的早熟品種。
4、排泵法
收獲蒜薹的工具是壹根木棍,直徑約1.5cm,長約15cm。在棍子的壹端3cm處畫壹個半圓形的凹槽,然後在凹槽中央釘壹個比較短而尖的釘子或半針,針尖露出2 ~ 3mm。收蒜薹時,壹只手握住總苞部分,將蒜薹拉直,再用另壹只手將木棒的凹槽對準假莖離地3 ~ 4片葉而無葉身的壹側(即通常的大內側),使針尖能刺入假莖,同時要迅速劃到尖端。葉鞘完全切開後,用手將蒜薹從基部掰斷。
這種方法的優點是收獲蒜薹比較快,不容易斷蒜薹,而且蒜薹比較長,蒜薹產量高。但由於采集的蒜薹有縱向劃痕,容易腐爛,不耐運輸。還有壹個原因,就是因為蒜薹收割時葉鞘被完全割斷,植株會倒伏,葉片很快幹枯,鱗莖肥大期葉片光合作用減弱,導致大蒜產量下降。
5、鏟泵法
這種方法在南方地區被采用。即使用壹根竹片,竹片末端尖銳,有弧形槽口,長度約50厘米。左手握住蒜薹,右手握住竹片,然後沿著蒜薹連續鏟上三片葉子,垂直方向用力壓蒜薹。同時,妳可以用左手把蒜薹提起來折斷。
這種方法的優點是效率高,主要適用於莖稈緊、根系不發達的大蒜品種。但莖幹老化嚴重,如果存放,基部容易失水、收縮、腐爛。同時,出庫時需要處理,增加了損耗。適用於降雨、低溫、不易抽薹的田地。這種蒜薹入庫後和出庫時都要加工。
無論采用哪種收割方式,都要註意在蒜薹收割前3 ~ 5天停止澆水,進行壹次中耕,以減少土壤水分和植物吸水。收獲蒜薹的時間應選擇在晴天的中午或下午,因為這段時間植株內水分較少,質地較軟,彈性會增加,蒜薹不易折斷。如果蒜薹是在雨天或雨後采摘,植株已經充分吸收水分,蒜薹和葉片的韌性比較差,容易折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