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於來了。
劉亦菲陳曉的《夢華錄》,終於出現在騰訊五月新劇的播放名單裏,再加上對外發布的招商信息,大概率,這回是真的要播了。
很少壹部古裝新劇開播之前,就如此備受期待。
僅海報和劇照,便在顏粉中口口相傳。
評價兩個字:絕美。
憑什麽?來,先上張圖,給大家開開眼,劉亦菲+陳曉,這古裝神顏組合,算不算顏狗盛宴。
劉亦菲《神雕俠侶》15年後再演古裝劇,算不算萬眾期待?
不止,再來。
柳巖,皓齒蛾眉。
林允,壹顧傾城。
加奈,艷光照人。
李沐宸,清麗颯爽。
提前預定,國產古裝劇顏值新天花板。
但,真以為這部劇,只有顏?
劇集故事,改編自關漢卿的元曲話本《趙盼兒風月救風塵》,而劇名《夢華錄》,當然令人想起孟元老在南渡之後,憑記憶回顧昔日汴梁繁華的名作《東京夢華錄》。
換言之,這部劇,真的只是古裝劇顏巔那麽簡單?
別忘了,宋朝的審美,是中國古代的壹個高峰。而《夢華錄》無疑還原了這種美妙的意境。
劇集放出的物料,可不是「對稱的構圖,細致的打光」寥寥幾句話能概括的。
而是古詩宋詞壹樣多變。
或古雅,或恬淡,或清麗。單是這劇集的風致,便似又壹位風姿卓越的美人。
而打造她的,則是既有《記憶的證明》這種9分神劇在手,也拍過《將夜》這種高口碑古裝劇作品的國家壹級導演——楊陽。
故事、班底、神顏,全齊,這會是壹部洗盡國產古偶劇浮誇、狗血、急躁舊習,細節尊重 歷史 ,角色尊重人性,妝容尊重審美的古裝大劇嗎?
何不壹同揭開這絕色“美”劇的面紗。比起男女主顏值,或許這三大核心看點,更關乎劇集成敗。
第壹層面紗,美人。
劇集根據關漢卿元曲話本改編,改編幅度確實不小,風塵自然是少了,但美人可不少。
故事講述了在杭州開茶坊的趙盼兒(劉亦菲飾)收到未婚夫歐陽旭在京城高中探花的喜訊,結果卻慘被拋棄。不甘命運的她誓要上京討個公道,進京途中先是救下被騙婚而慘遭虐待的好姐妹宋引章(林允飾),又救了遇到古代渣男落水自殺的孫三娘(柳巖飾)。
而歐陽旭得知趙盼兒來到京城找上門來,竟設法將她趕出汴京。
本來是沒打算在汴京呆,這下好了,趙盼兒和宋引章、孫三娘三人決定留在汴京,靠自己的本事搞事業拼實業,最終經歷萬般艱辛,姐妹三人終於將小茶坊經營成了汴京最大的酒樓。
雖然劇集有陳曉這樣的古裝神顏,還有王洛勇和保劍鋒等老戲骨,
但最奪目的,確實是美人,這部劇有多美呢?是在國產劇中顏值超標的程度。
劉亦菲和陳曉的古裝造型本來就是被全網公認的國產古裝天花板,全劇美女演員也不少, 但楊陽導演要的美人,不僅在皮,也在骨。
目前公布的角色造型,信息量其實非常大。
首先所有人物的服裝,都很符合宋代極簡之美,不繁復,但極美。
而且每個角色都美得各有特色。
劉亦菲壹身淡粉色的古裝長裙,配壹把蒲扇,用手撐著下巴看向遠方壹望,清麗動人中,又透出角色的少女氣。
待到她如雪的手腕輕輕壹轉扇子,整個人頓時靈動飄逸起來,盈眸流轉都是風情,但又不是魅惑,而是令人心悅誠服的美。
我承認無法理解劇中的歐陽旭,要多狠的心腸才會拒絕這麽顧盼生姿的趙盼兒呢?這不是正常男子能做的事。
劉亦菲古裝造型絕美是意料之中,林允的造型則在意料之外。
沒想到她飾演的“宋引章”,在劇中換上艷麗的妝容和服飾,輕彈琵琶,畫面感就溢出屏幕,整個人散發出迷人的氣息,看來她終於找到了自己正確的古裝打開方式。
柳巖的造型也與往日不同,壹身青衣,領口和袖口有精致的粉色花紋,發髻上也簡單纏繞了頭巾,相比過往更加外放的造型,這次的造型明顯更簡單清爽,不張揚,卻有種清新脫俗的美。
新疆美人加奈在劇中飾演“張好好”,看來大概演的是胭脂場的女子,妝容也是艷麗且精致。本就突出的五官在濃妝下更添古風韻味,有壹種姿容絕世,風姿嫣然的傾城之美。
倒是在《司藤》中出演沈銀燈,曾以空靈美驚艷眾人的李沐宸,
這次走的是假小子路線,壹身布衣模樣出場,英氣的扮相,別有壹番颯爽的味道。
劉珂君則在劇中飾演皇後,雍容華貴的氣場都壹下就有了。
這些造型跟昔日的 歷史 畫像之間,有著極高的相似度。但又不止,導演是想把人物還原到 歷史 中,用壹種徐緩的節奏,帶出這些人物的性格,用服飾,說出人物的遭遇。
故事當然是說女性成長,但要觀眾***鳴,不壹定要靠大段大段的臺詞,讓美開口說話,比什麽都有效。
但人物之美只是開場,第二層面紗,是時代風華。
《夢華錄》的細節有多考究?
預告片中壹個古時汴京的夜景,便把壹個時代的畫卷徐徐鋪開來。
夜間的汴京,燈火璀璨,人聲鼎沸。
雖有身著夜行衣的江湖高手在夜色掩蓋下的屋檐上追逐競走,但卻無意之間,帶給觀眾另壹重古代汴京的美。
還有壹場戲,是壹群女子在繁花間翩翩起舞。
舞姿翩躚,飛花動人。
古韻就在這翩翩舞姿之間,從屏幕溢出來。
不難看出,相比日益塑料、樣板化的國產古裝劇布景美工,本劇追求 歷史 美感的偏執,用心良苦。
當年的《東京夢華錄》貌似科普讀物,實則含著作者的深情,而憑借今天的制作技術,要復制壹座東京汴梁其實不太難,難的是,用大量細密的針腳,不動聲色地編織出壹副朝代畫卷。
史學大師陳寅恪曾言:
「華夏民族之文化,歷數千載之演進,造極於趙宋之世」。
那個時代,固然有蘇洵、蘇軾、蘇轍、歐陽修、曾鞏、王安石、晏殊、範仲淹、包拯、文彥博、呂夷簡、韓琦、黃庭堅這樣的名人雅士,但也有趙盼兒這樣的角色民間女子。
他們***同構成了宋代的清朗氣象。
像女主搖扇、起舞這樣的場景,如果囫圇吞棗,很容易錯失劇中細微的魅力。
除了捕捉細節。
更要沈下心來去看,去感受,那個時代才會撲面而來。
說到這,其實不難發現。
《夢華錄》絕不是壹部打著 歷史 劇旗號撒狗血的爽劇。相反,導演應該並不會壹味追求流行的甜寵,而是用古裝輕喜劇的模樣,把更多功夫花在人物的雕琢上。
於是就有了第三層面紗: 古裝氣韻。
過去編劇張巍的作品,類似《女醫明妃傳》《陸貞傳奇》等,評分和熱度其實不低,但多少失之於狗血。但看過導演楊陽導過的《心術》《將夜》等劇,就能看出導演並不熱衷於狗血。果然柳巖在采訪中的壹句劇透說明了壹切:許多誇張的戲根本沒演。
沒演,大概率,是被克制的楊陽導演拿下了,這樣的克制,讓我對劇集的信心,又多出壹分。
而要想進入《夢華錄》的節奏,要讀懂劇中的絕對主角:趙盼兒。
過去的古裝劇,女主要麽是等著讓男主拯救的,要麽是武力值超人的大女主。
《夢華錄》的女主,自然是不需要男主救,不但不靠男主,還要靠自己奮力前行,當街擂鼓。
但能看出女主武力值也接近於無,楊陽想要的,絕不是壹個夢幻般的女主,而是要先撕掉角色那層金光閃閃的外衣。
給元代話本上的壹個名字,壹個救風塵的女性符號,添血肉。
美,只是表層。
進壹步解碼這個角色,妳需要看到另壹個字:剛。
哪怕是預告片,妳都能看到她頻繁進擊,雨中前行,逼視男主。還有劉亦菲被按入水缸受刑的鏡頭。
被未婚夫辜負,現實中孤掌難鳴,還遭遇羅織陷害,但劉亦菲的角色,可曾有半分退縮?
不得不說,在真個充滿絕色和陰謀等復雜元素的故事中,劉亦菲的演繹,看起來夠準確,可圈可點。
絕美、含蓄、走內心。
不露崢嶸的表演,靠的不只是演員。更需要足夠的 情感 蓄勢、情節鋪墊。
《夢華錄》花大量筆墨,要把這個“剛”字刻進肌理,入木三分。
為的,就是立住壹個人。
女性題材的古裝劇應該怎麽拍?答案就在劇中的臺詞裏——“為什麽要因為壹個男人,壹場風雨,就忘了我們的初心。
無論是生在錢塘山間,還是生在禦園,自然會有賞味之人。”
要是別的導演,肯定拍女性相互廝殺,兩女對壘,明槍暗箭。
《夢華錄》卻拍人心成長,女性張揚。
拍女性崛起外殼下掙紮和復雜的人性。
因為楊陽導演追求的,是壹場種由精密的布局、綿延的 情感 ***同編織出的交鳴。
有余音,有回甘,更有隱隱的震動。
導演不吝惜畫幅,對幾大女性角色做細細鋪墊。這是壹份難得的耐心。
更難得的,是壹份深沈悠遠的氣韻。
這種氣韻,不是拉高逼格的手段。而是醞釀意蘊的必要之法。
真正的古裝好劇,文火慢熬才能出醇美。
而對於觀眾來說,好劇,也需要耐心品嘗。
不僅是看到古裝顏值天花板,更應該去領悟每壹場戲,每壹個鏡頭的深意,才不枉費
國產古裝,這場絕世好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