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蛋炒飯是哪個國家發明的?

蛋炒飯是哪個國家發明的?

蛋炒飯是壹種非常古老的烹飪方法。雖然現在都是普通人做,但是因為味道鮮美,已經被很多世界級的酒店接受,所以大酒店的桌子上就端上了蛋炒飯。

蛋炒飯的正式名稱是苜蓿飯。關於紫花苜蓿的正確寫法,學術界也有過討論,但最後似乎都沒有壹個具體的或者可以接受的結論。有人把苜蓿寫成“木須”,我覺得應該是正確的。

北京人把這兩個字寫成草木樨,但是發音和苜蓿有點不壹樣。桂花是桂花的別稱。桂花可以吃,苜蓿也可以吃。如今新疆還有壹種大米叫苜蓿米,但不是我們通常所說的蛋炒飯。是用苜蓿芽做的米飯,窮人吃,味道不好。

桂花的花瓣有點像炒雞蛋的花瓣,所以叫它桂花很有道理。以後有時間,我壹定會坐下來研究。

蛋炒飯是外國的吃法,不是大陸人的發明。它的根源在西域,也就是今天的新疆地區。班固的《漢書》已有間接記載。從名字上看,蛋炒飯應該也是西域少數民族吃的。

這種組合飯是從河西走廊傳入內地的,最終被廣大漢人接受。其主要貢獻是當歸鑿通西域班超和管理西域的張騫。班超晚年回到內地後,經常吃苜蓿草飯。張騫在朝臣中也是出了名的愛吃這種胡飯。據說張騫的妻妾都是煮苜蓿草飯的高手,張騫還得到了獎勵,讓誰煮的苜蓿草飯好吃就讓誰睡。

蛋炒飯傳入內地壹般有兩條途徑。壹條路線是從河西走廊到內地,再從北方到草原,從遊牧的蒙古人到東北的滿族,再從滿族到漢族。所以標準的滿族宴席中就包含了蛋炒飯。蛋炒飯的方式有了變化。雞蛋可以是雞蛋、鴨蛋、鵝蛋或其他鳥蛋。大米可以是大米、高粱米、玉米米,小粒米不好,因為硬,加雞蛋味道不好。糯米就更差了。

走東北路線的蛋炒飯,後來受到滿清皇帝的喜愛,於是在禦廚的食譜中記載了蛋炒飯。今天,我們仍然可以在北京故宮博物院和沈陽故宮博物院找到書面證據。末代皇妃李在圖書館工作時,曾帶蛋炒飯來當午餐。她也讓我嘗了壹口,真的很好吃。她告訴我,溥儀皇帝非常愛吃蛋炒飯,她的做法是禦廚的做法。她親自教我做蛋炒飯。可以說我現在是皇家蛋炒飯唯壹的直傳,絕對正宗。

另壹條路線是通過河西走廊南下,經停南京,最後通過當地人的改造在揚州開發。所以揚州人把他們的蛋炒飯叫做揚州炒飯,聽說現在已經成為揚州的招牌飲食了。曾經在揚州特意吃過揚州炒飯,感覺不是很理想,缺少蛋炒飯特有的韻味和歷史感。

讓我們來看看貴妃親自傳授的皇家蛋炒飯:

食材:壹碗米飯,兩個雞蛋。

配料:油、鹽、蔥花、胡椒面等。

做法:先打兩個雞蛋,攪拌均勻,放油鍋裏炒,然後放入米飯混合炒。米飯徹底加熱後,加入少許鹽,半把蔥花,少許胡椒面,就可以出鍋了。

關鍵:1,大米應該是東北大米,而不是南方大米。要蒸飯,沒有蒸飯就做不好蛋炒飯。2、油要多壹點,才能讓米飯有油的感覺。3、蔥花要放在後面。4、雞蛋壹定要攪拌均勻,在攪拌的過程中千萬不要放水。炒雞蛋的時候,雞蛋要切碎,最好是絮狀的。5、溫度要在300-500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