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
幹燥荷葉1張,芋頭(大)1顆,香菇5至6朵,豬絞肉100g,蝦米適量,紅蔥頭5至6瓣,五香粉適量,白胡椒粉適量,太白粉水半碗,鹽適
2、步驟
將買回的幹燥荷葉放溫水中泡軟回復韌性。
將香菇.蝦米泡軟備用,芋頭用刨絲器刨成絲或手切成絲。
將紅蔥頭切成細末.香菇切成細丁備用。
鍋內放入壹大匙油,放入紅蔥頭用小火炸成紅蔥酥油,再依序放入香菇.絞肉.蝦米加入上列調味料炒成肉燥.留壹半於鍋內,另壹半盛起備用。
將芋頭絲倒入鍋內與肉燥及半碗太白粉水稍稍拌炒後熄火.將蒸籠鋪上荷葉再將拌炒過的芋頭絲平鋪於內,最後再將剩下的壹半肉燥平鋪於最上方。
將荷葉摺疊包覆整個芋香糕,上方用牙簽固定,入鍋蒸20至25分鐘。
待芋頭簽熟軟香綿即可上桌。
芋,是天南星科芋屬植物。
濕生草本。塊莖通常卵形,常生多數小球莖,均富含澱粉。葉2至3枚或更多。葉柄長於葉片,長20至90厘米,綠色,葉片卵狀,長20至50厘米,先端短尖或短漸尖,側脈4對,斜伸達葉緣,後裂片渾圓,合生長度達1/2至1/3,彎缺較鈍,深3至5厘米,基脈相交成30度角,外側脈2至3,內側1至2條,不顯。花序柄常單生,短於葉柄。
佛焰苞長短不壹,壹般為20厘米左右:管部綠色,長約4厘米,粗2.2厘米,長卵形;檐部披針形或橢圓形,長約17厘米,展開成舟狀,邊緣內卷,淡黃色至綠白色。肉穗花序長約10厘米,短於佛焰苞;雌花序長圓錐狀,長3至3.5厘米,下部粗1.2厘米;中性花序長約3至3.3厘米,細圓柱狀;雄花序圓柱形,長4至4.5厘米,粗7毫米,頂端驟狹;附屬器鉆形,長約1厘米,粗不及1毫米。花期2至4月(雲南)至8至9月(秦嶺)。
生長環境
芋適宜於溫暖濕潤的氣候,在13至15℃開始萌芽,生長期要求在20℃以上,球莖在27至30℃時發育良好,並要求充足的養料、水分和晝夜溫差及短日照。土壤以肥沃、保水力強的粘質壤土,pH4至9,而以pH5.5至7為最適宜。
分布範圍
我國南北長期以來進行栽培。由於芋最喜高溫濕潤,栽培習慣愈向南也就愈盛。
生長習性
芋在適宜的溫度條件下,種芋發根,生葉後形成新植株,植株基部形成新短縮莖,隨著植株生長逐漸膨大形成新的球莖,謂之母芋(芋艿頭),母芋有多數莖節,每節有棕色毛狀葉鞘遺跡。母芋每伸長1節,就生長1片葉。在3月底至10月底這段時間的積溫高低,影響各年所生長的葉片數,積溫高葉片數多,反之就少,壹般15至20片,平均每隔10天左右長葉1片。在母芋下部腋芽長出的球莖為“子芋”,子芋又會長出“孫芋”。芋根為肉質纖維根,根系發達而旺盛,根毛很少。在熱帶地區,芋常能從葉叢中抽生黃綠色肉穗花序,但在本地很少開花。
主要價值
塊莖可食:可作羹菜,也可代糧或制澱粉,自古視為重要的糧食補助或救荒作物。葉柄可剝皮煮食或曬幹貯用。全株為常用的豬飼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