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金代的女真,吃的主食是什麽?

金代的女真,吃的主食是什麽?

女真在建國前並不擅長烹飪,飲食主要來源於漁獵、農業和畜牧業。女真農業主要種植粟、麥、黍,主食是這些作物加工而成的米、面制品。據《大金國誌》卷三九《楚星臺》:

“女真人饒山林、田義麻古、土產人參、蜂蠟、朱蓓、生黃金、細布匹、松子和白附子。鳥類有鷹鷂‘海東青’等,還有許多動物,如牛、馬、麋鹿、鹿、野狗、白鸮、綠鼠、貂等。”?善騎射,喜農耕,善漁獵。"

這是建國初期女真人的社會生活環境和飲食生活照片。女真在建國前經歷了漫長的氏族社會生活,其生產力水平遠低於中原。她的飲食主要依賴於自然生態環境,她的飲食自然來源於上述產品。女真人此時廚藝不高:

“飲食很差,以豆為漿,米飯半生不熟。漬為生狗血蒜之屬,和而食之。”

這種飲食習俗也養成了女真粗獷豪放、驍勇善戰的性格。

新中國成立後,中原先進的文化加速了女真文明的進程,中原先進的農耕技術也傳給了女真人,提高了女真地區的勞動生產率。與此同時,中原地區的各種物產和烹飪技藝也傳承給了女真人,從而改變了女真的飲食結構,豐富了女真的飲食文化。

尤其是遷居中原的女真飲食深受漢文化影響,飲食結構由漁獵品向農產品轉變。中原地區廣泛種植的小米、黍、黑麥、高粱、蕎麥等也傳入女真,女真的主食變為以農產品加工為主的米面制品,如大米、米粥、炒飯、饅頭、炒面及各種糕點。但由於女真地區的馬、牛、羊、豬資源豐富,河流眾多,肉類和水產品在其飲食結構中仍占有較大比重。

世祖打散打時,他的士兵“用水淹面,把小麥和水混在壹起喝。”“麥”是炒面的意思,胡焦著《困北》中有“契丹試選二十匹馬,派十人北炒”的記載。看來炒面也是契丹和女真經常吃的主食之壹。這種主食制作簡單,攜帶方便,適合遊牧民族和漁獵民族的飲食習慣。

粥也是金代女真人喜愛的食物。女真人:“春夏之際,停止用木盆往口中灌粥,而以人之量盛之,以長柄小木瓢食之。”

大定十七年五月,金世宗“在長武殿設宴,禮食使金妮入粥,皇帝必食,粥盤有蜘蛛。”粥早就是中原漢族人的常見食物,中醫提倡適當吃粥會起到食療的作用,比如蓮子粥,可以清表、解毒、解暑。金代女真的飲食資料中有很多關於粥的記載。那時,人們吃大米和小米做成的粥。

女真人喜歡吃蜂蜜,白山黑水之間也盛產蜂蜜。蜂蜜是用當地的松子、核桃仁、糯米粉做成餅,形狀有方形或圓形,有時也叫蜂蜜餅。金代女真人非常喜歡吃糕點。晉朝末年,趙秉文在他的《宋餅詩》中描述:

“妙欲滿地,塵不我逸。腹中十八公,笑妳真是饕餮。”

這種松餅或者速溶蜂蜜蛋糕之類的。詩人很喜歡這種食物,壹次吃了18塊。早在渤海國時期(698-926),就有艾草和米粉做成的“艾餅”。女真人擅長做蛋糕也被東北人繼承了下來。

金代女真主食的很多品種都來自中原漢族,比如饅頭,是金代女真的主要面食之壹。饅頭是我們今天經常吃的壹種食物,是用面粉發酵蒸出來的。古代也叫饅頭頭。有餡饅頭和無餡饅頭有不同的制作方法。後來,中國北方黃河流域的人們把沒有餡的饅頭叫做有餡的饅頭。女真人史烈亞虎帶曾經用豬肉饅頭招待將軍們。

女真人還做了壹種食物叫“牡丹餅”。1115年,女真人發明了壹種新的食物方式:

“女真牡丹花,北方以為。女真有很多白牡丹花,都是野生的,沒有紅的。好物之家以其芽為菜,以面煎之,用於壹切素菜。它的味道又脆又美,能留很久。”

這種做法絕不是偶然的心血來潮,而是女真人多年生活經驗和飲食習慣的結果。還有湯餅、燒餅、煎餅、酥餅、餃子、元宵等等,都是女真人最愛的主食,北京大定府以酥餅聞名。

總之,女真的主食習俗前後變化很大。當然,飲食的發展也是文化交流的結果,可以從壹個側面反映壹個社會的文明與進步。正因為金朝是由發源於東北而後擁有中原的女真建立的,所以在文化交流上體現得更加充分,這也是金朝飲食文化的壹個特點。

同時,這種文化交流是雙向的,女真的很多烹飪技術也對中原的漢族地區產生了影響。所以金代的飲食文化也具有民族性、地域性、融合性的特點,而且女真的很多飲食習俗不僅影響了當時的中原,也影響了後來的滿族,直到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