涼皮是陜西地方特色美食,多使用小麥面粉、米粉或其他澱粉制作而成。面皮種類繁多,制作方法各異,口味各不相同。經過我的梳理,陜西比較有影響的面皮主要有:岐山搟面皮、秦鎮米皮、虢鎮燒肉面皮、回民麻醬涼皮、漢中面皮、扶風烙面皮、蕭縣面皮等等。
岐山搟面皮:廣見於西府各縣城鄉。岐山面皮以"白、薄、光、軟、勁、香"聞名,制作時,只要先將小麥粉洗出面筋,澱粉調成糊,盛入金屬涼皮鑼上鍋蒸制。調制時,加入蒸烹面筋塊、時令蔬菜,調味品有醋、醬、蒜汁、味精、鹽、辣椒油、香油等,吃時別有風味。
秦鎮米皮:以大米粉為原料制成,因產於戶縣的秦鎮,所以叫秦鎮米皮。制作時把大米粉調節為糊狀,平鋪在多層竹蒸籠內,旺火蒸熟。吃時,用近1米長、20多厘米寬的大鍘刀鍘成細絲。加入輔料青菜、小豆芽等,調入佐料,好的口味全在辣椒油上,調好的涼皮全呈紅色,辣中帶香,美味十足。
虢鎮燒肉面皮:燒肉面皮發源於寶雞市陳倉區虢鎮,是寶雞的壹道特色小吃,在面皮中放上鹵肉,面皮沁透鹵肉的醬香,令人白吃不厭[饞嘴]。久譽盛名的虢鎮“付家燒肉面皮”位於虢鎮招待所旁邊的門店裏。每天客滿為患,從早上七點多開始營業,去晚了面皮就吃完了,下午不營業。
回民麻醬涼皮:麻醬涼皮顧名思義,就是以芝麻醬為主要調料的涼皮,在西安,尤以回民坊上制作的更具特色。壹種典型的清真吃法。其做法較簡單,把面粉調成糊狀,盛入特制的金屬涼皮鑼裏面,搖支涼皮鑼使其平平地鋪在鑼底,然後放入開水鍋內蒸制成熟。吃時,把面皮切成半厘米寬的條,壹般加輔料為黃瓜絲,調入鹽、醋、醬、芝麻醬、辣椒油等即可。
漢中面皮:因產於漢中地區而得名。由於加工時用小石磨加水將米磨制成米粉漿,又叫水磨涼皮。制作時,將磨好的米粉漿平鋪於竹蒸籠上蒸制。加入調料,主要是蒜汁、辣椒油,口位酸辣之中透著蒜香。漢中最出名的面皮莫過於位於柳林鎮的“劉家面皮”。
扶風烙面皮:烙面皮是陜西名小吃,以陜西省寶雞市扶風新店鎮最為出名,具有“韌、筋、幹、有嚼頭,水分少”的風味特點!制作壹般包括和面、洗面、做面皮、開吃幾個步驟。
蕭縣面皮:是地區名小吃,在蕭縣大街小巷均可看見它的身影,現流行於全國各地。蕭縣面皮是在蒸籠中做出的,吃法主要有卷、調兩種。蕭縣面皮具有筋鬥、柔軟、涼香、酸辣可口、四季皆宜的特點。蕭縣面皮入口細膩伴隨著浪漫的溫馨。凡是去蕭縣的人,都少不了吃上壹張面皮,只要吃上壹次,就讓妳徹徹底底的迷上蕭縣面皮。
好了,我就找到了這麽多,如果您還知道面皮的其它各類或都哪裏有好吃的面皮,請和大家壹起分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