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草藥的草藥學)
異名食芫荽(品匯之精)、野園芫荽(湖濱集簡方)、雞腸草(提綱)、鵝不食芫荽(生藥材的配制)、芫荽(醫林匯編)滿天星。滿山紅(福建民間草藥)、白花蛇舌草(江蘇植物藥誌)、辛迪(南寧藥誌)、豬糞汩汩(廣西中醫誌)、巧(四川中醫誌)、迷蒙砂、貓砂、小拳頭(廣東中醫誌)、鐵拳。
來源是菊科植物芫荽的帶花全草。
植物形態石芫荽(草藥四聲)
壹年生匍匐柔軟草本植物。分枝廣泛展開,高8 ~ 20厘米,近禿或稍具綿狀毛。葉互生;葉片小,匙形,長7 ~ 20毫米,寬3 ~ 5毫米,先端鈍,基部楔形,邊緣有稀疏齒。頭狀花序無柄,直徑3 ~ 4毫米,腋生;大約2排的總苞片,有膜質邊緣;花托平或稍凸起;花雜合,淺黃或黃綠色,管狀;雌花位於頭狀花序外圍,多列,花冠短;兩性花,數朵,位於頭狀花序中心,花冠鐘狀,頂部4裂;雄蕊4,圍繞花柱,花藥短,基部鈍;花柱裂片短,鈍或者截形。瘦果四棱形,邊緣有毛,無毛。花期:9月~ 165438+10月。
生於稻田或潮濕的地方,路旁。分布於黑龍江、吉林、遼寧、河北、河南、山東、湖南、湖北、江蘇、浙江、安徽、江西、四川、貴州、福建、臺灣省、廣東、廣西。
花開的時候就收起來,去泥去雜質,曬幹。
藥材的幹燥全草交織成壹團,灰綠色或褐色。莖細而分枝,顏色深,脆而易斷,橫切面黃白色,髓心白色或在陽光下中空。葉子小,皺,不完整。完整葉片呈匙形,邊緣有3 ~ 5個鋸齒,葉脈不明顯。它們極其易碎。花頭小,球形,黃色或黃褐色。微香,長嗅,苦,微辛。以灰綠色、花序、無雜質、有氣味的噴嚏為佳。
所在地:浙江、湖北、江蘇、廣東等地。此外,廣西、河南、江西、福建、安徽等地也有出產。
化學成分全草含有多種三萜類化合物,蒲公英醇、蒲公英甾醇、山金車二醇和另壹種未知的三萜二醇,還含有豆甾醇、谷甾醇、黃酮類、揮發油、有機酸等。
藥理作用揮發油和乙醇提取液有壹定的鎮咳、祛痰和平喘作用,而沈澱部分無明顯的鎮咳、祛痰作用。25 ~ 50%的煎劑對馬鈴薯和雞蛋固體培養基中的結核桿菌有壹定的抑制作用。
加工、去雜、切割、幹燥。
性味辛溫。
①《顏路本草》:“性溫,無毒。”
②醫林綱要:“辛苦了。溫暖。”
回到經典的《德培本草》:“始於太陰經,氣分。”
功能主要用於祛風散寒、祛濕除翳、通鼻塞。治療感冒、寒性哮喘、喉炎、百日咳、痢疾、腹痛、阿米巴痢疾、瘧疾、小兒腹瀉、鼻竇炎、鼻息肉、眼癢、疥瘡、疥瘡、跌打損傷。
(1)《本草補遺》:“取出星雲,按入鼻內,星雲自落。”
②本草四聲:“清鼻氣,益九竅,吐風化痰。”
③綱要:“解毒明目,散目腫、雲翳、耳聾、頭痛、腦酸,治痰、瘧、蛤、鼻塞、鼻塞、自落,散瘡腫。”
④生藥材要領:“調墜斷骨,止痛消腫。”
⑤《醫林綱目》:“祛郁散寒,止瘧止痢。”如果最後抽動鼻子,可以打噴嚏來驅除感冒和抑郁。"
⑥植物名稱與事實考證:“治癆病。”
⑦《廣西藥用植物圖冊》:“治營養不良。”
⑧廣西中醫:“治喉毒。”
⑨廣東中醫ⅱ:“治百日咳。”
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主治手冊:《治療風濕性腰腿痛》
內服用法用量:煎服,1.5 ~ 3元;或者搗碎果汁。外用:搗鼻,磨鼻或搗實。
藥方①治療感冒、頭痛、鼻塞、視物模糊:鵝不吃草(鮮的或幹的)並擦,即每天打兩次噴嚏。(貴陽民間草藥)
②治療寒痰氣喘:野園磨汁酒。(《湖畔集簡方》)
③腦漏的治療:將鮮石香菜搗碎,塞入鼻孔。(浙江民間草藥)
4治單雙喉蛾:鵝不吃草壹兩,米壹兩。不吃草的鵝搗爛,用糯米泡汁磨成漿,給病人慢慢咽下去。(《廣西常見民間草藥》)
⑤治療眼疾有腫、紅、暗、羞、痛。風癢、鼻塞、頭痛、腦酸、眼腫、眼淚稠:鵝不吃草兩塊錢,青黛壹塊錢,川芎壹塊錢。對於細粉,先把水含在嘴裏,每次往鼻子裏噴米,都要以流淚為度。隨時歡迎。(“原機揭示微”楚比碧雲粉)
⑥治療翼狀胬肉爬眼:鮮鵝不吃草。二兩:搗碎,取汁,煮沸澄清,加入梅子片,拌勻,放入眼中。(《廣西常見民間草藥》)
⑦治脾虛瘧:香菜壹把,杵汁半碗,酒半碗,和服壹件。(《湖畔集簡方》)
⑧間日瘧和三日瘧的治療:鮮鵝不吃草,扭成壹團,塞住鼻子。剛開始覺得打噴嚏的時候,要耐心壹夜有效。(現代實用中醫)
⑨治阿米巴痢疾:香菜五元,韭菜根五元。水煎服,每日壹劑;血多的人加五塊錢。(江西草藥)
⑩治療營養不良性腹瀉:三錢鮮石芫荽。用水煎服。(湖南藥理學)
⑾肺結核腹痛的治療:草球根的花序搗碎,用鼻子聞。打個噴嚏。(浙江民間草藥)
⑿濕毒脛瘡的治療:每五元野園(采自嶽夏,曬幹為粉),五分水銀粉,桐油為隔紙糊,縫繞,茶洗,貼膏藥,黃水排出。(“單純單方面”)
【13】治腫毒:野園子壹把,穿山甲(灼)七分,三錢,當歸尾。搗成壹碗酒,絞汁,渣敷。(《近湖集簡方》)
【14】痔瘡腫痛的治療:用石胡子貼敷。(《湖畔集簡方》)
⒂牛皮癬的治療:鵝不食草,夯之。(貴陽民間草藥)
⒃治療蛇傷:將鮮石芫荽搗碎,外敷於受傷部位。(泉州本草)
⒄治療外傷腫痛:鵝不吃草適量,搗碎,炒熟,敷患處。(《廣西常見民間草藥》)
⒅治雞眼:首先將雞眼的厚皮壓平,用新鮮的石香菜搗爛敷在患處,三到五天取下。(《浙江常見民間草藥》)
臨床應用①治療瘧疾
將香菜制成註射液(每毫升含生藥2克),發作前2小時註射1次,共3個月。每次劑量:1 ~ 3歲2ml,4 ~ 8歲3ml,9 ~ 14歲4ml,15歲5ml。觀察瘧疾病例187例。經1 ~ 3次用藥,治愈175例(93.6%)。與氯喹和伯氨喹對照組相比,療效無明顯差異。治療過程中,3例註射後出現惡心、輕度嘔吐,停藥後自行消失。
②治療百日咳。
根據300多例的觀察,治愈率壹般在90%左右。典型的痙攣和咳嗽在用藥後24小時內開始緩解。治愈時間最短3 ~ 6天,老年人10 ~ 15天。準備及用量:1。取鮮品5兩,制成湯劑500毫升,再加入等量糖漿。根據孩子的年齡,每日服用20 ~ 40 ml,分四次服用。第二,取鮮生藥1 kg,制成湯劑500 ml,再加入糖漿至1000 ml。1 ~ 4歲3 ~ 10毫升,5 ~ 8歲11 ~ 20毫升。壹天三次。(3)取全草1500克,制成蒸餾液500毫升,加入等量糖漿。1 ~ 5歲5 ~ 10毫升,5歲以上15毫升,每日服用3 ~ 4次。
③軟組織損傷的治療。
將鵝食草動物磨成粉,每次成人用2 ~ 3元(兒童用壹半),黃酒6 ~ 8兩(不飲酒者用壹半)與紅糖1 ~ 2壹起煮(煮開後不要使其泄氣),過濾後溫服;殘留物趁熱塗在患處。也可每日用粉3 ~ 6克,或用鮮草1 ~ 2榨汁,分三次溫酒服用。對治療胸、背、腰等軟組織損傷(包括摔傷、損傷、挫傷、扭傷等)有效。).根據幾十例的觀察,多數在服藥後1 ~ 2天內恢復。壹般除了肚子疼的患者服用酒煮劑後有疼痛感外,沒有任何副作用。還將鮮香菜制成註射劑(每1500g鮮藥500ml)進行穴位註射,治療關節扭傷、腰肌勞損、風濕疼痛等癥狀。觀察94例,治愈31例,好轉60例。有效率為97%。用法:沿經絡在痛點或穴位註射0.2 ~ 0.5ml,隔日1次,壹般3 ~ 5次為壹療程。
④治療鼻炎。
包括急性鼻炎、慢性單純性鼻炎、肥厚性鼻炎和過敏性鼻炎。多數情況下,服藥後頭痛、鼻塞等癥狀消失或減輕。用法:將蜈蚣研成細粉,吸入鼻孔,每日數次;或者用棉花浸泡後擰幹,用少許粉末包裹,卷成細條塞在鼻內,20 ~ 30分鐘後取出,每日1次;或制成藥膏紗布,置於鼻腔內,1小時後取出。服藥後,起初除了打噴嚏、流眼淚、流鼻涕外,沒有不良反應。
著名專家討論①《綱要》:“鵝不吃草,其達於腦,而治頂痛及眼疾,致鼻氣、息肉;治蛤蜊、痰瘧、瘡腫達肺經;它去除星雲的功能特別奇妙。據倪《原機揭示微集》雲:治眼鼻絞痛,碧雲散以鵝不食草解毒為王,青黛清熱為輔,川芎辛味分解祛邪為因,升通之藥,幾乎如開蓋之法,常欲邪毒合上,方有出路。但勁小而尖,要時時專心,眼內百病皆可用,才能更有靈性。”
(2)《本草顏回》:“石芫荽,九竅,鼻氣藥也。”其味辛,氣辛熏,性升消散,能疏通肺經,達大腦。所以主要負責痰喘、氣阻、鼻塞痔瘡、目閉、頭寒邪、頭痛頭痛,都是利用了辛溫升散的優勢。"
提醒妳,鵝不吃草。這種中草藥來自網絡。使用前請遵醫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