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看茶渣知茶

看茶渣知茶

看茶渣知茶

茶渣,專業術語叫葉底。葉底藏著茶葉的秘密,可以還原茶葉的原始特性,包括茶樹、生態環境、采摘、加工、儲藏等信息。

中國茶可以分為六類——綠茶、白茶、黃茶、烏龍茶、紅茶和黑茶。

1.六大茶最本質的區別就是發酵程度。還不如直觀的顯示發酵程度,看葉底。我給妳列舉了六種茶的葉底,妳對比圖片就能很好的分辨出六種茶!

2.明確區分後,可以從嫩度、色澤、均勻性、延展性等維度入手,了解采茶、制茶工藝對茶葉的影響,進壹步辨別茶葉的優劣。

3.最後根據專業知識可以分辨茶樹,推敲生態環境等等。

綠茶葉底鑒定

綠茶是未發酵的茶。

葉底顏色為綠色,與茶樹鮮葉顏色基本壹致。

幹綠茶大部分看起來是深綠色的,顏色很深。白色的很難辨認,但是泡過之後可以看出是嫩綠色的,幾乎沒有發紅變色的現象。

所以,看到這片葉底是綠茶是毫無疑問的!

白茶葉底鑒定

白茶是微發酵茶。

白茶和幹茶白茶很多。

葉底,白茶芽白色,葉面灰綠色,葉背黃褐色。朱小紅

從葉底很容易看出茶葉的等級和茶葉的存放時間,

老白茶在長期存放的過程中自然轉化,葉底變成紅褐色。

黃茶葉底鑒定

黃茶也是微發酵茶。

黃茶的發酵度和白茶接近,但為什麽顏色差別很大?

黃茶的發酵是人為控制的,叫做“悶黃”,就像煮青菜的時候蓋鍋,很快就會把妳蓋住。

白茶是自然發酵,芽頭、葉面、葉背的發酵速度不同,所以顏色會不壹致。但黃茶的黃顏色是整齊的。

烏龍茶葉底鑒定

烏龍茶是半發酵的,發酵度很大。

清香型鐵觀音和臺灣寶種茶發酵度較低,而傳統鐵觀音、鳳凰單叢和武夷巖茶發酵度適中。

發酵度最高的烏龍茶屬於東方美,風味非常接近紅茶。

紅茶葉底鑒定

紅茶是完全發酵的茶。

紅茶的幹茶有金黃色的,也有黑色油狀的,似乎沒有什麽共同點。

茶葉泡好後,葉底顏色清晰。當泡好的紅茶葉底攤開後,會發現葉子在交叉處是紅色的,這充分證明紅茶幾乎已經發酵完全。

各種紅茶的統壹特征都是古銅色的。

優質紅茶的茶葉柔軟均勻,芽厚有光澤。

黑茶葉底鑒定

紅茶是後發酵茶,它的發酵是最特別的。

其他的茶都是只靠自身物質發酵,紅茶的發酵也是依靠微生物的力量,所以發酵很徹底。

用黃豆釀造醬油也是輕微發酵。這樣看來,紅茶的濃湯色是不是有點像醬油?

好的紅茶,茶葉壹般都比較柔軟有光澤,不會粘手。

了解葉底、采摘和技術

嫩度含芽率,把葉底攤平,估算芽葉比,用手捏葉片。軟而韌代表好嫩,硬而幹代表老葉。

註釋

顏色正常,符合茶葉的顏色要求。比如綠茶以淺綠、黃綠、黃綠為佳,烏龍茶要求“綠葉紅邊”有光澤,代表清新、活力。反之,則陰暗幹燥。

同種

看茶葉的年代、嫩度、大小、粗細、粉碎是否比較均勻。3茶葉原料參差不齊,制成的茶葉也會有好有壞。

拉伸程度

葉子會散開,呈現出自然的形態,這是生命力的標誌:沖泡後的茶葉完全“展平”或無法沖泡的茶葉收緊都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