丸子,特點:殼是紅薯粉和芋泥,餡是鮮肉、豆腐幹、蔥花、醬油、味精。做好了,很好吃。將牛肉剁碎成漿,與紅薯澱粉按1:3的比例混合,加入少量精鹽、剁碎的姜泥和醬油、花椒粉、醋、酒等調料,揉成粘稠狀,揉成直徑2厘米的小球,即牛肉丸,然後放入蒸籠蒸熟。蒸出來綠色透明,看著開胃,聞著香。吃的時候要自己嘗壹嘗,評價壹下。
價格:每份兩元***7粒。如果妳餓了,兩份就飽了。
江南丸,特點:又名元宵丸,榮獲省地方風味小吃特等獎,分為甜、鹹兩種口味。先把糯米磨成粉,然後用水做成皮。用糖、芝麻和磨碎的花生仁做成的皮做成餃子形狀,放在壹鍋開水裏煮,就可以吃了。特點是皮薄肉鮮,味道鮮美。
價格:壹元六個,十二個多甜少鹹。
2.閩東賓館隔壁的龍巖小吃
推薦:茶葉蛋、芋頭面
特點:芋頭面,是將蒸熟的芋頭與土豆粉混合,用“紅薯片”切成圓條狀,放入沸騰的鍋中,邊切邊煮,再配以生蠔、芹菜等調味品,即芋頭面,壹種色香味俱佳的美味食品。湯汁濃郁,非常入味,辣椒可以隨口味增減,彈性足,勁道足。
特點:茶蛋、茶葉、鹽、醬油、蔥、姜片。茶葉、花椒、大料、桂皮、茴香裝在紗布袋裏,和雞蛋壹起煮。煮熟的茶葉蛋味道鮮美,攜帶方便,香味濃郁。
價格:分別是2元0.8元。可以根據食量增加數量,價格也會相應提高。
3.電力公司隔壁巷子裏的酸菜水粉
推薦:酸菜水粉牛肉湯。酸菜水粉中也可以加入牛肉或牛肉湯,味道更好。
特點:水粉中加入酸菜,減少油膩感。水粉細膩,容易消化,夠滑。牛肉湯中加入老酒和姜絲,達到去腥的效果,使湯變香。
價格:壹般2-5元。
4.南磯路口的魚丸店。
特點:將鰻魚、鯊魚或其他魚類的肉在研缽中搗碎,加入澱粉攪拌均勻,然後用瘦肉或蝦肉等餡料包裹而成。選料精細,制作精美,皮薄均勻,色澤白亮,食之滑脆,湯鮮。油不膩,肉嫩,湯好,大腸更無味。
價格:50美分,1元,都不壹樣。根據妳吃的量增加。
5.東湖市場橋頭藥膳小腸湯,少年宮苦菜小腸湯。
推薦:藥膳小腸湯、牛雜。
特點:因其添加草藥制成,能清熱去火,滋補身體,美容養顏。它只在晚上營業。
苦菜小腸湯。特點:小腸裏煮小腸湯,加入洗凈的苦菜,滾壹下馬上關火。菜青而不苦,湯微苦微涼,春夏皆可吃。要點:苦菜壹滾入鍋就熟了,否則葉子發黃,湯也苦,不能吃。它只在早上營業。
價格:3元等。
6.萊茵城裏巷的沙縣小吃和福鼎小吃。
推薦:扁肉也叫餛飩。特點:最特別的是在皮和餡料中加入堿,使皮坯變得更有彈性,不易酸敗變味,餡料增加用水量,酥脆嫩滑,嚼勁十足。煮好後晶瑩的扁食浮在濃濃的白湯汁上,再撒上綠色的蔥花,清香誘人。薄如紙,色澤潔白,堅韌結實,久煮不爛。因其柔軟滑爽,細膩爽口,充滿燕窩風味而得名。
牛肉丸。特點:將牛肉剁成肉醬,加入紅薯粉、味精、鹽精、白糖和少許食用堿,拌勻成牛肉丸子坯。把鍋裏的湯煮沸。用手將牛肉丸切成丁放入鍋中,將漂浮的熟肉撈出放入碗中,加入湯料、麻辣和米醋,便成了獨具特色的牛肉丸。如果妳吃了這碗牛肉丸,那將是壹種美妙的享受。
價格:2元,1元。
7.在南環路燒鮮草蜜,
特點:仙草米降火護肝是眾所周知的,我特別喜歡裏面的蠶豆和澱粉塊。我總是要求老板多給我壹些蠶豆和澱粉塊,但是我不要花生。好在老板人很好,也不打擾,每次都是笑臉迎人。我不知道以後會去那裏多少次,去熟悉壹下。老板看到我會說“我知道妳不加花生”嗎?
價格:2元
8.建新路和建新花園對面的水煮活魚。
特點:魚香嫩滑,口感極佳。但是需要註意的是,在殺魚、煮魚的時候,最好有旁邊的人監督,因為.....這是我的經驗,還是短斤少兩不要和老板吵架!
價格:草魚12元,鯉魚10元。
9.海原、檳榔芋、泥釘凍、黃尖筍、炒牡蠣。
檳榔芋。特色:山麓芋頭”,福鼎傳統特產之壹。檳榔芋的烹飪方法有很多。做零食的時候,洗幹凈,切塊,泡在開水裏煮。出鍋後,將煮好的芋頭去皮,磨成糊狀,按3:1的比例加入土豆粉,攪拌均勻,制成餅皮。喜歡鹽的,用豬肉和蘑菇做餡,做鹹芋頭餅;喜歡甜的,用炒花生、炒芝麻、糖做餡,做成甜芋頭餅。喜歡酥脆的,放油鍋裏;油炸;喜歡軟的話,用芭蕉葉做底,放蒸鍋裏蒸。
10.泥釘凍結。特征:泥釘,蛆狀動物,生活在灘塗表面,群居,體長約5~7厘米。剛出土時是褐色的,擠壓清洗後是灰色的。將洗好的泥釘放入鍋中,加水加鹽煮至熟透,拌些蔥花,放涼後湯汁自然凝膠成泥釘。吃的時候用筷子切成塊,銀白色透明,入口不膩,清淡可口。
11.黃尖竹筍。特點:產於古田縣沿河黃田、水口壹帶,尤以黃田為甚。有許多竹子的頂端是黃色的,在清明期間破土動工。發掘標準長度25 cm,其中18~20 cm為埋於土中部分,呈黃色,出土部分為綠松石。竹筍生長在富含腐殖質的疏松土壤地帶,質量最好。黃尖筍不需要預煮去汁,要像普通蔬菜壹樣立即煮熟。可以放在火鍋裏快速煎,保持酥脆,也可以清湯煮,留下甜甜的味道;可以和鹹菜、肉絲混合入味,也可以單獨下鍋煮,各有各的味道。
12.煎牡蠣。特點:選用牡蠣中的上品“珍珠貝”為主要原料,將雞蛋、紅薯粉、蒜末混合均勻,然後放入鍋中加適量豬油炸至兩面酥脆呈黃色。吃的時候,蒜泥、沙茶醬、香菜等。被用作配料以達到酥脆、精致和美味的效果。
價格10元-20元。
南麂路或南門的輕餅。
13.特色:吉光餅,俗稱光餅、掛餅。以面粉為主料,發酵後加入精鹽制成直徑約3.4厘米,厚約1厘米,中間有小孔的小圓體。經炭火烹制後,餅表面似有薄殼,黃紫相間,餅袋似饅頭,松而軟,脆而微鹹,十分美味。
價格:1元五個。
14.少年宮路上的炒米粉和炒銀杏或黃果。
特點:壹級馬鈴薯粉絲在熱水中焯壹下,然後瀝幹水分。然後熱鍋放入食用油和蔥白,再翻炒粉條,配以少量調料(多為肉絲、香菇、酸菜、辣椒)。食物滑而不膩,麻辣醇厚,既可作為主食,也可作為小吃。銀杏和郭煌的烹飪方式相同,但味道截然不同,而且有嚼勁。
價格:2.5到3元。
15.人民電影院邊上的小攤,蘆葦葉(Kan)棕(不知道有沒有)。
特色:畬族特色美食。用蘆葦葉把黃堿泡了幾個小時的糯米包起來,煮好。餃子呈長方形,長約20厘米,煮熟的蘆葦葉呈淡黃色,既粘又不含糊。在糯米裏摻壹點豌豆或金豌豆、羊胡子豆等“豆團子”更香而不膩,既賞心悅目,又別具風味。
16.興業銀行對面的春卷
特色:素食春卷。它以精制白面為皮,香菇、筍絲、豆腐幹、胡蘿蔔、調料為餡,油炸而成。色澤金黃,香脆可口。沒有肉只有肉。
價格:50美分
17.南麂山拐角處的潘面糊
特點:鐵鍋瀝幹水,放入蝦皮和各種佐料,大火燒開,從澆水線以上的熱鍋邊緣取稀米漿,形成片狀的幹米粉,鏟入湯中。它的美味在福州很受歡迎。
價格:1元(我應該沒記錯)。
還有好吃的民間小吃,比如寧德年糕,粽子,壹般只有在某些節日才會壹家人壹起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