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米酒有什麽傳奇故事?

米酒有什麽傳奇故事?

米酒又叫花雕,因瓶身刻有花卉圖案,故名花雕。這壹習俗最早誕生於4世紀初。古代紹興有個習俗,那就是壹旦家裏生了女兒,就要在出生後的1月(俗稱滿月)把親戚朋友送的糯米釀好,封好瓶子埋在地下。女兒出嫁,就把酒挖出來喝。生兒子也是如此。所以這款酒有“女兒紅”或者“狀元紅”。我們先來看看黃酒的起源。

米酒有什麽傳奇故事?1.傳奇故事:紹興黃酒被稱為“神酒”。據說是因為有“壹壇能助三軍醉”的故事,從古至今代代相傳。春秋末期,吳越和中國開戰,越國戰敗,被迫媾和,屈膝投降。越王勾踐為復辟國家報仇雪恨,洗刷了天大的恥辱,忍辱負重,立下了汗馬功勞。他睡在柴火和荊棘上,工作累了,生活苦了,就把豬膽汁拿出來舔壹舔,體驗那種不管多苦都精神煥發,全身心投入政事的感覺。“薪職嘗膽”這個成語就是這樣來的。勾踐非常重視範蠡和文子這兩位賢士,改革整頓國家行政,積累財力物力,擴軍練兵。十年苦戰,十年休整,十年磨煉,嶽決定出兵攻吳。大軍出征前,百姓前來送行,老帶幼,感慨萬千,祝願越王的旗幟馬上勝利成功。紹興有個叫王全的老人,是紹興有名的釀酒師,他用自己的手杖拿了壹罐陳酒,恭恭敬敬地獻給越王。他說:“陛下,這種酒叫米酒,是我的祖先釀造的,已經有三百年的歷史了。它是我們店裏的‘酒祖’,現在作為力量的象征獻給我主。祝主公開門紅,早日凱旋!”越王聽了喜出望外,謝過老人,收下壇上盛著民心的陳酒。但是,好酒只有壹壇,三軍將士如何共飲?越王有難了。越王經過壹番思考,終於想出了壹個妙計,命令士兵把這瓶好酒倒進河裏,讓三軍將士迎著小溪沿河而飲。壹聲令下,士兵們高興得跳了起來,沖到旁邊,壹個接壹個地痛飲了三碗。奇怪的是,在喝了這種加了很多水的酒之後,士兵們仍然感受到了酒的力量,只感到興奮和充滿豪情。於是,在激昂的喊聲中,部隊直奔吳。在戰場上,敵人壹見面,就特別眼紅。經過十年的磨煉,過去的戰敗國已經走出了失敗的陰影。越軍比馬莊強大,團結壹致。另外,在出發前,它帶著人民的希望和鼓勵喝了米酒。全軍精神飽滿,奮勇殺敵。接到戰報後,吳軍慵懶地前來應戰。他們輕敵自大,自以為是,不把這支敗軍當回事。但吳曾經的優勢不復存在,曾經的差距已經被趕超。結果吳軍被徹底打敗了。越軍乘勝追擊,橫掃吳城,連根拔起,殺了吳王夫差,摧毀了壹度稱霸的吳國。吳越爭霸,越南贏了,拜米酒所賜。越人喜愛激發鬥誌的黃酒,所以紹興黃酒成為古今名酒。

2.黃酒是紹興黃酒的壹種,因生產時改變配料比例,增加糯米或糯米的投入而得名。黃酒是紹興老酒中的名牌。被譽為“酒裏獨壹無二”、“中國第壹”。它是在元紅酒的基礎上精制而成的。顧名思義,“加米”就是加更多的原料。就是在沖泡的過程中,沖泡用米量增加,相對來說用水量少。米酒又叫花雕,因瓶身刻有花卉圖案,故名花雕。這壹習俗最早誕生於4世紀初。古代紹興有個習俗,那就是壹旦家裏生了女兒,就要在出生後的1月(俗稱滿月)把親戚朋友送的糯米釀好,封好瓶子埋在地下。女兒出嫁,就把酒挖出來喝。生兒子也是如此。所以這款酒有“女兒紅”或者“狀元紅”。

3、釀造方法:米酒在釀造時需要增加糯米和麥麩的量,所以稱之為米酒。由於醪液濃度高,成品酒精度高,所以白酒非常醇厚,俗稱“厚肉”。色澤橙黃分明,香氣濃郁,滋味鮮甜醇厚,具有越陳越香,久藏不壞的特點。以前由於食譜不同,分為單飯和雙飯。後來為了滿足消費者的需求,全部生產雙季稻,作為特種大米出口。此酒如琥珀般深黃微紅,透明晶瑩,香氣異常,口感醇厚清新。含17.5~19.5%酒精,1.5~3.0 g糖/100 ml總酸0.45 g /100 ml以下。占紹興黃酒對外銷售總量的9/10,深受中外飲酒者的青睞,是半幹型黃酒的典型代表。裝在壇裏的陳年米酒叫花雕酒。黃酒至少需要三年才能成熟,釀造的酒的酒精度約為18 ~ 19。

關於黃酒的傳奇故事就這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