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如何買三七我要說的?

如何買三七我要說的?

冬去春來,很快就要迎來三七銷售旺季了。但是,很多剛開始購買三七的消費者,可能對如何選擇三七還存在壹些疑惑和誤解。在這裏,我就和大家探討壹下如何購買三七。

三七屬於五加科,與人參同屬壹科。它起源於2500萬年前的第三紀熱帶山區,有“金不換”、“南方神草”、“人參之王”的美譽。三七是雲南特有的名貴中藥材,也是中藥中的壹顆璀璨明珠。三七是壹種常見的植物藥,質量穩定,也是藥食同源植物。自古以來,其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為世人所公認。明代藥理學家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記載“三七可治百血病”,《本草綱目補遺》也說“人參首益氣,三七首補血,味同,故稱人參、三七為最珍貴的中藥。

壹般來說,我們所說的三七主要是指三七的塊根(主根)。此外,還有三七根(主根)、三七花、三七、筋、剪刀、三七葉等。(下面說的“三七”只是指三七的主根,也就是下圖中三七的頭部)。

37分《春三十七》還有?“東三旗”有兩種,以收獲季節區分。春三七在結實前采收,東三七在結實後采收。其中,春三七的品質最好,最好選個大、重、色好、實而不空的;冬季三七皺紋較多,其次是品質。三七的根呈錐狀、紡錘狀或不規則塊狀,長1至6厘米,直徑1至4厘米。表面灰黃色或灰黃棕色,頂部有莖痕,周圍有瘤樣突起,側面有斷續的縱向皺紋和斷根。質重而實,壓碎後皮常與木分離,稱為“銅皮鐵骨”。橫切面灰綠色、黃綠色或灰白色,稍有蠟質光澤,表皮有微小的褐色樹脂斑,中央略呈放射狀紋理;微氣,先苦後甜;重量、結實、表面光滑、橫截面呈灰綠色或黃綠色為佳。

了解了三七的特性後,我來告訴妳幾個選購三七時容易遇到的誤區。

1.三七頭

很多剛接觸三七的人不了解三七的數量,誤以為是三七表面的疙瘩。其實就是三七的壹個規格,XX三七代表這個規格的三七壹公斤(500g)。比如三七,大概40頭左右,每公斤大概有40個。所以數字越小越大,意味著它的生長周期更長,皂苷含量更高,藥用價值更大。但是,我在這裏提醒大家,壹定不要盲目追求三七大頭。買三七的時候要分清各個部位。它表面的痘痘越多越好。應該會更流暢,更有規律。

20真彩三七(圖片取自文山三七參草堂)

2.三七加工

三七流行的加工程序有三種:原色(自然色)、水洗、打蠟。

三七的原色(自然色)顧名思義,就是不經過更多的加工程序,曬幹後仍保持原來的顏色,壹般與種植地的土壤顏色有關,多為泥黃色,縱向皺紋處顏色會較深。原色(自然色)三七是比較受歡迎的壹種,因為它的加工工序少,保留了三七的原貌,所以比較方便判斷三七的好壞,價格也比水洗三七略低。

30真彩三七(圖片取自文山三七參草堂)

水洗三七只比原色(自然色)三七多壹道清洗程序,即三七表面的泥漬去除得更徹底,使其露出本來的顏色——灰黃色。水洗三七雜質少,損失少,是粉碎的首選。

25頭水洗三七(圖片來自文山三七參草堂實景照片)

給三七打蠟是過去流行的加工方法。三七洗凈曬幹後,塗上壹層食用蠟,因其易保存、光滑美觀而長期流行。但由於人們對原生態的追求,打蠟三七逐漸減少了市場份額。打蠟的三七壹般是灰黑色的,表面有壹層薄薄的蠟,可以用指甲刮掉。因為是打蠟的,所以很難鑒別打蠟三七的優劣,但是表面光滑,剛開始光滑,比較有質感,壹般都是作為禮品贈送。

35打蠟三七(圖片取自文山三七參草堂)

3.三七價格

就三七的價格而言,壹般認為產地價格優於其他市場,這是不可否認的。就40頭三七2065 438+03 14 10月價格來看,雲南文山三七國貿中心價格為736元/斤,安國、博州、荷塘、玉林價格分別為710-780元/斤,不排除預備貨價格,因為最低價格在博州市場。除了這種正常情況,也不排除流通過程中三七積壓,或者冬春合並導致價格倒掛的情況。因此,消費者在選購時不應盲目追求低價,應通過品質、產地、貨源、采挖期等因素綜合判斷三七價格是否合理。比如緊鄰文山三七國際交易中心的文山三七網上商城,依托其地處原產地的優勢和整個商城實體店誠信經營的理念。雖然商城裏賣的40頭三七是倒掛的,但是可以發現零售、購買時間、原產地保證等因素是其價格高的原因,也是其品質的保證。

4.三七產地

自1997文山州委州政府成立文山三七特產局以來,文山三七確定了“政府推動、龍頭拉動、農戶聯動、鏈條拉動、市場帶動、科技支撐、標準化種植”的發展思路。2002年,文山三七通過三七國家原產地證書,被列為國家保護的區域品牌。全國90%以上的三七種植面積和產量都在文山,雲南文山三七在全國三七質量和產量排名第壹。“文山三七”也是中國第壹個通過國家原產地證書的特種保健藥材,被列為國家珍稀品牌。隨著三七在文山的普及和相關產業的發展,三七的需求量也在快速上升,市場潛力巨大。但與此同時,三七種植存在連作障礙,是制約文山三七發展的瓶頸。因此,大量投資者瞄準了雲南省除文山市以外的其他城市。目前紅河、曲靖、玉溪都在種植三七。根據彌勒縣生物產業辦提供的資料,2012年,彌勒縣三七種植面積達6.86萬畝,石屏縣約1.5萬畝,建水縣約1.6萬畝,蒙自市約2.5萬畝。眾所周知,三七能夠適應的自然環境非常有限,大量的科研資料和專家也證實文山三七優於其他產地的三七。那麽這是否證明文山種植的三七質量無法保證呢?文山三七研究院院長崔博士介紹,從研究的角度來看,三七的生態適應性比較狹窄,在雲南北回歸線附近的地區都能適應。在這個生態區劃內,不同地方種植的三七差別不會太大,品質也差不多。崔院長從事三七研究近30年。他認為,文山三七並不局限於文山種植,更不是說三七只屬於文山。之所以取名文山三七,強調的是原產地,根據三七的種植根、文化、傳統來命名,也是為了保護原產地,打造文山三七品牌。江德還說:“目前文山州外種植的三七也叫文山三七,因為種源在文山。現在我們正在建立文山三七質量指標體系。只要符合指標,以後就可以叫文山三七,這也是進壹步規範市場的必要措施。”可見“文山三七”強調的是壹個品牌,而不僅僅是產地。在這方面,當消費者知道自己想買的三七產地後,未必會追求文山種植,這也是目前的壹個誤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