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學校長蔡元培在《自撰年譜》中明確表示:“我當時吃素,是受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前兩年李俊在萊比錫的影響。”李俊,指李世曾,1902年赴法留學,1907年成立遠東生物化學會。通過化學分析首次發現大豆的營養成分與牛奶相似,並成立了第壹家“豆腐公司”,在法國開設了“中國飯店”,被稱為“豆腐博士”。
1909年間,與蔡元培同在萊比錫大學讀書的齊壽山應李世曾之邀訪問法國。齊壽山回來後告訴蔡元培,李世曾是吃素的,並說動物死後身體僵硬,體內會產生毒素,經常食用會使人中毒。蔡元培聽後覺得有道理,也回想起托爾斯泰筆下“壹只精心飼養的粉紅色豬被宰殺”的悲慘描述,深受觸動,於是萌發了吃素的念頭。
蔡元培在編年史中也寫道:“萊比錫有幾家素食館,他們試著吃了,得到了幾本提倡素食的書。他們說的有三個好處:壹是衛生,就像李俊說的;第二,停止殺生,不吃肉就殺漁獵業,所以不忍心殺動物,但可以增強殺人心,戰爭可以避免;第三,節約,壹個牧場可以提供壹歲食者牛羊,如果改成菜谷,可以提供十幾個人。”他寫這“素食三義”——衛生、戒殺、節儉,是專門寫給他國內的朋友壽哮天的,並說他的素食主要以“戒殺”為主,因為每個人都有生老病死之心;至於“衛生”,最重要的是忌煙酒,但自己做不到;至於“節儉”,在外國餐廳,吃肉的人買票都是長龍,吃素的專門做菜,但沒有便宜貨。
不久,壽哮天回信,引用杜亞泉的話說:“植物無生命,戒殺之義不能成立。”蔡元培在1910年4月回信,說“世人所為,多以情為據,不以理為據”,“戒殺”不是理論問題,而是感情問題。人類的進化是壹個漸進的過程。在早期,人們犧牲自己的身體來獲得收入。比如人吃人,肩扛手,蹬人力車。後來,他們改用馬車和牛車,但現在他們用電和油。隨著科技的發展,人的感情在進步,同情心在傳播,開明的人會把動物當成異類的人。素食主義者不會絕對殺死動物。壹片菜葉,壹勺水,也含有很多小生物,只是人們看不到,所以不覺得可惜。現在人的感情和動物有關,所以不吃動物。以後對植物有感情,自然就不吃植物了。他還說,自己成為素食者後,“我沒有感覺到口腔和胃有任何不適,反而覺得心裏很舒服,所以堅持了很久。”
蔡元培本來就瘦,妻子擔心吃素對身體有影響,就找借口勸他:“王先生早年秘密制造炸彈,企圖謀殺慈禧。當時甚至有人想殺他。現在連動物的生命都後悔了?”蔡元培回答說:“人是應該殺的,殺了也不過分。動物怎麽了?所以沒有辦法殺死它!”
1913 10十月,蔡元培參加孫中山的“二次革命”,隨家人赴法國留學。他暫時住在巴黎郊區科洛姆由李世曾創辦的豆腐公司。蔡元培的素食是受李世曾的影響,現在住在他的豆腐公司“中晚餐包和豆腐公司”。自然他是吃素的,吃的最多的就是豆腐、豆漿、豆面、豆粉、豆皮。後來有人回憶說,“裴元和他都吃素,這種特殊的生活習慣使他們相處得相當好”。
蔡元培壹家在法國期間,先後在聖唐納、德盧斯、羅伊爾居住。在羅伊,蔡元培與李世曾的朋友歐住在壹起,並向他學習法語。歐·董祀是比利時人,他“擅長音樂,經常吃素”。相同的口味和習慣使他們相處得很好,蔡元培保持著素食的習慣。
據語言學家何榮晚年的文章《毛的壹些回憶》記載,五四時期,天津學生會邀請蔡元培在維斯禮堂演講。文聯派代表到車站迎接,但沒有接待蔡元培。原來,蔡元培壹個人去了天津胡同著名的蘇真大廈吃素食。
蔡元培本人不僅是素食主義者,在擔任北大校長期間,還在師生中倡導素食主義。
1917快結束的壹天,北大學報的壹位編輯來請示,說有個叫林明厚的學生寫信建議學校提倡素食,還要求公開發表意見。我想知道總統是怎麽想的?蔡元培立即給予了答復:“我贊成正確的建議。如果有同學贊成這個提議,可以盡快到齋戒處報名,以便商量辦法。”本回復於6月5438+091765438+10月15438發表在《北大學報》上,與林明厚的《請在校園內增設飯堂,再制定壹個素食憲章》壹起發表。之後,北大出現了素食熱潮,很多師生開始吃素。
蔡元培還在北大發起組織了北大“進德會”。蔡元培在《北大學報》6月5438+0918日+10月19日發表的《北大金德會的宗旨》壹書中,把“不吃肉”作為“修德以正之心”的重要標準,指出會員修身的最高境界是“最高境界”。
1921年,北京大學校長蔡元培因腿病無法行走。醫生覺得他病的時候素食不好調,勸他恢復肉食。蔡元培在編年史中說:“(我)吃素12年,我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吃素10年。在京時,因腳病被醫生勸吃肉,深感慚愧,決心不及李俊(即李世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