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想起來,我也去旅遊過,比如北京,青島,南京,揚州,無錫等等。但我只吃過肥而不膩的北京烤鴨,品種齊全的青島海鮮,味道鮮美的南京鹽水鴨,原汁原味的揚州炒飯。還有很多地方的美食是我沒有嘗過的,比如鑒真板鴨,司文豆腐,紅燒獅子頭,舌尖上的中國引進的揚州大包子。我還沒有全部嘗過。突然覺得有點遺憾,覺得應該去嘗嘗那裏的美食,才不枉壹趟。
我喜歡吃美味的食物和旅行,因為我喜歡這裏的氛圍,新的環境,歷史的痕跡和美味的小吃。如果妳撐著壹把油紙傘走在江南多雨的雨巷,走在白墻黛瓦的古典民居之間,會是另壹種心情。也許我會坐在小船上,走水路,欣賞江南的朦朧美。或許妳可以坐在小樓裏,壹邊品嘗著燒玉、鮮肉灌湯包等江南特色小吃,壹邊欣賞著朦朧的江南煙雨。那該有多舒服啊!
因為歷史悠久,中國不僅有煙雨蒙蒙的江南風光,還有獨特的美食。記得《舌尖上的中國》這本書提到了重慶的麻辣火鍋。我也是火鍋愛好者。喜歡火鍋的味道,喜歡那種酣暢淋漓的感覺。書中提到,重慶每家火鍋店都有自己的炸底料秘方,可見重慶火鍋的口味多種多樣。重慶的火鍋不僅口味多樣,菜品也多種多樣。傳統牛肚火鍋以牛肚為主。正宗的毛肚火鍋菜幾乎都是牛肝、牛心、牛舌、豬柳、血旺、蓮白、蒜苗、蔥節、豌豆尖等素菜。很想有機會去重慶嘗嘗這麽好吃的東西。會不會讓人流連忘返?
從好吃的火鍋之都出來,要不要來點清淡的?我覺得我很想吃點清淡的,比如好吃的鮮筍。我去過黃山,那裏有壹種筍幹,吃之前要用清水泡兩三天,然後用高壓鍋蒸。蒸好後就可以吃了,比如筍幹、紅燒肉、鴨筍幹湯等等。雖然這筍幹的口感沒有剛挖的鮮嫩,但味道也是極好的。如果妳有幸去黃山旅遊,壹定要帶幾個包回去。
吃完南方的火鍋和筍幹,是不是該來點南方的主食?南方的蒸餃味道很好,是受歡迎的食物之壹。少麥的包皮鮮亮鹹香。糯米軟不熟,粒粒可數。吃了南方的蒸餃,才知道北方吃的不正宗。北方蒸餃的餡像包子的餡,不像真正的蒸餃,裏面有糯米。現在很想嘗嘗蒸餃,形狀像石榴,白白的,晶瑩剔透,餡兒薄,清香可口。
南方有數不清的美食,北方也有很多美食!北方雖然沒有煙雨,但是粗獷豪放。再給我壹種感覺,如果在下雪的冬天,外面寒風刺骨,我在裏面暖暖地吃著東北酸菜燉白肉,那真的是爽啊!酸菜燉白肉是以酸菜和五花肉為主料的東北菜。味道酸辣,營養價值豐富,具有補腎養血、滋陰潤燥的功效。我家冬天也會做酸菜白肉。雖然我家不在東北,但是感覺酸菜的腌制方法和東北其他人差不多。《舌尖上的中國》也談到了酸菜的做法,這讓我更加堅信這壹點。我家也會在白肉燉酸菜的時候放血腸。現在殺豬的時候,在大盆裏放點鹽水收血,然後放在沸騰的鍋裏煮,使之凝結成血塊,再把血塊搗碎灌腸,然後紮緊,包紮好。血腸吃起來香,油而不膩。酸菜白肉血腸味道好極了。每次吃血腸我都比較喜歡吃。味道很好,這道菜也很好吃。
說了這麽多好吃的,還沒介紹家鄉的好吃的呢!我的家鄉菜是火燒驢肉。燒驢肉就是把煮好的驢肉放進火裏吃。燒出來的驢肉口感酥脆,肥而不膩,回味醇厚。吃驢肉配羊雜湯很好吃。雖然羊雜湯不是我們家鄉的特色美食,但我覺得也很棒。真希望家鄉的美食也能收入《舌尖上的中國》這本書。古代有句話叫“天上龍肉,地下驢肉”!可想而知,鮮美的驢肉,加上我們的酥火,真的讓人吃個夠!
我覺得如果有時間的話,還是抽出時間去旅行,去品嘗壹下世界上的美食,或者停下手頭的事情,為自己做壹頓美味的飯菜吧。這不是很好嗎?希望《舌尖上的中國》這本書能出第二冊,幫助我們更多地了解世界上的美食。也希望以後再去旅遊的時候,能品嘗到舌尖上提到的中國美食。舌尖上的中國打動我的不僅僅是食物的味道,還有歷史和記憶的味道!讓我們壹起去旅行,感受舌尖上的美食!